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種子 教育是農業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孩子是種子,不同的種子有不同的花期。種子和教育,不是一種簡單的拼湊,而是種子特征、兒童特性與教育規律的自然融合。遵從“種子”的生長節律,預約每一份獨一無二的成長和收獲。
【關鍵詞】幼兒教育;回歸自然;向陽而生;完整生態
【中圖分類號】G61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9)26-0070-02
【作者簡介】左芝梅,江蘇省揚州市汶河幼兒園(江蘇揚州,225000)副園長,高級教師。
很信服葉圣陶先生那句話“教育是農業而不是工業”。土地整好了,該下種時下種,就不會有太多的擔心,生根時自然會生根,發芽時自然會發芽,到夏天,必然會生機勃勃,到成熟的季節,必然會碩果累累。對孩子喜歡的事情,引導他、激發他、培養他,在孩子心里種下快樂和求知的種子,就會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一、種子教育,回歸自然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很多家長從孩子沒出生便“不甘落后”進行教育,出生后更是忙著讓孩子學這學那,尤其對進入幼兒園的孩子,更是提前學習小學知識,并為孩子的“成績”沾沾自喜,引以為榮。有些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這種心理,也不惜違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在幼兒教育“小學化”上起推波助瀾的作用。促進發展不是錯,但違背孩子身心發展規律,過早地進行“小學化”知識教育,卻是不妥當的。自然界中很多早熟的果子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而且往往會過早腐爛,很多被“催熟”的蔬菜,雖然令我們眼前一亮,但吃到嘴里卻是沒滋沒味。難道我們也希望把孩子培養成早熟的果子和被“催熟”的蔬菜嗎?
很多時候我們應該反問自己:是誰奪走了孩子的快樂?也許我們的父母和教師曾經給孩子的壓力太多,也許我們的父母和教師把孩子當作實現自己狹隘人生目標的手段,也許我們的孩子真的需要像野花一樣,無須刻意施肥打理,只需攜一抹陽光、撫些許雨露、施萬般寬容,也許我們的家長和教師都應學習葉圣陶老先生筆下的農夫,該耕就耕,該鋤就鋤,該澆就澆,靜待花開。
二、種子教育,向陽而生
我園堅持從孩子成長的本質出發重新思考幼兒教育,重新思考幼兒園的教育圖譜,把每一個孩子當成種子,倡導教育以種子為中心。園中一直流傳著“蝴蝶飛回來了”的故事,講述的是二樓科學發現室里蝴蝶標本不見了,不知是哪個孩子拿走玩了。于是,借助教師微信群形式,發出了“讓蝴蝶自己飛回來”的呼喚,全園十三個班級開展了“蝴蝶去哪旅行了”主題教育活動,不久,那只早就不見的橘黃色蝴蝶標本真的“飛”回來了,還有那只紅色的、淺綠色的也“落”在了科學發現室里。類似的故事還有許多,比如關于開放圖書的顧慮,園內有三個樓層開放的漂流閱讀區——“種子書吧”。在這里,孩子們可以靜靜地自由閱讀。起初開放圖書時,教師們擔心書可能會少,但一年下來不僅一本沒少,反倒增加了不少,原來孩子們太喜愛“種子書吧”了,把自己家的書都捐到了書吧里,讓所有的小朋友都能夠閱讀到。
種子,從不抱怨出身,從不挑剔環境;無論順境、逆境,都在積攢能量,只為破土,向陽而生。
三、種子教育,學會守望
長時間來,我們認為孩子是一張白紙,可以畫最美的圖畫,完全可以按照我們成人的意愿來描繪、設計他的未來。有些家長就是不肯承認孩子的差異,更談不上尊重差異、欣賞差異,即使偶爾認識到也束手無策,無所作為。不知什么時候,教育成了孩子苦、教師累、家長煩、社會怨的境地。我們的教育,就像一座座機械化、粗放式批量生產的工廠,在生產相同規格的產品,把孩子“一鍋燉”,且用的都是高壓鍋,孩子本身的個性和應該有的快樂、幸福,就這樣徹徹底底地“燉”沒了。我們的父母,在社會“追求成功”的價值驅動下,孩子成績好,可以“一俊遮百丑”,成績不好則“一丑遮百俊”。其實,孩子不是一張白紙,而是一粒種子。每一個孩子與生俱來就帶有獨一無二的基因和密碼。
孩子是種子,不同的種子有不同的花期,遲開早開的花朵,同樣美麗,早開的早謝,遲開的往往更持久、更艷麗。有些孩子幼兒園時就盡情綻放,有些孩子高中畢業了還含苞未放。不必讓孩子經?!皳屌堋?,也不必讓孩子過早“沖刺”,孩子是種子,我們要學會守望。
四、種子教育,完整生態
在“種子文化”引領下,我園以南師大虞永平教授的“生活化游戲化課程”為藍本,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園本化的再創造,逐步地形成了“生活、審美、感恩、快樂”的園本課程理念,希望孩子們做一顆愛生活、創造美、懂感恩、享快樂的小種子。在園本課程的開發過程中,我園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頒布的幼兒教育目標及幼兒身心發展需要,形成了種子課程發展目標,從“種子的良好品格”“種子的豐富情感”“種子的全面才能”三方面培養“種子寶寶”?!胺N子課程”包括幼兒活動、家園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充分利用幼兒園周邊教育資源,為幼兒開展“揚州童謠”“科學探索”“分享閱讀”“快樂種植”等菜單式自選特色活動,滿足幼兒的個性化、特色化發展。
借助“種子教育”,將種子的特性與幼兒的特性、種子的生長規律與幼兒的成長規律等聯系起來,以此作為審視幼兒園教育的視角和理想。通過相應的具體實踐,讓每一個孩子像種子一樣茁壯成長。在種子成長的過程中,教育者就是協助種子自主驅除蟲害、雜草,形成抵御各種危害的本事,營造一個有利于種子健康成長的完整生態。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粒獨一無二的種子,教育要像農業生產一樣,遵從“種子”的生長規律,用心血去耕作、栽培,預約每一份獨一無二的成長和收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92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