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學生網絡學習影響因素與對策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提高網絡學習有效性與網絡學習的影響因素密切相關,文章從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個人因素、環境因素及網絡因素五個方面分析了影響高職學生網絡學習的影響因素,并從學習者角度、教學者角度和網絡學習資源角度分別提出了提高高職學生網絡有效性學習的對策。
關鍵詞:網絡學習;影響因素;對策
信息時代的學習是一種主動的學習,一種建立在網絡之上的學習。資源豐富的網絡學習為培養學生成為自主學習型人才,提供了極大的可行性,可以使學生在互聯網的環境下實現數據和資料的收集與共享,更好地做到自我提升。然而就目前的網絡學習狀況來看,學習者積極性不高、自我調節學習能力低等都阻礙了網絡有效性學習的進一步發展。當前如何培養高職學生網絡學習能力,有效利用網絡環境下的海量信息資源進行提升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已成為當前我國高職教育改革發展必須考慮的議題。
一、影響高職學生網絡學習的因素分析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已經成為高職學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日常交流、獲取信息、學習和生活中,作為使用互聯網最多的群體,在開展網絡學習中其學習時間、專業背景、學習興趣、信息處理能力都與學習效果緊密相關。
1. 學習動機
網絡學習的特點是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習的成敗關鍵在于學習者自身的行為,學習動機是指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是激勵和指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需要?;诰W絡環境下的學生如果缺乏學習動機,他們就不愿在學習中付出更大的努力。網絡環境下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效果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持積極態度的學習者其學習效果優于持消極態度的學習者。
2. 學習策略
在網絡學習中,對學習者信息素養的要求體現在學習者如何協調已有的學科知識和經驗與基于網絡的新知識結構的關系上。先前豐富的學科知識和網絡使用經驗有助于學習者生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從而提高網絡學習成效。另外,網絡課程的自主性、虛擬性和開放性等特性要求學習者具有較強的自我監控能力,網絡學習的開放性使其可以通過相關鏈接最大限度的滿足學習者的信息需要,但卻有可能會造成學習者信息迷航和信息超載。
3.個人因素
個人因素主要體現在個人元認知能力、個人家庭經濟條件、個人計算機水平等方面。元認知能力是學習者對自己的認知加工過程的覺察、反省、調節和評價,快速搜索、假設、質疑和決策的能力,學習者是否能夠明確自己的學習需要以及對需要的監控都受到元認知能力的影響。同時,學習者的計算機技能水平也將影響其網學習效果。不同的大學生個體的經濟背景和社會背景以及學業背景不同,其對網絡學習的偏好也不一樣。
4. 環境因素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獲得知識的過程,而人的知識不是由外部刺激直接給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認識主體內部心理過程相互作用的結果,包括一定的社會背景、其他人以及各種學習資源等方面;其中教師的作用較為重要。教師可以在學生網絡自主學習過程中發揮合作+指導的積極作用,通過對學生學習效果的監控措施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
5. 網絡因素
網絡環境包括網絡硬件建設水平、網絡軟件建設水平、上網的便利性以及網絡學習資源的豐富程度和適用程度等方面。良好的網絡硬件水平確保了網絡帶寬與穩定性,保證網絡運行環境的良好,為網絡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條件。網絡軟件建設中網絡素材庫、網絡教學庫、教師課件庫、學生作品庫、課程學習論壇等一批有較強應用性的組件,為學生在網絡學習中自由使用網絡資源提供便利。
二、提高高職學生網絡有效性學習的對策
網絡有效性學習是指學習者在網絡教育環境的基礎上,利用原有的學習情境和教育資源,通過激活自身的心理因素(包括認知和非認知的)和原有認知,以提高學習的效率和效果,滿足學習者的目標和需求,從而促進個人發展的學習活動。
1.學習者角度
?。?)改變學習理念,明確學習目標與動機
加強學習者對網絡學習理念的培訓和技術學習,通過技術學習可以提高學習者運用資源和技術的能力,通過理念的培訓幫助學習者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和更多真正的內在學習動機,有助于克服網絡學習中的各種困境。研究表明對網絡課程學習效果和計算機使用效果持積極態度的學習者,其學習效果好于那些持消極態度的學習者。
(2)注重學習策略,提高自我調節學習能力
學習過程中多參加有意識的學習,如參與解答、有組織的討論、研究以及有指導的學習活動等提高學習主動性;同時可以通過社區問題討論等方式增進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提高學習積極性。
2.教學者角度
?。?)提供積極的指導和及時反饋
網絡教學者應具備敏銳的信息意識和信息感受能力,在情感上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如及時回復學生提出的問題,利用網絡交流工具給予學生言語上的鼓勵;在任務上,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設置難度適中的學習目標和任務,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在反饋上,依據學生當前的學習水平,提供及時有效的教學反饋。
?。?)采用多元評價方式
重視學習過程的評價,如將學習者的進步情況、學習態度、努力程度、組內互動情況以及學習同伴間的互評結果等納入評價范圍,而不是僅僅依據最終的學習成績。
3.網絡學習資源角度
?。?)優化網絡學習資源
學習資源盡量做到新穎性、生動有趣性,從而提高學生參與度,在網頁的表現形式上要盡量做到方便易操作,防止學生網絡迷失或產生疲勞。另外,完善的導航功能、清晰明確的知識結構模塊、良好的超級鏈接功能、內容布局合理等都是成功的界面設計所需要的,優秀的網絡學習資源還必須整合多種媒體形式。
?。?)增強交互活動設計
網絡學習的交互深度和頻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網絡學習效果。學習中的互助行為與學習者學習績效顯著相關。網絡學習中的交流和互助行為有助于降低網絡孤獨感,還可以通過與他人進行積極有效的信息交流來更好的理解所接受的新知識.積極參與互動交流,能使學習者網上學習的興趣和學習情緒提高,網上學習的時間和次數也較多,學習成績較高。
(3)提高網絡技術支持
網絡課程作為技術和教育的融合,它包含了豐富的技術思想,技術使用是否恰當將會對網絡課程的實施產生顯著影響。網絡平臺的穩定性和易用性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人性化的設計有助于緩解學生的消極情緒,增加網絡學習的安全感,減少焦慮。
三、結語
無論是終身學習的需要還是作為學校教學的輔助手段,網絡學習的產生與發展都已經使高職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并逐漸成為當今學習活動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分析了影響高職學生網絡學習能力的因素,對如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了探討分析并提出了提高高職學生網絡學習效果的對策,對于高職學生進行有效的網絡學習具有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張家華,張劍平.網絡學習的影響因素及其LICE模型[J].電化教育研究,2009(6).
作者簡介:殷航宇(1985.11),女,職稱:講師,學歷:碩士研究生,單位:周口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多媒體網絡技術,信息技術教育應用。
周口職業技術學院2018年度校級課題:高職院校學生網絡學習行為調查與研究(課題編號為Zzy183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59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