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新課標要求初中生發展核心素養,明確學生應具備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本文概述了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的重要性,探究了核心素養下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開展策略,以期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核心素養;培養研究
  作者簡介:李晶,吉林省長春市一零八學校教導主任,研究方向為作文教學。(吉林  長春  130000)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9)10-0100-02
  核心素養是近年來國內教育領域不斷強調的一個概念,也是各個學科的重要培養目標。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文化傳承與理解、審美鑒賞與創造。[1]教師將核心素養列為初中語文作文課的授課目標之一,對學生展開全方位的訓練,促進學生各方面素養的進步,使語文作文課的開展更加符合新課標的實際要求。要想讓核心素養在初中語文課上得到落實,教師就要明白核心素養在現階段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分析
  學生的作文本質上就是學生綜合語文能力的一種外在的體現,比如在作文中學生要進行謀篇布局、遣詞造句,這些都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語文能力。學生書寫作文內容的過程是學生情感展開以及思想抒發的過程,在作文中學生可以表現自己的價值觀,這也是學生成人成才的一種表現。從智力表達上看,作文是學生內在潛力以及邏輯思維的體現。在語文作文課上,教師要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寫作能力,[2]讓學生具備良好的價值觀,這是核心素養下語文作文課的主要教學目標。
  作文教學一直是初中語文教學必不可少的一個內容,語文作文教學的開展也是訓練學生核心素養的一個重要陣地,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提升學生的作文能力。無論是從學生實際發展的層面上看,還是從升學的角度上看,作文都是不可忽視的,作文可以充分展示學生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進行充分的外化,學生書寫作文的過程就是學生對知識進行創新以及重組的過程,這有助于學生的全方位成長。
  二、核心素養下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開展
  1. 引入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學生作文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的主要原因是教師進行作文教學時創新意識不足,從而嚴重影響語文作文課的開展。一些教師在語文作文課授課方面有豐富的經驗,也能夠有效地組織作文教學,但過于沉迷固有的教學模式,過于依賴已有的經驗,導致自身的創新意識嚴重不足,無法對傳統的模式進行突破。[3]年輕教師雖然有一定的創新能力,但由于經驗不足,無法將創新意識充分應用到實際授課中。教師開展作文教學需要一定的經驗,同時也需要創新。在語文作文課上教師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語文作文課上有豐富的發揮空間,鼓勵學生在作文中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在語文作文課的評價環節,教師要讓學生對自己的文本進行自評或者生生互評,讓學生對文章有所體會,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自主能力,才能在語文作文課上形成核心素養。新課標中強調學生是語文課的主體,教師要明確這一原則,加強對學生的科學引導,使學生得到充分的鍛煉。比如教師帶領學生完成閱讀教學后,可以引導學生對《故鄉》展開深入的閱讀和理解,讓學生掌握一些新的寫作技巧,有一定的思想感悟,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剛剛閱讀的文本,選擇一個自己感受最深刻的情感點,展開自主寫作,這樣可以讓學生在讀寫結合中得到全面提升。教師要將生本理念、讀寫結合等諸多的先進理念引進初中語文課堂,將先進思想與實際的授課結合起來,讓自身的實際教學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進而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
  2. 引入生活化的教學思路。寫作的素材是來自生活的,語文作文教學的開展要延續這一思路,同時核心素養強調文化傳承的重要性,所以學生要有一定的實踐經歷,語文作文課的開展才會更加具有實效。[4]教師在語文作文課上要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閱讀積累,帶領學生走出語文作文課的課堂,深入到生活以及自然中,在自然和生活里尋找更多的寫作靈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社會生活以及大自然是學生取之不竭的靈感來源,學生只有不斷對生活中的諸多細節加強觀察,才會賦予作文真實的情感。比如在人物的描寫中,教師可以讓某個學生站在講臺上,讓臺下的學生對其外貌展開細致的描述,這個學生是短發、眼睛很大、中等身材、聲音洪亮等,然后讓臺下的學生對這個學生的性格進行描寫,此時臺下的學生就會分析這個學生日常的一些表現,這就是從生活的實踐入手,這個學生的諸多表現以及外形,臺下的學生是有實際體會的,所以寫出來才會更加真實和生動。教師要引導學生不斷地在生活中尋找寫作的素材和靈感,而不僅僅是從閱讀參考書中找到范例。學生進行創作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適當的自評以及互評,在這個基礎上學生就能學會如何對人物形象進行刻畫。學生會深刻地意識到寫作的素材以及靈感本就源于生活,明確生活是提升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
  為了提升學生寫作的效果,教師要讓學生養成寫日記以及隨筆的好習慣,教師要指導并且鼓勵學生不斷記錄自己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點滴,人生每一次的成功和失敗、所有的感悟和積累,都是學生寫作素材的積累。學生及時對一些靈光閃現的點滴進行記錄,才會將生活作為一種寫作的重要來源。
  3. 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核心素養下的語文作文課要求學生展現出自身的個性,所以教師在語文作文課上要減少對學生的限制,讓學生在自由的情況下進行寫作,將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充分發揮出來。教師指導學生寫作的時候,主要要開發學生的思路、解脫學生的思想、發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作文變得更加自由。教師要讓學生明確寫作自由并不是離題自由,素材的選擇也是為了服務主題的,語文作文課的開展是為了讓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提升。在語文作文課上,教師要為學生營造出輕松的氛圍,讓學生可以輕松寫作,在內容和時間上少一些限制,使文本內容健康、不偏離主題。學生在語文作文課上不會受到過多的限制,能讓心靈得到盡情地釋放。
  在語文作文課上教師應將批改的自主權交給學生,以往教師會在語文作文課后對學生的作文進行統一的批改,但其實這樣的作文批改并不會取得理想的效果,它只會消耗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很多時候教師將批改的情況反饋給學生,但學生已經對上一次的作文沒有印象,導致學生難以在寫作上得到提升。因此,在語文作文課上教師要給學生自由批改的機會,讓學生來對作文的命運進行主宰。教師可以在語文作文課上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小組成員相互進行作文鑒賞和批改,學生可以知道他人在寫作上的長處以及短板,了解自己在寫作上的不足,學生對自己的寫作進行評價,對他人的寫作進行評價,明確自己和他人需要改進的地方,這就是學生自評以及生生互評。教師要適當做出小結以及指點,讓學生對自身寫作方面的不足有進一步的了解,從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寫作修改的效果更好地發揮出來。
  總之,核心素養下的語文作文課必須建立更加明確的目標,讓學生成為語文作文課的主體,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語文作文展開全面的學習,使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全面提升,教師要重視對核心素養的解讀和落實,讓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 歐敏華,王作為.基于信息技術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模式研究——以命題作文《味道》的教學實踐為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8,(22):67-69.
  [2] 陳廣團.生活化理念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本色追求——由董旭午執教《愛蓮說》談開去[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8,(29):25-27.
  [3] 章旭.讓民俗文化在初中語文課堂因“趣”生“情”——以《端午的鴨蛋》教學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8,(40):50-51.
  [4] 張雨晨.初中語文課堂現代文閱讀教學的三種模式研究——以魯迅的小說《故鄉》《孔乙己》為例[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9):79-80.
  責任編輯   胡甜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016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