淺談如何提升小學生自讀泛讀能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我們在日常教學中,發現學生讀書時很少停下來去思考。所以我們的語文課就要改一改,不能滿足于精讀精講,還要在精讀精講之外,引導學生去自讀泛讀。
一、批注促悟,提高學生自讀能力
蘇東坡詩云“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朱熹說:“大凡讀書,須是熟讀?!倍嘧x精讀、以讀促悟是古人自讀的妙法,也是今人自讀的要領。
大多數語文教師懂得閱讀教學的正確做法,就是必須讓學生真正讀起來,重默讀,重朗讀,重涵泳,讓學生真讀、細讀和悟讀,通過讀去理解文本,積累表達的方式、品味的經驗和情感的體驗。
然而很多教師可能會忽略一個方面。如果學生只會開口朗讀,哪怕讀得瑯瑯上口,問題回答得天花亂墜卻不動一筆,這樣也還是不夠的,這樣下課之后孩子們所學的知識所悟的體驗也許就會煙消云散,一無所獲。因此我們要善于教會學生在書上做批注,使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我們要求學生對文本進行評點批注,師生共同交流討論這些批注,既是檢驗展示學習成果、分享的過程,也是思辨的過程。教師在“隱性”的指導中,借助課文情境,基于文字、超越文字,給學生提供適合各自發展聽、說、讀、寫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在這種具體的言語實踐中敏于文字,把文章的思想、感情深深地印在腦海里。
如教學《臨死前的嚴監生》一課時,由于寫作時代離學生生活太遙遠,在加上作品語言是清代文言文,學生讀起來就拗口,不容易讀得深入,對文章理解易流于表面,顯得非常膚淺。老師就帶領學生勾劃文章的關鍵詞句,通過對人物的神態動作展開想象,來了解人物內心的焦慮與失望。通過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深入人物內心世界,為這樣一篇著名的作品進行批注,在重點句旁邊補上心理描寫,使學生能夠真正走進文本,作者筆下的人物形象也得以豐滿、圓潤。看著自己親手做的批注,再通過多種方法多次的朗讀使學生讀出文章的精髓,讀出文章的韻味。這樣的課文學完之后,學生才會銘記于心,久久不忘。
盡管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在書上進行批注時會耽誤一部分時間,但這些時間花得非常值得,這是每個孩子一生當中都需要培養的黃金習慣,會使孩子受益終生。
二、測試摘抄,提升課外泛讀質量
眾所周知,語文教學僅僅抓好課堂閱讀教學是不夠的。語文教學是一片廣闊無垠的天地,語文是一片浩瀚的知識海洋。語文教學不僅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而且要拓展學生課外閱讀的視野,提升學生課外閱讀的質量。
(一)知識測試,促進記誦
我們連續多年開展了閱讀經典活動,扎實推進了“周月季誦讀計劃”,通過誦名詩、背名篇,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同時納入課程計劃,強化背讀成果。堅持每日晨讀保證學生20分鐘自由誦讀時間,利用每周一節“閱讀課”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課外閱讀指導,帶領學生潛心閱讀經典美文,吟詠古今詩文,引導學生做好閱讀積累。堅持每天半小時課外閱讀,設立了班級的“閱讀感受本”每組一本,組員輪流寫閱讀感受,輪流傳閱,提高交流展示平臺,調動了學生閱讀積極性又提高了學生寫作水平。
為了敦促學生切實把小學階段需要記誦的重點名篇名段熟爛于心,我們還將課外閱讀納入到學生綜合素質的考核之中,通過每學期一次的“語文課外閱讀積累測試”推出閱讀典型,鼓勵學生課外閱讀,使師生共讀共賞、共享成果。
?。ǘ┱?,促讀名著
然而現在我感覺到,這樣的課外閱讀活動其實是將名篇名段碎片化和細量化了。多年來,我們更重視對學生課外閱讀名篇名段記誦效果的考核,逼迫學生不得不花時間對這些老師劃定的內容進行死記硬背。而且孩子們往往只會盲人摸象,看到名著的冰山一角,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通讀一部完整的名著,更沒有能力去思辨這部作品巧妙的構思布局,優美的韻律節奏和嚴謹的邏輯序列以及優美的情感表達。我們可能以“促進學生課外閱讀”之名剝奪了孩子進行有效課外閱讀的時間,打擊了少年兒童閱讀大部頭名著的持久興趣,弱化了他們旺盛的求知欲,鈍化了他們敏捷的思辨力。
因此,我們在記誦的基礎上更注重讓孩子通讀一本完整的名著。不僅如此,我們還鼓勵學生從頭至尾完整地梳理這篇名著,進行整本書好詞好句的摘抄。名家都說過,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好記性不如個賴筆頭。摘抄很重要。
但只抄寫不思考也不是我們的本意。我們要讓孩子對這部作品進行思考,所以每讀一個篇章一個段落就寫出自己的心得體會,讀書筆記也是極其重要的。摘抄和體會都寫進一個筆記本里,才是閱讀和消化一篇名著的妙法。
當然這樣的名著讀書筆記對于小學生來說,難度比較高??梢哉f我們的語文課外閱讀活動和積累測試是面向全體學生,而我們的名著摘抄筆記則側重于少數真正熱愛讀書的,更有興趣和意志力讀名著的孩子。
我們期待孩子們能夠通過這樣的讀書筆記評比活動,靜下心來閱讀名著并感悟名著,從中獲得知識的力量和道德的提升。從這些散發著墨香的書頁里,他們可以豐富情感,充實思想,獲得生活的自信與行動的力量,在自己人生未來的道路上“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結語:在語文教學的精讀精講之外,我們重視學生的自讀泛讀能力培養。讓學生在閱讀積累的黃金季節,打破封閉的教室,復歸生活,與大師交往,與普通人交往,縱身躍人語言的汪洋大海,去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去品味人生的真諦。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48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