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貧富差距問題的現狀及原因淺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貧富差距是指由于各個社會成員所處的具體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環境不同,而形成的實際占有社會財富的差距。它表現為一定量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貧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財富差距兩部分。貧富差距已經影響到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本文主要分析這一問題的現狀及原因。
[關鍵詞]貧富差距 經濟 收入分配
一、我國貧富差距現狀的分析
(一)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擴大化趨勢。
最近,中國社科院在發布的《人口與勞動綠皮書(2008)》其中指出,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出現全方位擴大。在過去的十幾年里,我國城鄉居民收入的絕對額差距增加了近12倍。數據顯示,1978年至2007年間,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實際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5倍,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加了7.3倍。但1990年以來農民收入的增幅明顯低于城鎮居民,二者之間絕對額的差距逐年擴大。2007年是改革開放以來差距最大的一年,城鄉居民收入比卻擴大到3.331,絕對差距達到9646元。
(二)除了城鄉之間,我國各行業之間收入差距也在明顯加大。
由于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如法制不夠健全、市場競爭機制不夠完善等弊端,另外,又由于國家政策的相關保護,從而導致行業壟斷現象仍然存在。當前,壟斷行業主要包括電力、電信、民航、鐵路、石化、金融、保險、煙草、煤炭、房地產等部門。這些壟斷性行業憑借壟斷經營的特權及國家政府的特殊保護,與其他行業進行不公平競爭,從而取得高額壟斷利潤,使行業間差距不斷擴大。
(三)區域間貧富差距擴大。
區域間的貧富差距主要表現在東部和西部之間的貧富差距。據國家統計局數字表明,1999年,東部地區人均GDP為10732元人民幣,西部地區為4302元;到2005年,東部地區人均GDP為22200元,西部地區為8970元。6年間,東西部人均GDP差距由6430元擴大到13230元,增加了1倍多。從這一組數據不難發現東西部之間的差距的明顯。
二、中國貧富差距產生的原因分析
(一)自然因素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對東部及沿海地區實行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給東部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基本實現了工業化。而我國90%的貧困縣都是集中在中西部地區。相比中部和西部,東部的經濟增長速度最快。雖然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對“三農”問題的關注和一系列政策措施的進一步落實,促進了中西部地區的快速發展,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但區域之間收入差距仍然懸殊。
?。ǘ┙洕蛩?
1.稅收制度不完善
毋庸置疑,國家通過健全的稅收制度,可以有效緩解貧富差距的問題。在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里,無論是從絕對數量上還是從稅率上來看,收入高的人比收入低的人要繳納高很多的稅收。然而令人奇怪的是,頻繁出現在福布斯(或胡潤)中國富豪榜上的中國富豪們,并沒有出現在繳稅排行榜的前列。這充分說明了目前中國的稅收制度的不健全。由于對于高收入群體缺乏合理的、必要的“限高”,導致了我國國民貧富差距的擴大。
2.不平等的市場競爭
當前我國的市場經濟還不完善,存在諸多的不規范的因素。一些人靠違法經營和非法活動牟取暴利。如有些單位或個人利用土地使用權和國有資產轉讓權獲取非法收入,靠偷稅漏稅迅速致富。上述這些非法致富行為破壞了競爭的游戲規則是對社會主義公平原則的踐踏,它意味著少數人掠奪了社會和群眾應得到的這部分財富它是市場經濟中的不公平的最突出表現。
?。ㄈ┥鐣U现贫炔煌晟?
健全的稅收制度能夠有效緩解貧富差距的問題,同樣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也能夠緩解貧富差距問題。稅收是通過拿高收入群體的收入來調節貧富差距,社會保障制度則是給低收入群體一定的補貼。然而我國的社會保障事業比較滯后,農民、城鎮退休人員、城鎮失業人員等弱勢群體都沒能得到及時保障,他們很有可能淪為貧困者,這樣就導致中國貧困人口不斷增加,從而使整個社會的貧富差距逐漸擴大。
三、小結
貧富差距擴大是當前我國經濟轉軌、社會轉型過程中面臨的突出的社會問題。縮小貧富差距,關鍵在于探尋到我國貧富差距擴大的成因及癥結,通過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調節過高收入,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緩解和抑制地區之間和部分社會成員之間收入分配繼續擴大的趨勢,從而縮小貧富差距。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619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