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關懷護理模式對提高骨科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的效果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探討并分析人文關懷護理模式對提高骨科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骨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取人文關懷護理模式,觀察并比較兩組的護理質量和患者的滿意度。結果:對照組患者的滿意度為90.00%,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為98.33%,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骨科患者的護理采用人文關懷護理模式,能夠有效地增強患者對康復治療的信心和積極性,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的滿意度,值得在臨床護理進行推廣。
【關鍵詞】人文關懷;骨科;滿意度;護理
【中圖分類號】R24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1--01
近年來,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和對自我健康關注度加強,我國醫療模式也逐漸變化,向著人性化、規范化、系統化、高質量的方向發展[1]。創傷骨科患者多數都存在骨骼損傷、嚴重的肢體疼痛,以及行動不便造成日常生活質量下降,容易引起患者產生消極情緒,降低臨床護理的依從性和患者的滿意度[2]。人文關懷護理遵循著“以人為本”的宗旨,把患者的需求放在首位,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和病情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對患者的康復有著良性影響[3,4]。本研究對120例骨科患者進行分組護理方法,人文關懷護理模式在提高護理質量患者滿意度和方面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將護理經驗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骨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66例,女54例,年齡18~75歲,平均年齡為(46.3±5.1)歲。入選標準:①年齡>18歲;②意識清晰、思維正常,無精神方面的疾病;③小學以上的文化程度,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可與醫護人員進行良好的溝通與交流。排除標準:患有嚴重的軀體實質性疾病、認知障礙、智力障礙、精神類疾病等。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病程等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研究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包括給予病情觀察、飲食指導、用藥指導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取人文關懷護理模式,具體如下。
1.2.1 加強人文關懷 醫院應該樹立人文關懷的理念,對護理人員進行強化培訓,使每個護理人員都掌握人文關懷的內涵,并運用于骨科護理中。此外,還應定期進行骨科護理理論基礎及技能操作培訓,強化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提高服務意識。
1.2.2 環境護理 根據骨科患者的特點改善病房環境,可以擺放一些綠色植物以增加病房生機,適當調整溫濕度以保持患者舒適感,注意做好環境衛生清潔與消毒工作。
1.2.3 注意溝通交流 在患者入院時,主動探訪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個人情況及特點、特殊需求等方面,向患者介紹主治醫生和責任護士,簡單向患者介紹醫院環境、探視制度、工作人員信息和必要的辦理手續流程。骨科患者由于骨骼損傷、肌肉疼痛等不適,容易出現焦慮、煩躁不安的情緒,護理人員面對患者及其家屬時,應該注意保持態度溫和、面帶微笑、親切友善,耐心傾聽患者的主訴、需求,為患者作通俗易懂的解答,并予以鼓勵、安撫。
1.2.4 康復護理 骨科科室內應該配備相應的輔助設備,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康復護理方案??祻碗A段較長,護理人員應該注意時刻給予患者鼓勵,提高患者參與康復鍛煉的積極性,以此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的滿意度。
1.3 觀察指標 在對患者進行分組護理后,由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對患者進行滿意度的評估,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調查問卷,>85分為非常滿意,61~85分為比較滿意,<60分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比較滿意)/總人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 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患者的滿意度為90.00%,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為98.33%,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骨科創傷患者普遍會有抑郁、焦慮、煩躁不安的負性情緒,在一定程度上對治療和護理效果有影響。人文關懷護理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護理人員對患者體現出人文關懷,在可能的條件下盡量滿足患者的實際和心理需求,不僅能夠讓患者感受到自己被重視,還能緩解患者對于疾病的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使患者心情得到放松,有利于病情的康復[5]。
本次研究中我們對120例骨科患者采取人文關懷護理模式,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了骨科患者采用人文關懷護理模式能夠有效減輕患者的負性情緒,保證了護理質量,繼而提高患者及其家屬的滿意度。骨科護理人員應該重視人文關懷護理模式,并將此理念落實到具體的臨床護理工作中,不僅能使護理人員提高自身的護理質量和專業技能,還能為患者創造一個良好的住院環境,使患者減輕對疼痛的焦慮、緊張情緒,增強對戰勝疾病、早日康復的自信心,保證了臨床治療和護理工作順利開展。
綜上所述,在骨科患者的護理采用人文關懷護理模式,能夠有效地增強患者對康復治療的信心和積極性,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的滿意度,值得在臨床護理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周文娟,胡德英,劉義蘭,等.骨科病房人文關懷護理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護理學雜志,2013,28(4):5-8.
曹珍.心理護理和人性化護理在創傷骨科護理中的臨床意義[J].東方食療與保健,2017,(4):149.
張甲.人文關懷護理模式對提高骨科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的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8,25(20):170.
楊保燕,徐建平,楊保衛.人文關懷在骨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1,30(7):1078-1080
尹竹萍.人文關懷護理模式對提高骨科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的效果評價[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16,6(30):14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239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