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城融合導向下產業園區規劃中規劃手法的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早在2012年,國務院頒布了國發2號文件——《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推動了貴州省加快發展的步伐。貴州“工業強省”戰略的全面啟動,全省產業園區建設步入加速期。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逐漸步入新常態,產城融合成為當下熱議話題之一,如何在產業園區規劃中利用規劃手法解決產城融合中產、城、人之間的供需均衡成為一項重要課題。本文以盤南產業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中規劃手法的研究為中心,通過對該規劃布局的分析,歸納出幾點規劃手法,以期對產城融合導向下產業園區規劃研究提供參考性的建議。
關鍵詞:產業園區;產城融合;規劃手法
1 項目簡介
盤南產業園區規劃范圍40平方公里,位于云貴高原中部地帶,是貴州省與川西南、滇東、桂西北聯合打造國家西南能源原材料工業基地、實施“東西競合”發展戰略的重要支點之一。交通便捷,區位優越:高速公路通達貴陽、昆明,規劃高速城際鐵路向北連接貴陽、向西直通昆明;貨運鐵路連接周邊各大廠礦。擁有富集的礦產資源、廣袤的生態空間。
2 目標定位
國家重要、盤州市主要的新型能源基地、資源深加工基地和循環經濟示范區;市域副中心、產城示范區和新興增長極。
3 實施戰略
實施生態戰略,保山護水,節約資源,保障可持續發展;
實施動力戰略,產業創新,配套優先,促進產城融合發展;
實施活力戰略,行為引導,匯聚人氣,塑造公共活動魅力;
實施宜居戰略,安居樂業,綠色生活,建設美好人居環境。
4 規劃布局
在目標、戰略的指引下,盤南產業園區將形成“一軸、五廊、五片區,一核、兩帶、一門戶”的規劃結構。一軸是以盤南大道為依托,橫貫東西的城市發展軸;五廊是以城市主干路為依托,縱貫南北的五條通風走廊;五片區是指軸、廊之間的五大功能區,包括:上保田產城片區、下保田綜合片區、新營科教片區、甘河生態農業片區和高山產業片區。一核是圍繞中央公園展開的商業、辦公、居住、文體娛樂等綜合公共服務核心;兩帶是指中央公園至高鐵站的公共活力帶和與之平行的濱河景觀休閑游憩帶;一門戶則是指以高鐵站交通樞紐為支撐,形成的城市門戶地帶的商業、商務集中區。
5 規劃手法
5.1 產城融合、去污存綠
盤南大道自東向西串聯生態濕地組團、生活組團和產業組團,形成產城融合的橫向發展軸線;同時組團之間縱向的山體綠地將從風向頻率、視覺感受等方面將工業污染指數降至最低。休閑空間、就業空間以及居住空間的整合布局,形成水、綠、城相交融的現代新城,展現時尚、現代、秀美,兼有民族特色的城市景觀風貌。
5.2 塑造軸帶、彰顯活力
最具活力的下保田綜合片區,依托商業活力帶和運河景觀帶,將聚集現代、有機的商業、商住建筑群,形成城市RBD。商業活力軸,包括5-6個活力街區,在慢行交通系統的組織下,廣場、建筑裙樓、空中連廊等展現豐富有趣的室內外商業流線,為市民提供多元化的購物環境和娛樂空間。這個部分的建筑高度適中,塔樓部分可兼做寫字樓或公寓式辦公。在高鐵站前、中央公園、社區中心將形成3處具有標志性的建筑制高點,在30層塔樓群的形態控制下,周邊建筑有機呼應,構建錯落有致的天際輪廓線,而功能搭配合理的地面建筑空間的穿插則將為精致的現代宜居生活提供互動空間。東部的甘河濕地公園作為城市設計中具有生態調節功能的自然生態演替區和避險綠地,將保持較為自然的濕地形態,與南側的觀光農業園共同構建城市右肺,映襯向西的城市美景。
5.3 雕琢核心,凸顯魅力
中央公園將是下保田綜合片區的建設引擎,圍繞公園湖體,周邊布局的城市綜合體、五星級酒店、盤南大廈將共同打造活力中心,形成地標建筑群,公園南側的山體跨越盤南大道,可以直通濱河景觀帶,實現慢行系統的點線對接。濱河景觀帶也將為盤南城市慢生活提供絕佳去處,內部設有一條東西向的自行車道,南接中央公園,北接甘河濕地公園,并與整個綜合片區的自行車系統有機貫穿。
5.4 打造門戶,展示形象
高鐵站前的建筑群在滿足交通樞紐功能的基礎上,強調軸線、對景與空間圍合的視覺效果,其中心廣場按照“現代文化為引領、多元民族文化交融”的理念進行設計,形成新城形象、盤南文化的集中展示門戶。廣場以南的商業氛圍可將人群自然導向商業活力帶,實現自然舒適的空間轉換。
5.5 循環生產,培育創新
基地內布局的工業物流最大程度地滿足高效率要求,同時根據產業特點,形成產業集群,提升內部的節能環保特性,引導循環生產??蒲薪逃M團既獨立又與主城區有機聯系,中心為公共區,集中布局圖書館、科技館和名家講壇,成為不同校園、科技研發主體的共享空間,促進師生、科技人才開展多種方式的交流活動,激發創新靈感。
5.6 安居樂業,優居盤南
基地內布局3塊較為集中的居住區,均以高層、低密度為布局原則,提高綠化覆蓋率和活動空間比例,每個居住區均設置了舒適便利的社區中心。
6 結語
規劃充分結合盤南產業園區的區位、交通、資源、空間四大基礎要素,在錯落有致的山地地形、蜿蜒交錯的河道水系映襯下,盤南新城將詮釋有序、生態、活力、宜居的新城內涵。規劃采用六大手法,精心鍛造,合理布局,必將使盤南產業園區成為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下,貴州省西南部吸納資本、技術、人才的要地。
參考文獻:
[1]劉暢,李新陽,杭小強.城市新區產城融合發展模式與實施路徑[J].城市規劃學刊,2012(S1).
[2]李迅.生態文明視野下的城鄉規劃轉型發展[J].城市規劃,2014(S2).
x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21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