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生《職業體驗》課中引入人文關懷護理觀的效果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對護生《職業體驗》課中人文關懷護理觀的引入效果進行探討。方法 選取該院2018年10—11月共99名職業體驗護生進行研究,成立活動小組,從理論講座、案例分析、情境演練等方面將人文關懷護理觀傳授給職業體驗護生,在護生護理操作過程中帶教老師間接將人文關懷護理觀引入,對職業體驗后護生對護理關懷行為認知評分及護生對帶教老師的關懷能力評分進行分析。結果 護生對護理關懷行為的認識處于中等偏上水平,護生對帶教老師的關懷能力的評分也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兩項指標得分等級存在正相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0 1)。結論 在護生《職業體驗》課中,將人文關懷護理引入帶教中,可提高護生對護理關懷行為的認知水平,及提高綜合素質提升,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和工作有促進作用。
[關鍵詞] 人文關懷護理觀;護生職業體驗;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4(a)-0132-02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醫院發展速度的加快,每年有大量護理專業護生進入各大醫院進行職業體驗,一方面使護生臨床教學工作迎來的發展的契機,另一方面教學的難度也隨之增大[1]。而對于實習護士來說,其自身在剛剛接觸工作的時候,往往會面臨較大的壓力,這就使得其在護理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不足,如果只是簡單地進行批評,就很難從根本上提升實習護士的護理技能,甚至會使得實習護士的自信心受到嚴重的打擊。這就要求在對實習護士進行培養的過程中,應該培養實習護士的人文關懷護理觀念,更好地改善其護理意識,為了能夠使培養的護理專業人才更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要求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必須得到提升。該次研究對該部護理帶教中引入人文關懷護理觀的效果進行觀察,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接納的99名職業體驗護生,職業體驗期共計3 d,所有護生在職業體驗期內均全部出席。在本次選取的護士當中,年齡分布在20~22歲的范圍當中,所有護士均自愿參與到該次研究當中,經過了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 方法
由具備豐富經驗的護理部主任、前輩在護生職業體驗期間進行輪流演講,同時穿插現場護理演練,主要包含以下內容:①看:對患者要求預測,如何觀察患者;②聽:接聽電話技巧,聆聽患者主訴;③笑:微笑訓練,掌握微笑的魅力;④說:掌握閉合式、開放式提問技巧,熟練應用護理服務用語;⑤動:從坐、站、走、端治療盤、推治療車、持病歷夾等姿勢方面進行訓練,傳遞體態語言的含義。在對護生帶教過程中,讓護生逐漸成長,具體方法如下。
①人文課堂開設。在護生職業體驗期間,開設專門的人文關懷課程,促使護生對人文關懷理論知識進行掌握??衫镁W絡資源等途徑開設人文關懷理論講座,同時要求護生對國內外相關理論知識自主進行學習,此外,還應對心理學、社會關系學及不同地區文化、風俗差異等人文知識進行了解,將關愛理念融入到自身行為中,作為自身人格的組成,在日常護理行為中進行應用。
②培養護生主動關愛人的勇氣。人文關懷護理的學習,不僅僅是從理論上進行認知,更重要的是勇于用于實踐。近年來,我國獨生子女家庭數量巨大,獨生子女在關愛他人的意識方面缺乏主動性[2]。因此在帶教中,要將同學之間的友愛、對患者的關愛尊重作為重點,在科室中營造人文氛圍。尤其是帶教老師對護生要主動關心,以身示范,達到潛移默化的影響護生的效果。人文關懷核心是關愛人、尊重人、以人文本,要求護生能夠從患者的語言、表情、眼神、行為等方面了解患者的需求、渴望、痛苦等,然后給予最大限度的滿足。如帶教老師晨間查房時,從對患者病情觀察的動作,與患者交談的內容、方式等方面,不但要收集到完整的護理資料,還應體現出對患者的尊重。此外,在對護理人員培養中,一個關鍵環節是體驗關愛,只有護生對別人的關愛能夠從自身內心中真正的體會到,感受到溫暖,才能對人文關懷在患者中實施的重要性真正認識到,才能為患者提供真實的關懷護理。
③培養護生語言及非語言溝通技巧。在與患者溝通中,語言是重要的橋梁,護士在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時,各項操作都應耐心地向患者講解,并將相關的信息、資料提供給患者,而這一系列溝通中,則需要護士通過語言或非語言的形式來表達。因此在護生帶教中,老師可在《護理禮儀學》《護理心理學》等課堂中,讓護生角色扮演,并對“我會盡力……”“我會努力……”等承諾性語言的應用進行聯系,培養護生的自律、自信及自責感[3]。
④溫馨化護理措施。要求護生對入院患者主動上前迎接,主動為患者提供就診服務。為了滿足患者日常生活需求,讓患者感受到家的溫暖及愛的溫馨,在服務中病區可提供剪刀、針線包的使用,代替患者購買生活用品、報紙等,對患者的一般物品進行代管,幫助患者取藥,協助患者做好出院結算等?;颊叱鲈簳r主動做好院后指導,送出病區,并給予患者祝福。
職業體驗結束后發放護生對護理關懷行為的認知評分表及護生對帶教老師關懷能力的評分表。
1.3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護理本科生護理關懷行為認知總分得分情況。護生關懷行為認知得分平均為(81.38±4.01)分,56.6%的護生得分在80分以上;而原量表得分范圍介于0~100分,說明護生對護理關懷行為的認知總體處于中等偏上水平。護生對帶教老師關懷能力評分(82.96±4.07)分,67.7%的護生得分在80分以上;而原量表得分范圍介于0~100分,說明護生對帶教老師關懷能力評分總體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兩項指標經Pearson相關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r=0.5308,P<0.0001),說明護生對護理關懷行為認知得分與護生對帶教老師關懷能力評分成正相關。見表1。 3 討論
護生走向護士崗位的路徑中,臨床職業體驗必不可少,也是醫院與學校銜接的橋梁,直接影響護生以后的專業思想及工作能力。現階段,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觀念在臨床護理工作中也已日趨完善,而整體護理中,人文關懷思想是重要組成部分,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為更好地體現人文關懷,就需要在護生實習階段,對這一理念深刻地進行認知與學習,并在實踐中進行鍛煉,在提高實習質量的同時也使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提升[4]。且當前臨床護理中,不僅僅要滿足對患者的生理護理,更重要的是心理護理,也是多元化護理的發展趨勢,因此對護生進行人文關懷觀的培養也具有時代性。從該次研究來看,通過在護生職業體驗中引入人文關懷護理觀,職業體驗后本組護生對關懷行為的認知較好及護生對帶教老師的關懷能力評分也較高(P<0.000 1)。
對于護士《職業體驗》來說,是護士走向職業崗位的一種模擬,通過開展有效的教學工作,能夠顯著的提升護士的護理水平與意識,從而實現護士自身護理技能的提升。對于人文關懷護理觀來說,指的是一種主動關懷人的意識、意愿以及責任,體現在具體護理過程中的價值觀與態度,這一概念最早是由西方護理學者在上世紀70~80年代提出來的,在社會的發展當中,人文關懷護理觀的水平能夠直接反映出社會的文明程度。對于我國的發展來說,在人文關懷教育方面的發展還存在許多不足的問題,由于起步較晚,發展相對較慢,目前的教育工作重點依舊維持在護士專業技能與知識的培養方面,并沒有重視其綜合素質的提升,缺乏對人文關懷護理觀的培養。在護士的培養當中,學校作為最重要的培養基地,需要在培養護士專業技能的同時,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更好的開展人文素質教育,提升其人文關懷護理觀,實現護理水平的提升。在《職業體驗》這一課程當中,通過為實習護士營造一種人文素質的教育氛圍,能夠更好的構建起完善的人文關懷護理體系,強化健康教育,同時深化課程評價體系改革,更好地實現護士的人文關懷能力提升,為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提供可靠的保障。
綜上所述,在當前進行護士職業體驗的過程中,通過將人文關懷護理觀引入護生職業體驗中,能夠更好的改善護士的護理意識,對護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促進作用,可更好地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應用效果較好,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肖敏,何嘉.臨床帶教老師對實習護生實施人文關懷的舉措與效果[J].全科護理,2018,16(18):2288-2289.
[2] 顧芹,龔躍峰,周亞香.人文關懷教學模式在護生帶教中的應用效果[J].全科護理,2017,15(27):3442-3444.
[3] 林玲,婁湘紅,宋小燕,等.實習護生人文關懷能力培養方案的實施[J].護理學雜志,2017,32(17):72-74.
[4] 周宏偉.人文教學在護生實習帶教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當代護士,2016(10中旬刊):146-147.
[5] 朱麗.在《急救護理》教學中對護生進行人文關懷能力培養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藥論叢,2014(9):162.
[6] 李蕊,常玉光,黨偉,等.強化人文關懷能力培養在開展護理工作中的效果觀察[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A01):209-210.
[7] 吳金萍,常雪嬌,王琪,等.體驗日志法在早期培養護生人文關懷品質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8(1):1-4.
[8] 朱冉.護理實驗教學中培養護生人文關懷的實踐探討[J].心理醫生,2015,21(16):151-152.
(收稿日期:2019-01-0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33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