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今的對話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新課標加強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因而古詩文教學的重要性日益突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如何進行有效的古詩文教學。筆者試從“古詩今譯、古體今寫、古詩新唱”幾方面作些探討。
關鍵詞:新課標;古詩今譯;古體今寫;古詩新唱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1-0107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唐詩宋詞作為古典文學的巔峰,已成為烙在每個中國人身上的文化印記。而2018年1月教育部頒發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規定:“課內閱讀篇目中,中國古代優秀作品應占1/2”,將原標準中“誦讀篇目的建議”改為“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推薦篇目數量也從14篇增加到72篇,提高了對學生學習的要求。顯然,新課標加強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這輪新課改中,古詩文教學的重要性日益突顯。
那么,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如何進行有效的古詩文教學呢?從《中國詩詞大會》到《經典詠流傳》,央視創意性文化節目的迅速走紅,給了我們一些啟示:傳承中華傳統文化要與時俱進,用民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演繹傳統文化,才能贏得時代的認同?!督浀湓伭鱾鳌穼鹘y詩詞與流行元素結合,開辟了詩歌傳承的蹊徑,令人耳目一新,回味無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為我們高中古詩詞教學提供了借鑒。
一、古詩今譯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备咧猩逊e累了不少古詩詞,又學習了一些現當代詩歌,有了一定的文學積淀。學生通過品讀詩詞,引起情感共鳴。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嘗試古詩今譯,即用現代詩詮釋古詩。一些隱晦的詩句通過白話翻譯,顯得明白曉暢。古詩今譯對高中生有一定難度,可先借鑒他人的創作。這樣古為今用,以寫促讀,以讀帶寫,讀寫結合,既是對課程資源的有效利用,又開發學生潛能,何樂而不為呢?
二、古體今寫
《毛詩序》曰:“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背Q缘溃骸霸娧灾?,詞言情。”我們游覽山水,情感被眼前景致所激發,不由想到一些古詩句。有時直接引用,有時化用一些古詩句。當引用詩句不能貼切地抒發情感時,我們可用古詩體例來表達情感。
當然,學習古詩詞創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首先,了解儲備古詩詞相關知識,如“押韻”“平仄”“對仗”等知識。其次,多誦讀多積累,正如朱熹所說“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再次,找經典范本來模仿,多討論,多實踐,因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勇敢邁出第一步,動手寫一寫,改一改,在不斷地模仿實踐中,我們學生的古詩詞創作水平才會不斷提高。
三、古詩新唱
聞一多先生在《詩的格律》中提出中國詩歌有“三美”,即“建筑美”“音樂美”“繪畫美”。姚歡認為:“詩歌和音樂自誕生之初,便結下了不解之緣,音樂是詩歌的靈魂,詩歌的發展、更迭與音樂有著密切的關系,它們在藝術殿堂中相輔相成?!奔热淮蠖嘣姼杩珊蠘范瑢W生又那么喜歡聽歌唱歌,何不將古詩詞與流行音樂結合起來呢?就像《經典詠流傳》節目一樣,勢必深受學生歡迎。所以,我們在整體把握詩歌內容,明確詩歌感情基調后,讓學生課余找資料為該詩配樂,有唱功的學生可把古詩詞翻新演唱。在練習熟練后,讓學生在班級里演唱展示,看哪個同學把這詩詞演繹得最動情最感人。當古詩詞遇上流行歌曲,這是怎樣令人動容的情景。
當然,“古詩今譯、古體今寫、古詩新唱”這三種古今對話的方式各具特色,何時用何種方式,也因人因時而異。毋庸贅言的是,學生正處意氣奮發之年、詩情洋溢之時,一起品詩、作詩、唱詩,在最美的年紀遇見更好的自己,這不正是教師所期待的嗎。
?。ㄗ髡邌挝唬赫憬∨_州市三門第二高級中學 31710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15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