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是教育的關鍵力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一、學困生形成原因情況分析
?。ㄒ唬W困生類型
1.單差生
(1)基礎底子差的學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基礎知識薄弱,掌握的知識少,很多知識沒有精確的概念,跟不上課程,學習起來感到吃力。(2)學習方法不當的學困生。(3)意志薄弱的學困生。(4)多動型的學困生。(5)對教師缺乏好感的學困生。
2.雙差生
主要是指學習成績不好,且在思想品行上也表現較差的學生,如違反課堂紀律、逃課、撒謊等等。很多單差生在沒有及時的接受教育時,也會有發展成雙差生的趨勢。所以要教師要著重于班級這類學生的教育轉化工作,關心這類學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轉化學困生當成頭等大事。
?。ǘW困生形成原因
1.家庭方面的原因
家庭是學生生活的地方,而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家庭中人員的行為會給學生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會受到大人行為上的感染。好的家庭教育會給學生帶來良好的品行和學習態度;家長管理力度不夠、溺愛孩子、父母離異等等原因會導致學生模糊是非價值觀,影響學習及造成品德上的缺失。
2.學校方面的原因
教師教育思想觀念不給力,一味追求學生成績,忽視學生素養的培養。學校不僅是教導學生學習知識的場所,也是教學生形成正確三觀意識的重要場所,而教師的行為舉止也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小學階段的學生自尊心較強且敏感,教師的一個言行或許能影響到學生的一生。如果學生在家庭中沒有受到良好教育,會讓一些學困生直接形成雙差生。
3.社會方面的原因
特別對于一些自制力較差的學生,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會很容易影響他們,例如打架、逃課等等。學校監管力度不夠,個別同學奇裝異服、欺辱低年級的學生,不聽從老師的教育,屢教不改等等,都會給周邊學生造成影響。
二、學困生、問題生的教學方式探討
?。ㄒ唬┯脨鄣哪抗馊プ鹬貙W困生的人格
在與學困生、問題生進行交流時,老師的目光中充滿愛往往會勝過很多語言,愛的目光能讓小學生感受到被重視、被尊重,更能激起小學生的自信心。班級里面的韋家勝,從小父母就離異,跟父親生活在一起,平時生活上的一切問題都由父親一手包辦,自己的東西丟三落四,特別依賴別人,而且上課期間容易走神。家長對學生的過分溺愛,是導致學生自理能力差的主要原因,使學生缺失了獨立鍛煉的機會。所以,對于這位同學,我采取的方法是引導他平時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當他在課堂走神時,投給他提醒的目光;當他遇到困難時,投給他鼓勵的目光;當他能夠靜心認真學習時,給他贊賞的目光。這樣學生會慢慢的從心里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心。另外,究其該同學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我與他的家長也做了溝通,要求家長讓學生在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慢慢的糾正他過于依賴的心理,形成健全的人格。
?。ǘ┯谜Z言去贊美學困生的優點
有實踐證明,給他人鼓勵和激勵,能夠幫助其發揮更大的潛在能力。學困生的壓力要比優生壓力大,但是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有渴望被發現,渴望被表揚的特點,無論是好生還是差生,都希望被老師肯定。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真正的關愛他們,一個學生都不落下,把學困生當做自己的孩子,深入了解他們,并從中捕捉他們的閃光點。例如,班上的周宣含同學,看起來很聰明,就是學習不好,家長也很重視,就是學習不上進,思維慢。在這個同學的問題上,我是從他學習的實際情況采取教學的引導策略,并給他制定了相關的學習目標,每次進行作業批改時,采用面批的形式,對于作業中創新的一些思路給予肯定和贊揚。并在錯的問題上幫助他去分析原因,一起去找原因。在課堂他回答問題時,雖然思路不是那么清晰,答案不是那么準確,我都會給與充分的肯定,逐漸的給他建立信心,學習的成績也逐步的提升上來。
?。ㄈ┘訌妿熒g的溝通交流
加強師生間的溝通交流,促進師生更加和諧的關系,學困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較多,所以會對一門課程產生灰心的心理,嚴重時會抵觸這門課程,而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幫助學生增強興趣和動力的手段。當師生之間的情感特別融洽時,學生會樂于享受它的課程,也喜歡教師的講解;但是如果教師沒有用愛去沐浴學生,他們會很難打開心靈,訴說心中的困惑。所以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不僅要在課堂上關愛學生,在課下也要給學困生做好心理的疏導,激發學生想要學好,想要進步的欲望。例如,班級里的周冰欣,特別的懶,不寫作業,上課睡覺,不注意聽課。若對于這個同學只是一味的批評和懲罰肯定會加強學生的逆反心理。所以我采取的方式是先去調查她在家里的實際情況,然后對周冰欣同學進行面談交流,用親和的目光,去溫暖孩子的心靈。周冰欣每次上課不注意聽講和睡覺的時候,我都會悄悄走下講臺,摸摸她的頭微笑著看著她,她會紅著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等下課的時候找到她,詢問她課上睡覺的原因等。在經過一段時間改變后,會在班級里積極的表揚,讓她感受到我一直在關注她。
?。ㄋ模W校加強教學管理,促進學困生更好的轉化
學校要從學科的課程設置、教學環節等各個方面注重對學困生關愛,在備課階段要以學困生為中心設置相應的問題和對策,在課堂上對學困生進行提問,促進他們積極發言,及時了解學困生對內容掌握程度,作業設置上進行分層布置等等。對于有較強厭學心理的學生,要多方分析原因并采取轉化策略。我們要在備課、教學、批改作業、輔導以及考試等各個環節中,關懷學困生,以鼓勵學困生為主,讓學困生從消極的學習態度上,轉變為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從自卑轉變為自信,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每所學校都會存在學困生、問題生這樣的小群體,雖然數量不多,但足以引起學校的高度重視。教師要根據每一位學困生的自身特點,去深入了解學生實際情況。用科學正確的方式,去引導學生踏上正確的前進方向。在這個過程中,要以滿滿的愛去沐浴學生的心靈,滿足學生心理的訴求,給予學生尊重、鼓勵,給學生建立學習目標,幫助學生找回自信,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良好的素養,為未來的成長發展奠定基礎。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68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