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教學過程 提升英語素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課程標準的引領下,教師應依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及現有的知識水平,精心設計教學,不斷優化課堂教學過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進而提升小學生英語核心素養。
關鍵詞:教學方式;思維導圖;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3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9-022-1
“核心素養”是近來小學英語基礎教育討論最為廣泛的新話題、新內容,這也是在國內外新形勢下,在原有教育目標基礎上的新要求、新發展。如何促成小學英語核心素養,個人以為應從言語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四個維度著手。
一、豐富教學形式,提高語言能力
單一呆板的教學方式往往讓課堂枯燥乏味,學生毫無學習動力。而在英語核心素養主導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從而培養其核心素質。動人的歌曲有著美妙的旋律;可愛的順口溜有著抑揚頓挫的語音;有效的合作學習有著各抒己見的暢快,這些無疑對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從而激發語言能力的形成與發展。
例如,在研磨學習難讀的語音時,可以反復誦讀帶有該字母發音的順口溜,幫助學生記憶。在接觸字母c的發音時,對比“My uncle has a cold and my cousin too! The doctor comes and says, ‘put on your coats, you two!’ ”和“Alice and I sing and dance and drink some nice juice! Then we go to the cinema and have a nice ice cream!”可以輕松得出字母的C分別在順口溜中發/k/和/s/這兩個讀音。在學生接觸到這些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活動時,容易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的欲望。學生都動起來,興致高漲了,語言的能力也就大大地提高了,素養也就慢慢開始形成了。
二、構建思維導圖,開發思維品質
思維導圖是使用一個中央關鍵詞作為原始表達,以輻射線形式連接所有的代表字詞、想法、任務或其它關聯項目的圖解方式。思維導圖可以激發人的豐富的聯想力,把英語哲學層面的許多思考方式毫無障礙地表現出來,以提高人的思維水平。
如在教授譯林版4B Unit5 Story time 時,教師可以把有關Seasons的name、climate、activities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串聯起來,同時又可進一步發散其 colour、features等其他相關環節。
三、開展課外活動,培養文化意識
小學階段,多彩的課外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語言實踐機會,開闊學生的視野,創造更多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環境,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英語文化意識。
例如在教授5B Unit6 Culture time中西方餐飲文化不同方式時,教師充分利用課外活動的形式,在周末和閑余時間組織學生進行一次班級聚餐,讓其準備中國人喜歡的食物;同時邀請外國友人參與此活動(無此條件,可以收集外國人吃飯的相關影視資料紀錄片)。學生一邊愉快的交流,一邊觀察自己與他們用餐習慣上的區別。最后,總結得出:“Chinese eat with chopsticks.Western people eat with a knife and fork.”還可以在學校開展“英語角”的活動,英語愛好者都可以參加。用英語進行交際,培養小學生初步交際能力,同時滲透未知的西方文化,在指定的幾個話題中隨意交談,不必過分糾正學生的錯誤,要鼓勵學生大膽地用英語交談,盡量創造比較自然的語言環境,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慢慢積累一定的文化素養。
要培養英語文化意識,可以在安排英語課外活動時,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英語知識水平,選用切實可行的方法與形式,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各類英語課外活動。在活動中認識和發展文化意識。
四、激發學習興趣,開發學習能力
激發與保持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首要任務。隨著教學難度不斷加大、知識量變多、知識點分散,學生在小學的每個年級與階段,會逐步的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學習能力也得不到較好的開發和培養。作為小學英語教師,要把握正確的教學理念,激發并保持學生學習興趣,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抓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采用適當的教學模式和方式,開發、利用多種資源,從而進一步開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比如在教授譯林版5A Goldilocks這個單元時,可以利用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寓言故事入手,把難度較大的語法知識融入進故事教學中。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把重要知識點一一分化,逐個擊破,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知識點。
又如在教授5B Unit7 Chinese festivals Story time時,整篇課文以第三視角敘述了中國的傳統節日,語言較平淡。所以這個部分興趣就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是調動學生情感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形式,在教授新課的同時穿插中國的傳統節日相關的故事《年獸》、《屈原》、《嫦娥奔月》等。不僅開啟新課的學習,更能將平淡的新課變得有意思,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更加濃厚。
筆者認為,要想學生真正的主動學習,就必須培養起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學生主動地掌握、領會科學知識和培養能力的必要條件。只要巧妙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能逐步形成自主學習能力。
簡而言之,核心素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并發展的,而是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經過反復練習形成并發展起來的。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知識技能,更要關注學生的興趣習慣,尤其是習慣背后反映出英語核心素養。
綜上所述,走向英語核心素養的教育是世界各國英語教育的大勢所趨。所以,當今英語教師要學會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構建別具一格的思維導圖,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以及激發持續不斷的學習興趣來一步一腳印的形成良好的英語核心素養,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終身受益。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55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