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是教師職業幸福的保障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給教師帶來歡樂,使每天的上課不致變成單調乏味的苦差,那就請你把每個教師引上進行研究的幸福之路?!苯逃蒲杏兄诮處熆朔殬I倦怠,突破教學瓶頸,獲得職業成就,增強職業幸福感。因而,教師應樹立問題意識,以教學實踐為切入點,提煉科研課題,創新教學方法,深化教學改革,促使教學經驗轉化為理論成果,進而提高自身專業研究能力。
構建“扎實型”教研,促進專業發展。教育科研不是無源之水,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充足的教學案例是教育科研的活水,是教學研究的基石。教研不能離開實際工作,空談教育理論,構筑空中樓閣,而應理論結合實際,認真踏實踐行,從做中找課題,以課題帶動深度鉆研。研究學情,全面深入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性格、習慣、品行、學業水平,用心觀察和記錄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發展變化;研究教材,精確定位教學目標,精細打磨教學過程,精心研磨教學語言,不斷提升教學藝術;研究教學規律,追根溯源,透過教學現象,探究學科本質,逐步提高教研能力。此外,教師還應做教學道路上的“有心人”,注重收集經典教育案例,自覺運用教育教學理論,對具體案例進行分析、歸納、提煉、升華,形成獨特的教學方法,建立成熟的教育理念,構筑堅實的教學體系,實現專業跨越式發展。
構建“創新型”教研,優化師生關系。教學創新是永葆教學活力、形成獨特教學風格的必由之路,也是優化師生關系的絕佳途徑。教師應樹立研究意識,打破窠臼,敢于創新,大膽實驗,勇于試錯,把每節課當作課題研究的素材,增設創新點,以別具一格的教學設計和教學藝術,激活課堂,激活學生的思維,讓課堂成為“頭腦風暴”的發源地。新穎別致的教法,創新獨到的變革,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科興趣,提高學習的主動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由“親其師”來“信其道”,從而提升教師威信力,突顯教師的人格魅力。而且,教師以研究的心態審視學生,把每個學生看作發展中的人,更能理性看待學生的錯誤、缺點和不足,探究問題根源,創新解決策略,找尋應對之道。這既有利于教師把握每位學生的獨特個性及心理特點,提高策略運用的有效性,又能增進師生間的情感,建立新型的師生觀,促進師生關系和諧發展。
構建“幸福型”教研,收獲職業尊嚴。教育科研是教師實現職業價值的催化劑,是獲得豐碩成果的助推器,更是充實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幸福驛站。因而,教師要想使教育科研精細化、縱深化,獲得職業歸屬感和尊嚴感,就必須堅持長期閱讀和寫作。閱讀和寫作是教育科研的雙翼,也是提升職業幸福的兩個重要抓手。一方面,教師應閱讀大量教育教學研究類書籍,彌補專業知識和教學素養的不足,提高教學研究的理論水平。良好的閱讀習慣,有利于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形成閱讀、思考、質疑、探究的良性循環,使得閱讀與研究成為日常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另一方面,教師應提高寫作能力,記錄教育現象,積累教學札記,完善教學設計,整理教學反思,撰寫教研論文,將所感、所思、所講,轉化為系統的科研成果,為職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而且,堅持寫作也有利于及時調整研究方向,確立更契合的研究目標,使得研究實現“螺旋式”上升,增強教育研究的規劃性和科學性。只有以閱讀促寫作,以寫作落實教研,閱讀、寫作、教研一體化,才能讓職業生涯更有意義,從而獲得職業幸福感和尊嚴感。
總之,教育科研是教師職業幸福的保障。教師應以教書育人為根本,以教育科研為路徑,設計清晰、長遠的職業規劃,爭做研究型專家。通過多維度、多層次、多樣式的教研活動,扎實踐行,穩固教育教學根基;創新思路,增進師生互動交流;加強閱讀,提升理論素養水平;勤于寫作,提高創作科研能力。只有致力于教育教學研究,以其為內在驅動力,打通教學脈絡,積累教學經驗,拓寬教學思路,轉化教學成果,才能最終收獲職業幸福。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鋼高級中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17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