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研究復發性尿路感染的細菌檢驗及藥敏對治療效果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復發性尿路感染的細菌檢驗及藥敏試驗對治療效果的影響。方法 選取490例復發性尿路感染患者, 對其尿液標本進行細菌檢驗及藥敏試驗, 并根據檢驗結果為患者制定對應的治療方案。分析患者的尿液細菌培養結果及藥敏試驗結果, 并記錄統計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490例患者中, 尿液細菌檢驗陽性189例, 陽性率為38.57%。同時尿液中檢出大腸埃希菌142例(75.13%), 糞腸球菌28例(14.81%), 肺炎克雷伯菌19例(10.05%), 伴支原體感染24例。大腸埃希菌對復方磺胺甲惡唑等耐藥, 對阿莫西林敏感;糞腸球菌對沙星類抗生素不敏感, 對青霉素抗生素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對復方磺胺甲惡唑等耐藥, 對培南類抗生素敏感。490例患者治療顯效256例, 好轉224例, 無效10例, 總有效480例, 總有效率為97.96%。結論 復發性尿路感染患者若長時間單純基于細菌檢驗治療具有一定局限性, 應同時配合藥敏試驗, 開展持續性治療, 以提升治療效果。
  【關鍵詞】 復發性尿路感染;細菌檢驗;藥敏試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9.022
  復發性尿路感染屬于臨床中病發率較高的泌尿系統疾病, 其中出現尿路感染病癥≥3次/年為其主要臨床表現, 具有不易根治、病情復雜等特點[1]。該疾病主要是因各類細菌對人體尿路上皮產生侵害性影響所致, 且致病菌以大腸埃希菌。怎樣有效提升其臨床治療效果是現階段醫學界面臨的重要問題。本研究為進一步深入研究復發性尿路感染的細菌檢驗及藥敏試驗對治療效果的影響, 特選取2017年1月~2019年3月本院予以治療的490例復發性尿路感染患者作為細菌檢驗及藥敏試驗研究對象,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隨機抽選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予以治療的復發性尿路感染患者490例, 對其尿液標本進行細菌檢驗及藥敏試驗。其中男296例, 女194例;年齡37~76歲, 平均年齡(56.87±19.28)歲;病程1~6年, 平均病程(3.50±1.50)年。納入標準:①患者均被確診為復發性尿路感染, 且復發次數≥3次/年;②患者入院前未服用其他治療藥物;③對實驗藥物過敏者。排除標準:①無自主表達能力;②肝臟功能嚴重不全者;③患有嚴重精神疾病者。所有患者均已同意并簽訂知情同意書, 且本院倫理委員會已批準。
  1. 2 方法
  1. 2. 1 試驗方法 告知患者留取少量清晨尿, 將其置入無菌試管后, 2 h內送檢。使用全自動尿液分析儀檢驗其尿液, 并開展尿液細菌、真菌、支原體培養等。主要方式:在1 h將所采樣本在血瓊脂平板上進行接種, 培養時間>20 h, 培養溫度保持在(35±3)℃, 同時使用紙片擴散法開展藥敏試驗。
  1. 2. 2 藥敏結果判斷方法 主要依據患者尿檢結果中白細胞含量及其變化情況予以判斷, 并將其為根據對抗菌藥物用藥劑用藥量進行改善與調整。①藥敏顯效:抗菌類藥物應用1周后患者尿白細胞出現下降趨勢或依據處于陰性狀態;②藥敏有效:抗菌類藥物應用1周后患者尿白細胞無顯著變化, 依舊處于原狀;③藥敏無效:抗菌類藥物應用1周后患者尿白細胞出現上升趨勢, 或由陰性轉變為陽性。
  1. 2. 3 治療方法 ①治療時期:實施常規藥物治療時尿常規恢復正常狀態并維持;②鞏固時期:降低抗菌藥物服用劑量, 維持尿常規正常狀態, 此期間若患者復發, 則轉為治療時期治療;③維持時期:再次降低抗菌藥物服用劑量, 若患者尿常規處于正常狀態3周以上則停止給藥;④觀察期:停止服用抗菌藥物, 嚴密觀察患者尿常規情況。依據患者尿液細菌培養結果與藥敏試驗挑選合適藥物予以治療。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分析患者的尿液細菌培養結果及藥敏試驗結果, 并記錄統計患者的治療效果。療效判定標準:分為顯效、好轉、無效3項, 顯效:經臨床治療后癥狀消失, 尿液細菌檢驗為陰性, 同時治療結束后半年及以上無復發現象;好轉:經治療后臨床癥狀消失, 尿液細菌檢驗為陰性, 但偶爾白細胞異常;無效:治療后臨床癥狀無改善, 且白細胞均呈異常狀態??傆行?(顯效+好轉)/總例數×100%。
  2 結果
  2. 1 尿液細菌培養結果情況及藥敏試驗情況 490例患者中, 尿液細菌檢驗陽性189例, 陽性率為38.57%。同時尿液中檢出大腸埃希菌142例(75.13%), 糞腸球菌28例(14.81%), 肺炎克雷伯菌19例(10.05%), 伴支原體感染24例。大腸埃希菌對復方磺胺甲惡唑等耐藥, 對阿莫西林敏感;糞腸球菌對沙星類抗生素不敏感, 對青霉素抗生素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對復方磺胺甲惡唑等耐藥, 對培南類抗生素敏感。
  2. 2 治療效果情況 490例患者治療顯效256例, 好轉224例, 無效10例, 總有效480例, 總有效率為97.96%。
  3 討論
  抗菌藥物是復發性尿路感染主要治療藥物, 但此類藥物若長時間服用, 在造成患者耐藥性的同時會誘發各類不良反應。故而, 怎樣確定合適的抗菌藥物及用藥時間、用藥劑量等對其后續治療效果具有重要關聯, 作為臨床研究方向, 值得深入探究。一般情況下, 人類腸道菌群屬于正常、平衡狀態, 若宿主抵抗力及抗菌力下降時, 各類病原菌會通過人體泌尿系統進入體內, 并不斷繁衍、生長, 最終導致尿路感染[2]。本研究中尿液細菌陽性檢出189例, 其中大腸埃希菌占比最多, 進一步表明大腸埃希菌屬于復發性尿路感染主要致病細菌。自我復制能力是藥物耐藥性是基本特點, 正常情況下, 致病菌會產生耐藥質粒, 在病菌之間發生融合、傳導, 一旦某種病菌產生耐藥質粒后, 會導致耐藥菌群不斷增多, 其對臨床治療效果具有嚴重影響。且據研究顯示[3-7], 若糞腸球菌在機體內所含比例增加, 其耐藥性也會進一步升高。   經臨床實踐顯示[8], 復發性尿路感染患者尿液細菌陽性檢出率一般在35%~40%。本研究尿液細菌檢驗陽性率為38.57%, 與相關報道具有一致性。在復發性尿路感染疾病中, 大腸埃希菌最為常見, 其不但耐藥性高, 同時耐藥種類也較多, 且近幾年有逐漸上升態勢。經藥敏試驗, 顯示大腸埃希菌對環丙沙星與復方諾明藥敏反應不夠顯著, 糞腸球菌對沙星類抗生素不敏感, 肺炎克雷伯菌對復方磺胺甲惡唑等藥物不夠敏感。依據藥敏試驗結果及患者機體情況選擇抗菌藥物予以治療, 但試驗結果顯示對細菌敏感作用較強的抗菌藥物較少, 其作用與適用性均具有一定局限性。故而在臨床治療中, 在藥敏試驗的同時開展尿液細菌培養, 并依照上述兩種試驗結果進行抗菌藥物選擇, 以保障最終治療效果,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若依照藥敏結果選擇臨床用藥可從根本上降低耐藥菌群出現幾率, 從而降低其對藥物的影響作用[9-11]。
  綜上所述, 復發性尿路感染患者需結合其尿液細菌培養與藥敏試驗結果開展針對性治療, 以達到提升治療效果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邵魁巍. 復發性尿路感染患者細菌檢驗及藥敏情況研究. 中國保健營養, 2016, 26(10):373-374.
  [2] 李正騫. 分析復發性尿路感染患者的細菌檢驗與藥敏情況. 當代臨床醫刊, 2016, 22(3):2239.
  [3] 高香玲, 于茂蓮. 復發性尿路感染細菌檢驗與藥敏情況探究. 中國傷殘醫學, 2016, 24(9):187-188.
  [4] 張艷麗. 復發性尿路感染的細菌檢測和藥敏試驗結果分析.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6, 9(26):172-173.
  [5] 翟韶. 復發性尿路感染的細菌檢驗和藥敏情況分析. 北方藥學, 2017, 14(5):181-182.
  [6] 徐文利. 復發性尿路感染的細菌檢驗和藥敏情況及治療分析.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6, 36(14):127-130.
  [7] 田玉梅. 復發性尿路感染的細菌檢驗和藥敏情況及治療研究. 中國藥物經濟學, 2014(8):227-228.
  [8] 李北. 復發性尿路感染的細菌檢驗和藥敏情況的探究. 中國實用醫藥, 2015, 10(6):189-190.
  [9] 杜東坡. 復發性尿路感染的細菌檢驗和藥敏情況及治療研究.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5(32):6565-6566.
  [10] 古麗扎提·阿哈泰. 探討復發性尿路感染患者的細菌檢驗情況與藥敏情況.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4, 34(8):130.
  [11] 魏彥玲. 對復發性尿路感染的細菌檢驗和藥敏情況及治療進行分析. 健康前沿, 2016(8):167.
  [收稿日期:2018-09-2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412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