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優化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與能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心理學認為,學生的學習不是一個被動地吸收過程,而是一個以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地創造性地構建過程。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必須把教學活動由教師傳授學生接受的過程,改變為教師指導下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的全過程。以學生為主體的創造性學習的過程,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新,學會創造,為“個性發展”乃至“終生發展”奠定基礎。實踐表明,優化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語文創造能力,以下方面至關重要。
  一、激發創造意識
  “教是為了不需要教”。學生學習,不僅是為了掌握一些知識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創新。優化教學過程,貴在從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出發,進行創造性教學,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以培養其創造意識。這就要求教師充分利用教材這個“例子”,特別要注意那些能夠引起強化、創造意識的誘因。具體來說有三:
  1.內在的認識興趣
  認知興趣是創造的“內驅力”。要喚起興趣,不是靠架空地講學習重要的道理,而是靠知識本身的魅力,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以閱讀教學而論,是通過一篇篇課文對語言文字千變萬化的運用觸動學生的心弦。教學時,要充分發揮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引導學生潛心閱讀,細心推敲,曉悟文章的“味”。
  2.“自我表現的愿望”
  “人的先天潛能是無比優秀的,后天的教育就是創造一種適宜的條件”,讓學生“自由表達”“自我表現”“進行創造”。合作學習是學生“自我表現”的一種有效形式??梢暰唧w情況或同桌互助式學習,或小組研討式的學習等,這樣變傳統的單向反饋為多向反饋,讓學生充分表現,增強學生廣收信息,主動探究的能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的責任感。
  3.外部的贊賞、激勵
  創造意識的激發,也有賴于外因的刺激,社會、學校、教師對具有創造因素的學習成果的贊賞、鼓勵,能起強化作用。另外,還要引導學生自我欣賞、自我激勵,培養評價批判的習慣,在“自我實現的創造”中學習、創新。
  二、優化思維組合
  創造同思維是不可分的,特別是創造性思維更是構成能力的主要心理因素。創造性教學為高水平的課堂教學,主要是教師引導學生創造性理解問題的過程,所以它發端于問題,行進于問題,終止于問題。學生對問題產生困惑并產生求解的強烈愿望,是創造性教學的前提。正是由于問題激發學生去觀察、思考,他們在教學過程中才能表現出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積極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案,并努力克服一切困難,發展其創造性人格。這就對教師提出了高要求,教師應善于從教材中發現問題,創設積極的問題情境,活躍多種思維因素,通過優化思維組合去進行創造。
  三、加強語言操作
  語文學習中的創造,從本質上說是語言創造。優化教學過程就要讓學生多進行語言操作,而聽說讀寫則是語言操作的基本形式。教學中怎樣加強語言操作呢?
  1.明確定向
  為使學生語文學習具有創造性,應為語言操作定向,明確提出一些需要創造因素參與才能完成的語言操作任務。如閱讀中評析課文,發現課文的特點、疑點,找出課文的精妙之外,對課文進行必要的補充等,提出這些語言任務就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意識,促使他們“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努力發現,有所創新。又如作文時提出立意新、構思巧,錘煉字句等要求,也有助于學生萌發新因素,發展個性。
  2.循序漸進
  語言操作必須循序漸進。首先要有“序”,要有比較科學的程序,要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和身心特點。其次要“漸進”,按這個程序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地進行訓練 ,掌握規律。所謂“多練”,應該不只就數量而言,還應體現在內容的豐富和形式的多樣上,使學生能夠把零星的、個別的知識串通起來,不斷有所長進。據此,應著重抓住每個單元的“口語交際”“習作練習”和“語文活動”,每個單元有一、兩個訓練點,每個單元之間又構成一條線,形成一個知識網絡,給學生一個系統知識,并轉化為能力。
  3.“反復歷練”
  聽、說、讀、寫必須經過“反復歷練”、嚴格要求,一絲不茍,才能熟能生巧,熟能創新。以讀而論,引導學生反復讀讀、想想、議議、寫寫,使學生按照讀物的性質作適當處理。應當條分縷析的,能夠條分縷析;意在言外的,能夠辨得出它言外之意,有疏漏的,能夠指出它的疏漏之處,提出獨到的見解。到此地步,“自能讀書”,創造能力才能形成。
  四、開展創造活動
  1.創造能力與創造活動密不可分
  創造活動是培植能力的土壤,為學生顯露創造能力提供了機會。語文教學應堅持語文教育觀,優化教學過程,不應只限于課內課本,還應堅持“課堂向課外延伸”“課堂向生活延伸”。在課外的大課堂里,開展帶有語文特點的創造活動是發展學生語文的創造能力的重要途經。其做法:
  2.全體參與
  語文創造活動旨在培養和發展學生獨立的語文能力,特別是創造能力,不僅要讓學生全體參與,還要全程參與。一堂活動課應讓學生善始善終,積極主動地參與,當主人。比如“新聞發布會”這項活動,課前先讓學生參觀、調查,后整理成文字,課中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課后再把口述的內容寫成一篇短文。這樣參與的人多,發言面廣,從活動內容的確定是到活動過程的實施均由學生親自實踐去完成,以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3.重在實踐
  “認識源于實踐,實踐增長才干”。開展創造活動,教師要積極創設條件,為學生提供聽、說、讀、寫、演的實踐機會。如組織學生自辦班報,出好??龋寣W生眼看、腦想、耳聽、手動、多種感觀參與活動,充分發揮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4.因材施教
  為使學生的創造能力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得到發展,可開設三個層次的活動課,即基本素質訓練課為基礎活動課,興趣活動課為發展課,特長訓練課為提高課,這樣既面向像全體,又注意因材施教,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和創造潛能都得到發展,做到陶行知先生所說的那樣:“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709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