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預防肝膽外科手術患者尿路感染目標管理的策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研究肝膽外科手術患者尿路感染目標管理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該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間就診的50例肝膽外科手術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的形式將50例患者平均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均為25例。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干預方法,實驗組采用目標管理干預方法,對比兩組患者尿路感染發生率、樣本采集合格率、反復插管發生率、留置尿管時間。結果 經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分析可知,實驗組尿路感染發生率、樣本采集合格率、反復插管發生率、留置尿管時間均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肝膽外科手術患者尿路感染目標管理的應用效果理想,不僅能夠降低尿路感染發生率,同樣縮短了留置尿管時間,樣本采集合格率得以提高,避免了反復插管問題的發生,臨床推廣應用價值明顯。
  [關鍵詞] 肝膽外科手術;尿路感染;目標管理;預防策略;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 R69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4(a)-0094-02
   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會導致患者住院接受治療的時間增加,醫療費用提高,不利于預后效果的增強,嚴重的還會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脅[1]。為進一步探討肝膽外科手術患者尿路感染目標管理的應用效果,選取該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5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展開臨床護理觀察與分析,具體報道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院共收治50例肝膽外科手術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的形式將其平均分成實驗組(n=25)和對照組(n=25)。
   實驗組:男性13例,女性12例,最大年齡為68歲,最小年齡為45歲,平均年齡(46.34±4.21)歲。
   對照組:男性14例,女性11例,最大年齡為66歲,最小年齡為47歲,平均年齡(46.22±4.25)歲。
   納入依據:①接受肝膽外科手術;②患者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③經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依據:①合并肺部、糖尿病、肝硬化患者;②近1個月服用提高免疫藥物;③不同意本次研究。
   通過對兩組患者性別與年齡對比研究發現,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干預方法,患者于術后接受營養支持,并遵循導尿具體操作規定要求,采用無菌技術,有效固定留置導尿管[2]。一旦發生感染問題,需及時告知醫生并采取針對性的處理措施。
   實驗組采用目標管理干預方法,具體內容如下:①組間醫院感染監測小組,組長由科主任擔任,副組長是護士長,而組員包括2名護士與1名醫師。
   ②安全管理目標的確定。利用醫院計算機系統登錄相關數據庫,對有關肝膽外科手術患者的導尿管尿路感染危險因素進行查閱,經過分類統計以后,即可明確監測的目標以及安全管理的目標。
   ③安全管理措施的制定[3]。組織科室內部所有醫務工作人員,結合具體的危險因素統計結果,由監測小組以及科室內部工作人員對安全管理措施加以制定,集中表現在引流系統、高危患者、導尿管與醫院消毒安全管理等多個方面。
   ④醫院感染的有效監督。醫院科室內部不同崗位的工作內容需要與安全管理目標相互結合后重新進行制定,要求不同崗位都能夠詳細記錄工作過程,特別是醫院感染的主要原因、檢查、消毒與巡查記錄等等。同時,應每周組織開展周會,針對定期檢查與不定期檢查所發現的問題展開系統化總結,組織存在工作問題的崗位人員,對具體的整改方式加以制定,同時要安排專業工作人員對整改進度進行監督[4]。另外,應每個月組織一次肝膽科會議,且要求所有員工參與。其中,護士長負責報告當月醫院感染例數與具體原因等內容。隨后,所有醫務工作人員要參與到討論中,針對存在問題提出合理的改進措施,同時也要對成功的經驗進行總結并分享,重新修訂目標與具體措施[5]。
  1.3  評價指標
   比較分析兩組患者尿路感染發生率、樣本采集合格率、反復插管發生率、留置尿管時間。
  1.4  統計方法
   該文研究的肝膽外科手術患者所有數據均行SPSS 21.0統計學軟件處理,兩組患者留置尿管時間對比用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行t檢驗,兩組患者尿路感染發生率對比、樣本采集合格率對比、反復插管發生率對比用率(%)的形式描述,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尿路感染發生率、樣本采集合格率、反復插管發生率對比
   根據兩組患者尿路感染發生率、樣本采集合格率、反復插管發生率對比結果分析可知,實驗組各項結果均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2.2  兩組患者留置尿管時間對比
  3  討論
   為有效預防肝膽外科患者術后導尿管尿路感染,可以于術后采取必要的營養支持,不斷強化患者自身體質,并在導尿過程中遵循相關操作規定與流程,采取無菌技術,并于尿管留置以后進行固定處理[6]。與此同時,要求每天評估患者導尿管留置必要性,雖然這種預防措施具有一定的效果,但一般需回顧性分析結果后才會落實,具有較為明顯的階段性特征,不具備理想的持續性,所以預防的效果始終差強人意。
   根據國內外臨床調查研究結果表明,國內醫院感染中,導尿管尿路感染發生率位居第二,而在國外醫院感染位居首位。因導尿管尿路感染的常見感染路徑就是逆行感染,在患者尿道周邊黏膜等組織中會附著致病菌,并沿著尿管腔外向患者的膀胱內部進入,亦或是在患者引流袋內部尿液被污染以后,致病菌即可逆行入到患者的膀胱,最終誘發導尿管尿路感染問題[7]。    而目標管理工作的重點就是在目標、具體措施制定的基礎上,實施過程檢查與監督處理,借助導尿管、集尿袋、尿道口以及患者管理目標、具體管理方法,即可保證導尿管尿路感染的預防工作更具前瞻性,而這也切實地彰顯出醫院感染始終以預防為重點,利用不同環節的質量控制方式,對終末質量控制目標加以替代,也就是在事前防范的基礎上,有效規避事后補救方法的運用,對過程加以控制而并非控制結果。
   結合相關研究結論了解到,在導尿管留置時間超過7 d以后,菌尿感染幾率與100%逼近,也就是說,伴隨導尿管留置時間的增加,導尿管尿路感染風險系數就會明顯提高。另外,反復插管同樣是誘發尿路感染的主要因素。由此可見,在臨床護理中,應盡量減少導尿管留置的時間,適當地減少反復插管幾率,充分發揮導尿管的作用,盡量降低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問題的發生幾率。而在臨床實踐中,醫護工作人員的手也是引發交叉感染的主要傳播路徑,通過手所傳播的致病菌,產生尿路感染的比重為25%[8]。也就是說,醫護工作人員的手衛生在導尿管尿路感染控制中發揮著關鍵性作用。然而,有很多醫護工作人員并沒有遵循洗手制度,在與患者接觸之前與之后均沒有采取手衛生處理措施。將目標管理應用于肝膽外科手術患者尿路感染預防管理工作中,即可在目標管理工作中融入手衛生內容,以保證醫護工作人員的手衛生消毒合格幾率不斷提高。
   根據以上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采用目標管理干預方法,尿路感染發生率、樣本采集合格率、反復插管發生率、留置尿管時間均優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預防肝膽外科手術患者尿路感染目標管理十分有必要,且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綜上所述,將目標管理應用于預防肝膽外科手術患者尿路感染管理工作中,能夠有效地降低尿路感染的發生次數,且導尿管的使用時間也隨之減少,臨床護理質量與效果顯著,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預后效果,改善了患者臨床癥狀,也使其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與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朱俊青,郭芳,孫會鳳,等.預防肝膽外科手術患者尿路感染目標管理的應用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6):1372-1374.
  [2]  付娜.長期導尿管留置導致尿路感染的臨床護理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8):166-168.
  [3]  ?,F紅.肝膽外科開腹手術患者醫院感染相關因素研究[J].健康周刊,2017(11):13-14.
  [4]  王淑靜,李娜,劉偉紅,等.肝膽外科患者術后留置導尿不良事件的發生情況及影響因素[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22):3032-3036.
  [5]  陳虎,張棟,潘飛,等.快速康復外科在肝切除圍手術期應用的Meta分析[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16,22(6):361-366.
  [6]  孫會鳳,周小慧,朱俊青,等.開腹手術患者留置尿管拔管前膀胱沖洗預防尿路感染的效果評估[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13):3031-3033.
  [7]  徐建,楊剛,權剛,等.合并肝硬化老年膽囊結石患者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華肝臟外科手術學電子雜志,2017,6(4):303-306.
  [8]  茹荷燕,殷文勝,郭淼,等.超高齡患者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臨床應用及圍手術期處理體會(附87例報告)[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3):35,41.
  (收稿日期:2019-01-0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337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