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骨科人工關節置換患者護理中x應用的效果評價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就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骨科人工關節置換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研究、分析。方法:以我院骨科行人工關節置換的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給予其優質護理服務模式。結果:通過優質護理服務模式的實施,患者的各項情況均有明顯改善,且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也有了明顯的提高。結論:在骨科人工關節置換患者護理中應用優質護理服務模式,效果明顯,值得臨床大范圍推廣應用。
  【關鍵詞】:優質護理服務模式;骨科;人工關節置換;應用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high-quality nursing service model in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orthopedic artificial joint replacement. Methods: th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artificial joint replacement in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of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and the high-quality nursing service mode was given to them. Results: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high-quality nursing service model, the patients’ condi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was also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high-quality nursing service mode in the nursing of orthopaedic patients with artificial joint replacement has obvious effect and is worthy of wide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model; Bone; Artificial joint replacement; Application effect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6-03--01
  1 資料與方法
 ?。?) 基本資料
  抽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骨科行人工關節置換的80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依照患者的意愿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例。其中,對照組19例女性患者,21例男性患者,年齡最大的患者為82歲,年齡最大的患者為41歲,平均年齡為(60±6.21)歲;觀察組17例女性患者,23例男性患者,年齡最大的患者為81歲,年齡最小的患者為39歲,平均年齡為(58±5.72)歲。已排除存在手術禁忌癥、不愿參與研究、配合度較差及存在精神障礙的患者。在研究開始前,已將有關內容告知了患者及其家屬,征得了他們的同意,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將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的年齡等基本資料進行比對,沒有發現其組間數據有較大差異,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服務模式,即在患者住院期間嚴格遵醫囑對患者進行藥物治療,定期對患者的脈搏、心率、血壓等進行檢測,如果發現有異常情況,立即向醫師反應,并及時處理等。觀察組實施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具體操作內容:1)術前評估。在患者入院后,相關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病情發展情況進行評估,詢問有無糖尿病、血栓等病史,特別要留意老年患者,進一步了解、掌握患者的具體情況。同時,還需對患者進行疾病的宣傳和教育,主動為患者講解手術的方法及術后可能會發生的并發癥等,讓患者做好心理準備,對此引起重視,從而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確保其在治療、護理過程中能夠積極配合。2)心理護理。由于患者會擔心手術的過程及治療效果,所以其往往會產生不安、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從而不積極配合醫務人員的工作,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及治療效果。因此,在進行護理時,相關護理人員應積極主動的與患者溝通、交流,注意觀察患者的心理狀態,如若發現患者存在不良情緒,要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決。同時,還需采用簡單易懂、正能量的語言不斷鼓勵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為患者講解以往成功案例,幫助患者樹立治療信心,進一步確保治療效果。3)術中護理: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相關護理人員要檢查所需儀器設備是否完好,所需藥物是否都有準備,合理控制室內的溫濕度,協助患者將衣物、褲帶、義齒及配飾等取下,做好保暖工作。在給予患者麻醉操作前,應與麻醉醫師核對手術使用的麻醉藥物,之后嚴格遵醫囑協助麻醉醫師為患者靜脈滴注。在手術的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幫助患者取舒適體位,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調節輸液的速度,待麻醉成功后,要認真觀察患者的呼吸是否通暢、有無壓迫感及血液循環狀況等,積極配合手術醫生,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變化,一旦發生異常情況,要及時告知手術醫生,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4)體位護理。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合理指導幫助患者取舒適體位,根據患者身體及受傷部位的實際情況,適量抬高患者的患肢,這樣可以增加患者的舒適感,同時有利于患者的靜脈回流;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及引流情況,觀察患者的心率、血壓、引流量及引流顏色等,確保引流管通暢,防止引流管受到擠壓和扭曲,若發現可疑情況,立即上報主治醫師,并及時給予正確處理。5)飲食護理。在臨床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要為患者制定一套針對性的飲食計劃,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吃水果和蔬菜,補充維生素,食物要盡量以清淡、易消化為主,營養均衡,加速患者的機體吸收。另外,注意患者排便是否通暢,以防患者因排便用力而引起腹壓出現升高的情況,進而對患者下肢靜脈血液的回流造成影響。6)鍛煉指導:護理人員應密切關注患者術后的恢復情況,當患者的患肢活動協調能力恢復時,護理人員需糾正患者畸形情況,積極鼓勵患者進行術后早期功能鍛煉,每隔兩小時幫助患者翻身,對患者進行按摩、拍背等護理,避免患者出現壓瘡。根據患者的手術類型,給予針對性的鍛煉指導,例如,人工肩關節置換術后鍛煉: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指導其進行掌指關 節、腕關節 主 動活 動等,術后第三天,鼓勵患者坐起或下地行走進行肩關節被動活動,術后第五天指導患者進行肘關節主動屈伸運動,術后第六天指導患者進行臥位鍛煉,之后當患者的疼痛情況減輕、腫脹消失時,可合理指導患者進行更為積極的康復運動鍛煉。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康復指導:手術后的第二天,護理人員要合理、指導患者進行踝泵運動,之后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可逐漸開始股四頭肌靜力收縮性練習,一直持續到患者能夠下床活動為止;術后10天,可指導患者進行坐位屈伸和站立平衡練習,但在此過程中需注意的是,不可讓患者盤腿、蹺二郎腿或交叉腿,以防止患者下肢受壓或出現摔跤現象。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后康復指導:手術后的前三天,應注意患者的患肢情況,避免進行劇烈運動,之后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合理指導患者進行高抬腿練習,待患者患肢腫脹現象消失時,指導患者進行抱腿練習,術后 2 個月左右根據病情棄拐行走,不宜長時間行走和劇烈活動,不坐矮凳和跪下,防止膝關節出現過屈狀態,避免患肢過度負重。  ?。?) 觀察指標
  在護理過程中,相關護理人員要對兩組患者的各項情況進行觀察,如患者的并發癥發生幾率、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等,同時還需對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有效的調查,滿意度共分為三個維度,分別為滿意、基本滿意及不滿意,將問卷調查表發放給每一位患者,在其認真填寫后,統一收回分析。
 ?。?) 統計學處理
  文章所有數據使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卡方進行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進行檢驗,數據通過檢驗,如若其P值在0.05以內,則可說明數據間的差異性較大,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1) 對比組間的治療情況
  觀察組接受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后,患者的治療情況有明顯改善,相較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存在的差異性較大,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對比組間的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接受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后,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有明顯提高,相較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存在的差異性較大,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現階段,隨著我國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工關節置換術已被廣泛的應用到了臨床中。主要適用的疾病類型包括創傷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
  炎等,這些患者均會因自身的疾病而產生畸形、疼痛、不穩等存在行走活動障礙的現象,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人工關節置換術則是主要治療手段,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情況。但與此同時需注意的是,患者的治療效果不僅取決于醫師的操作水平,同時和護理操作水平也有著直接的聯系,良好的護理干預,可明顯提升患者的臨床療效。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屬于一種新型護理方式,嚴格遵循以人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從患者的整體情況出發,給予患者心理、生理等方面的護理干預,為患者提供更為優質的護理服務。同時,在護理的過程中,還會不斷的對護理方案進行改善,確保最大化的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進一步促進患者恢復健康。
  本研究表明:觀察組接受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后,患者的治療情況有明顯改善,相較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存在的差異性較大,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有明顯提高,相較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存在的差異性較大,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骨科人工關節置換患者護理中應用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可明顯改善患者的臨床情況,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值得臨床大范圍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閆鐘利.探討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人工關節置換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內蒙古中醫藥,2017,(02):174-175.
  崔俊燕.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人工關節置換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社區醫師,2016,(23):132-133.
  李菱.優質護理服務在人工關節置換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24):3379-3380.
  章金枝.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骨科人工關節置換患者護理中應用的評價[J].中國當代醫藥,2017,(27):119-12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6972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