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尿素解析水解電導超標原因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呼倫貝爾金新化工尿素裝置,采用荷蘭Stamicarbon公司的二氧化碳氣提法,裝置自2012年7月份開車以來,因工藝、設備、經驗等方面因素,解析水解廢液有超標現象,本文著重分析實際生產中電導超標的原因。
關鍵詞:尿素;解析水解;電導;超標
1 流程概述
呼倫貝爾金新化工有限公司的尿素水解系統,采用的是荷蘭Stamicarbon公司的水解、解析系統。該技術特點是:水解塔為立式結構,設備結構簡單、占地面積小、容積大、停留時間長、工藝冷凝液與蒸汽在塔內逆向接觸,操作簡單,水解凈水指標能達NH3≤3mg/L、Ur≤3mg/L。
尿素生產過程中在蒸發系統中會產生大約7.5%NH3、5.9%CO2和1.6%Ur的工藝冷凝液。這些工藝冷凝液儲存在氨水槽V703內,由解析水解系統處理。解析水解系統中有兩個解析塔C801A/B,它主要是在C801B底部通入0.4MPa蒸汽,對工藝冷凝液中的NH3和CO2進行蒸餾。經過這道工序后,冷凝液中的NH3和CO2基本上被蒸餾出來,但冷凝液中還有大量的尿素。水解給料泵P801A/B將含有尿素的工藝冷凝液進行加壓,經過換熱器E803A/B加熱后送入水解塔C803,在此設備中通入2.3MPa的蒸汽,使得C803內操作條件是1.8MPa壓力205°C的溫度,在這樣的條件下,尿素發生水解反應:
CO(NH2)2+H2O=2NH3+CO2
出水解塔C803的尿液中尿素基本上被除盡,但還有少量的NH3和CO2。因此再把水解液送至第二解析塔C801B進行最后一次蒸餾,從C801B出來的液體稱之為凈水,其指標為NH3≤3mg/L、Ur≤3mg/L,送至熱電的凝結水箱,若外送凈水CI8101<30us/cm時可以切換至循環水系統,凈水CI8101大于30us/cm時必須停止外送循環水,通過FIC8106改送至V703。水解系統流程圖見圖1所示。
2 原因分析
2.1 進料組分
2.1.1 開車初期
裝置停車高壓排放過程中,循環吸收效果差,蒸發系統停運,低壓甲銨液位槽V301內稀氨水排至V703,期間V703內的組分升高。正常生產時V703濃度見表一。開車初期V703濃度見表二。由表一和表二數據對比可以看出,停車排放后,NH3和Ur的含量比正常生產時偏高,尤其是尿素含量要高出許多。
2.1.2 高壓系統
高壓系統指標不在控制范圍內。特別是高壓系統NH3/CO2、H2O/CO2失調,致使高壓系統的轉換率下降,進入后系統負荷加重。尿素的反應方程式為:
2NH3+CO2=CO(NH2)2+H2O
從反應方程式看出,尿素的生成也伴隨水的生成,水的存在會降低尿素合成轉換率。理論分析,H2O/CO2每增加0.01,合成塔內尿素的轉換率就要下降1.5~2.0%,轉換率下降使尿液中的NH3、CO2量增加,這就增加了汽提塔的負荷,導致汽提效率下降。汽提效率下降勢必加重循環系統負荷,使循環吸收系統需要更多的水來吸收NH3、CO2,吸收后的溶液返回合成塔,使高壓系統H2O/CO2增高,轉換率下降,系統進入惡性循環。設計H2O/CO2為0.42。操作中應盡量靠近此數據來操作。
2014年11月14日對合成塔出液取樣分析,其中Ur為28.30%,NH3為32.65%,CO2為15.70%。根據以上數據可以算出:H2O/CO2=0.99。H2O/CO2嚴重超出設計值。
2.1.3 蒸發系統
蒸發系統的真空控制過高,尤其是蒸發二段真空控制過高時,在蒸發分離器內(S401、S402)閃蒸出去的NH3、CO2和Ur就會增多,S401、S402內的NH3、CO2和Ur過多的被帶入蒸發冷凝系統中,導致V703內氨、尿素含量升高。
2014年11月12日,09:00蒸發二段真空較高為4.70kPa,水解負荷為64m3/h,水解系統壓力PIC8102偏高達1.84MPa,水解塔塔底溫度TI8107為205.10°C,C803放空閥位64%,C803用汽量FIC8104為3.4t/h。此負荷對應的放空閥、蒸汽量、壓力都偏高,說明V703內尿素含量偏高或進入水解塔C803的游離氨含量高。12日對V703內組分進行分析,分析結果為:CO2含量為1.82%,NH3含量為4.97%,Ur含量為1.84%。09:48破二段真空至5.2kPa,水解系統逐步恢復正常。
2.1.4 甲銨液少量漏入V703
與氨水槽V703相連介質管線上切斷閥未關死或者出現內漏;與事故槽V706相連介質管線上閥未關死或者出現內漏,并且V706向V703內倒液。 低壓循環系統E302循環管導淋是通過CY管線排入事故槽V706內。2014年7月16日,現場巡檢發現此導淋未關死,V706的液位正通過P706向V703內倒液。水解系統表現為PIC8102高、水解塔塔底溫度TI8107低、解析壓力PIC8101高、電導CI8101高。經分析V703內尿素濃度為:1.12%,V706內濃度為39.9%,由數據可知V706內尿素濃度嚴重超指標。
2.1.5蒸發分離器S402氣相積存過多尿素
在蒸發系統中,使用的是高效升膜式長管蒸發器。上部為分離器,下部為長管式加熱器。滿液時極易氣液夾帶,使尿液進入蒸發系統或者在百葉窗和氣相喉管處,即便是正常生產時,在百葉窗和氣相喉管處極易積存縮二脲,在蒸發進行沖洗時,積存在喉管處的縮二脲易進入蒸發冷凝系統,導致V703內氨、尿素含量升高。
2013年7月份停車大修時,打開S402氣相喉管處,發現S402喉管處積存尿素過多。針對這種現象,車間提出在S402膨脹節處增加檢修人孔和環狀噴淋裝置這一技改。目前蒸發系統沖洗的要求:每班接班后2h、下班前2h對蒸發一段百葉窗及頂部、二段S402氣相各沖洗一次。2014年5月份大修時發現喉管處的縮二脲明顯減少。
2.1.6 甲醛的影響
為了提高尿素產品質量,提高尿素的強度,公司于2014年7月22日在蒸發U型管處添加甲醛。甲醛加入蒸發系統中,不可避免的通過蒸發冷凝系統進入V703內。表三為未添加甲醛的凈水指標,表四為添加甲醛后的凈水指標。由表三和表四數據可以看出,添加甲醛后凈水NH4+上漲較為明顯,Ur略有上漲趨勢。
2.2 蒸汽量不足
一定量的解析負荷對應一定的蒸汽量,根據Stamicarbon設計的工藝流程,解析的滿負荷是80m3/h,C801A/B采用低壓蒸汽,進汽量FIC8102為17t/h,水解塔C803采用抽汽,進汽量為4t/h,當加入的蒸汽量不足時,解析水解不徹底,解析塔塔頂的溫度TI8111是一個重要的參考,當塔底通入的蒸汽過量時,首先表現為TI8111溫度上升;塔底溫度TI8109溫度過低,解析效果不好,出液中的NH3和CO2含量就會升高,進而增加水解塔的負荷,影響到水解效果。
水解塔加熱蒸汽來自抽汽管網,壓力為2.3MPa,水解塔操作壓力為1.8MPa,低負荷時抽汽的壓力只有1.95MPa,此時壓差比較小,水解塔加熱蒸汽量不足時,水解塔塔底溫度TI8107就會下降,導致大量未水解的工藝冷凝液進入第二解析塔C801B,致使C801B負荷加重,造成解析凈水電導超標。在操作中尤其注意抽汽壓力不能波動過大。抽汽波動較大原因有P102A跳車、合成系統封塔停車。
2.3 解析塔液位控制過高
解析塔C801為單溢流篩板塔,設計為逆流接觸形式,同時為了保證兩相有充分的接觸,塔內裝有塔板。上部有15塊塔板,下部有24塊塔板。中間由一塊升氣板將C801分為上下塔,一旦液位控制不當,直接影響氣液比,使塔板的效率下降。液位控制過高,便會發生淹塔現象,使塔板之間的氣液分離空間消失,無法起到精餾和提餾的目的,直接導致凈水CI8101升高。因此在實際操作中,要控制好解析塔的液位。
2014年10月23日第二解析塔C801B液位計LIC8103失靈,儀表確認為該液位計膜片損壞。因開車塔內介質為稀氨水,無法檢修。儀表通過將C801B液位憋至C801A,通過簡單計算得出大概液位,現LIC8103通過儀表算出的液位和經驗值手動操作,期間水解凈水電導有小幅度波動。
2.4 解析塔液泛導致凈水超標
液泛是指液體不能靠重力自上而下流動,而是被塔底進入的蒸汽一起從塔頂吹出。
發生液泛后,回流液位槽V801瞬間滿液、P801至水解塔C803閥位LIC8101關小,C803液位LIC8102下降迅速。在處理過程中,需要減少蒸汽的用量,隨著蒸汽用量的減少,解析塔內氣液平衡被打破,造成水解凈水CI8101上漲。
解析塔塔板被吹翻,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解析系統極易發生液泛現象,在處理過程中采取解析退汽待系統好轉后,逐步加蒸汽的方法處理。5月份大修對解析塔拆開后發現C801B進汽擋板撕裂、最下層塔板被吹翻。
2.5 其他原因
出現水解系統液泛的原因還有很多,如換熱器E801、E802、E803有漏,蒸發系統打循環時間過長、解析塔C801升氣帽處有焊縫、第一解析塔塔板開焊漏至第二解析塔、塔板結垢嚴重堵塞小孔、系統內的甲銨液或尿液漏入氨水槽中等。
3 解決措施
3.1 開車初期
開車初期,V703內濃度較高且液位較高時,可降低V703液位之后再進行升溫。水解系統升溫的過程同樣是對V703內濃度進行稀釋的過程。開V703排放排至V707內,將V703液位降至20%,當液位升至60%左右時,凈水基本上可以達到指標。系統運行正常后,再將V707內較高濃度的稀氨水通過P707倒液至V703。倒液的過程中要嚴格控制倒液速率不可過快,同時還要觀察凈水電導、解析系統壓力、解析塔和水解塔塔底溫度的變化情況。
冷凝液電導超標;加入的蒸汽過量,容易造成C801的液泛。
3.2 解析系統的控制
解析進料組分比正常偏高時,解析塔所需要的平衡熱量就會增多。在操作過程中要增加水解塔和解析塔的蒸汽用量,期間要注意觀察解析塔氣相溫度。當解析塔加熱蒸汽量不足時,就必然導致解析塔頂部溫度降低,同時從解析塔頂部向下流動的液相溫度也會降低,最終增加由下層塔板上升氣相的冷凝量,使得降液管內的液位上升,形成液泛。為解決解析塔帶液現象,就需通過增加解析塔的蒸汽用量,提高解析塔頂部溫度,同時保證解析塔氣相水含量在40%左右。
3.3 高壓系統的控制
控制好合成系統的NH3/CO2、H2O/CO2,尤其是對H2O/CO2的控制。由11月14日的數據可以看出,系統的H2O/CO2已經嚴重超出設計值。
3.3.1 減少進入高壓系統水量
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應減少系統的水量,待系統的壓力穩定后,再逐步減水量。在減少水量的過程中,要注意系統的變化情況,其中包括系統壓力、合成塔及池式冷凝器的溫度、汽提塔的耗氣量、汽提塔出液溫度、以及循環系統的壓力的變化情況。
3.3.2 提高水解系統濃度
可采取開大FIC8103提高回流量和適當降低解析氣相溫度的方法來實現。在降低解析氣相溫度時,解析塔的壓力控制在0.2MPa,同時也要保證解析塔出氣中的水含量在40%。
3.3.3 提高循環系統的濃度
為提高循環系統濃度,盡量開大水解回流液FV8201,減少FV3206的量,PIC3201盡量關小,提高循環系統壓力。
3.4 蒸發系統
通過增加沖洗頻率和延長沖洗時間、利用蒸發打循環期間開大沖洗水、蒸發熱煮等手段解決喉管處縮二脲積存問題。蒸發系統的真空不易控制過高,控制過高時V703濃度升高,還會導致產品的水含量降低,降低尿素產量。
3.5 提高巡檢質量
當解析水解系統不正常時,現場應逐個排查,避免甲銨液、尿液進入氨水槽和事故槽內。
3.6 防止液泛發生
為了防止液泛現象的發生,在操作中切忌加蒸汽過猛,也不要大幅度調節蒸汽的用量。水解系統開車時,如果加熱蒸汽太多,頂部進料極易造成液泛。水解加負荷時,要先加一些進料,再加一些蒸汽,逐步加到所需的量;減負荷時,先減蒸汽后再減進料,可有效的避免液泛。
4 結束語
解析水解凈水電導CI8101出現上漲后,應盡快查找原因,避免因長時間的未調節,影響凈水外送,嚴重時還將影響高壓系統的穩定運行。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54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