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研究細菌耐藥性監測用于微生物檢驗的價值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探討細菌耐藥性監測用于微生物檢驗的價值。方法:選擇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集臨床各科的監測標本,運用Kirby-Bauer方法進行藥敏的試驗,且按照美國臨床試驗的標準委員會所判斷的標準進行鑒定分析。結果:本次研究分離出來的致病菌株200株,其中有120株革蘭陽性球菌,占有60.0%,80株革蘭陰性桿菌,占有40.0%。最為常見的菌種依次是:35株大腸埃希菌,占有17.5%,25株銅綠假單胞菌,占有12.5%,21株枸櫞酸菌屬,占有10.5%,20株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占有10%,20株不動桿菌屬,占有10.0%,16株腸球菌,占有8.00%,15株金黃色葡萄球菌,占有7.5%,15株克雷伯菌屬,占有7.5%,14株變形桿菌屬,占有7.00%,9株腸桿菌屬,占有4.5%。結論:隨著細菌耐藥的不斷升高,進行臨床微生物檢驗以及細菌耐藥的監測,切實的掌握細菌耐藥性變遷的動態,為指導臨床進行合理化的應用抗菌藥物以及有效的控制院內感染都具有巨大的作用。
  【關鍵詞】臨床微生物;細菌耐藥性;監測探析
  【中圖分類號】R44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1-00-01
  細菌耐藥性指的是細菌對抗菌藥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受性,當細菌具有了耐藥性會對使用抗菌藥物進行化療患者的臨床進行抵抗,其藥物的作用也會顯著性的下降,使藥物的治療作用大大降低,從而影響到患者的治療效果[1]。本文主要通過研究臨床微生物檢驗與細菌耐藥性的監測,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細菌的來源 細菌主要是收集我院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對臨床送檢的標本按照常規的方法法進行病原菌分離,各個科室送檢的血、尿分泌物等標本,并且所有的細菌都按照常規的方法進行培養、分離以及鑒定,共得到致病菌200株。
  1.2 抗菌藥物藥敏紙片 革蘭陽性球菌藥敏板條P535以及革蘭陰性桿菌藥敏板條GN13、GN09,并且都由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所生產[2]。
  1.3 實驗方法 對臨床送檢的標本按照常規方法進行病原菌的分離并對送檢標本進行藥物敏感性及耐藥性試驗,然后運用Kirby-Bauer系統K-B紙片瓊脂擴散法(Kirby-Bauerdiscagardiffusionmethod)對病原菌進行相應的鑒定,使用肉湯稀釋的方法對相應抗菌藥物的最小抑菌濃度(minimalinhibitconcentration,MIC)值的檢測,并且按照美國臨床試驗的標準委員會(Nationalcommitteeforclinicallaboratory,NCCLS)所判斷的標準進行鑒定分析細菌的耐藥性,觀察出現多重耐藥菌陽性的情況[3]。
  1.4 統計學方法 用專業統計學軟件對此次研究相關數據資料統計處理,本次實驗所得數據應用WHONET5.5軟件進行處理、分析,用n(%)表示百分比數據,卡方檢驗,用均數±標準差(X2)表示,t檢驗比較數值,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菌種的分布情況 本次研究分離出來的致病菌株200株,其中有120株革蘭陽性球菌,占有60.0%,80株革蘭陰性桿菌,占有40.0%。最為常見的菌種依次是:35株大腸埃希菌,占有17.5%,25株銅綠假單胞菌,占有12.5%,21株枸櫞酸菌屬,占有10.5%,20株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占有10%,20株不動桿菌屬,占有10.0%,16株腸球菌,占有8.00%,15株金黃色葡萄球菌,占有7.5%,15株克雷伯菌屬,占有7.5%,14株變形桿菌屬,占有7.00%,9株腸桿菌屬,占有4.5%。
  3 討論
  細菌一旦出現了耐藥性就會抵抗抗菌藥物的效果,目前造成耐藥性的原因有兩種:一是抗菌藥物的耐藥性,二是天然耐藥性。天然耐藥性是由細菌自身的染色體的基因所引發的,且具有代代相傳的特點,從而可以進行大量的繁殖,導致耐藥性不斷增加[4]。細菌耐藥性會使藥物的治療作用大大降低,因此加強臨床微生物的檢驗工作,并對細菌耐藥性進行監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選取抗菌藥物進行臨床治療時應謹慎及合理的應用,并不斷的加強臨床微生物的效果檢驗工作,避免耐藥菌增加[5]。本次研究分離出來的致病菌株200株,其中有120株革蘭陽性球菌,占有60.0%,80株革蘭陰性桿菌,占有40.0%。最為常見的菌種依次是:35株大腸埃希菌,占有17.5%,25株銅綠假單胞菌,占有12.5%,21株枸櫞酸菌屬,占有10.5%,20株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占有10%,20株不動桿菌屬,占有10.0%,16株腸球菌,占有8.00%,15株金黃色葡萄球菌,占有7.5%,15株克雷伯菌屬,占有7.5%,14株變形桿菌屬,占有7.00%,9株腸桿菌屬,占有4.5%。且近幾年耐甲氧西林中所含有的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的比例遠遠的超過金黃色葡萄球菌。近期的觀察中,革蘭陰性菌當中所含有的不動桿菌的比例不斷的增加,并且出現比較罕見的嗜麥芽寡養的單胞菌以及洋蔥克伯霍爾德菌。
  今后要加大耐藥性控制力度,比如進一步提高微生物樣品送檢率和標本的質量,以更客觀反映分離菌株的耐藥率,同時,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微生物室應選擇一些耐藥嚴重的菌種進行耐藥機制研究,根據不同醫院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關研究。醫務科應該加強抗菌藥物使用的管理,尤其是,控制患者使用抗菌類藥的品種,數量,同時限制級抗菌藥物使用率等,持續地、全面性的遏制耐藥性,同時醫院也應定期分析耐藥性的控制效果,不斷改進方法。
  綜上所述,隨著細菌耐藥的不斷升高,進行臨床微生物檢驗以及細菌耐藥的監測,切實的掌握細菌耐藥性變遷的動態,為指導臨床進行合理化的應用抗菌藥物以及有效的控制院內感染都具有巨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張益.淺談耐藥性細菌產生的來源[J].科學中國人,2016(9).
  蘇真娟.臨床微生物檢驗和細菌耐藥性的監測探討[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5):273-274.
  蔣香梅,文元,陳宗耀,etal.檢驗科微生物檢驗質量的影響因素與病原菌耐藥性研究[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7(02):149-151.
  李明爽,楊聯云,唐蕓蕓,etal.2016年重慶市合川區人民醫院細菌耐藥性監測結果分析[J].重慶醫學,2017(18):79-82.
  楊永春.基層醫院病原微生物檢測及多重耐藥菌監測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6(67):287-28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2679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