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規檢驗中的應用價值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采血方法對血常規檢驗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中心進行血常規檢驗的9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A、B、C三組,每組32例。A組采用動脈采血方法,B組采用靜脈采血方法,C組采用末梢采血方法。對比三組患者血常規檢查情況,分析三種采血方法對血常規檢驗結果的影響。結果 A、B兩組患者血常規檢查WBC、RBC、PLT、Hb、HCT、MCV、MCH以及MCHC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C組患者MCH水平與A、B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C組患者WBC、MCV水平高于A、B兩組,RBC、PLT、Hb、HCT、MCHC水平低于A、B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C組患者血常規WBC、RBC、PLT、Hb、HCT、MCV、MCH以及MCHC平均CV值高于A、B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靜脈采血和動脈采血的血常規檢驗結果相似,較為準確,便于臨床應用,靜脈采血可在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采血;動脈;靜脈;血常規;檢驗
中圖分類號:R446.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07.055
文章編號:1006-1959(2019)07-0172-03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blood collection methods on blood routine tests. Methods A total of 96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outine blood tests from October 2015 to October 2017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 B, and C, with 32 patients in each group. Group A was treated with arterial blood collection, group B was treated with venous blood collection, and group C was treated with peripheral blood collection. The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of the three groups of patients was compared, and the effects of the three blood collection methods on the blood routine test results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WBC, RBC, PLT, Hb, HCT, MCV, MCH and MCHC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MCH levels in group C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in groups A and B,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levels of WBC and MCV in group C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A and B. The levels of RBC, PLT, Hb, HCT and MCHC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s A and B,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mean CV values of blood routine WBC, RBC, PLT, Hb, HCT, MCV, MCH and MCHC in group C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A and B,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The routine blood test results of venous blood collection and arterial blood collection are similar, accurate and convenient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The venous blood collection can be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Blood collection;Artery;Vein;Blood routine;Test
血常規是臨床常見的檢查方式之一,也是臨床各科室檢查最頻繁的項目之一[1]。血常規檢驗幫助臨床醫師對各種疾病提供診斷價值及依據,包括是否貧血、感染以及血小板功能等。血常規檢查中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及血紅蛋白等,有助于診斷疾病病情。常見的采集方式包括靜脈血、動脈血及末梢血[2]。不同部位采集的血液情況不同,對血常規檢驗也會造成一定差異[3]。雖然末梢血采血方式痛苦小,但有研究認為,動靜脈血對血常規檢驗的價值更高[3]。為此,選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中心進行血常規檢驗的9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靜脈血、動脈血及末梢血采集三種不同采血方法對患者血常規結果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5年10月~2017年10月佳木斯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血常規檢驗的9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本研究經患者知情同意。納入標準:①均能接受重復采血的患者;②年齡18~70歲。排除標準:①凝血功能不全的患者;②有嚴重感染的患者;③合并其他嚴重疾病不能進行采血的患者。按隨機排列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A、B、C三組,每組32例。A組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齡21~68歲,平均年齡(46.24±5.37)歲。B組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齡20~66歲,平均年齡(45.82±5.13)歲。C組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齡20~65歲,平均年齡(45.64±5.21)歲。三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為有效保證采血樣本的準確性,所有患者均由同一位護理人員進行采血,且重復采血2次,取平均值,采用南京普朗公司生產的XFA6100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檢查血常規水平。
1.2.1 A組 進行動脈采血。選取橈動脈作為采血動脈,肝素和生理鹽水1∶500混合后使用注射器反復抽吸,在混合液灌滿注射器管壁后排出液體,消毒采血點,將注射器以45°角刺入動脈進行抽血,隨后拔出針頭,棉球按壓采血點進行壓迫止血。注射器針頭封閉搖勻,避免與空氣接觸血液。
1.2.2 B組 進行靜脈采血。選取肘靜脈作為采血點,采用真空方式進行采血,先使用酒精棉球消毒采血點,再將針頭一端迅速刺入患者靜脈,另一端連接真空采血管,通過壓力差,靜脈血逐步倒入真空采血管中,待采集完畢后拔除針頭,無菌棉球壓迫采血點3~5 min進行止血。
1.2.3 C組 進行末梢血采血。選擇患者中指為采血末梢,先對患者中指指腹進行按摩,使中指處于充血狀態,再使用酒精棉球對中指指腹進行消毒,使用三棱針快速戳破患者中指指腹,擠壓中指指腹采集血液。
1.3觀察指標 對比三組患者血常規檢查情況,分析三種采血方法對血常規檢驗結果的影響。血常規檢查包括白細胞計數(WBC)、紅細胞計數(RBC)、血小板計數(PLT)、血紅蛋白(Hb)、血液除去血細胞凈體積(HCT)、平均每個紅細胞體積大?。∕CV)、平均每個紅細胞中血紅蛋白(MCH)以及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水平。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字2檢驗,多組間對比采用方差分析,以F值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三組患者血常規檢查情況對比 A、B兩組患者血常規檢查WBC、RBC、PLT、Hb、HCT、MCV、MCH以及MCH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C組患者MCH水平與A、B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C組患者WBC、MCV水平高于A、B兩組,RBC、PLT、Hb、HCT、MCHC水平低于A、B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三組患者血常規參數平均CV值對比 C組患者血常規WBC、RBC、PLT、Hb、HCT、MCV、MCH以及MCHC平均CV值大于A、B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血常規是臨床最基本的檢驗方式之一,也是臨床診斷疾病的最常用的輔助手段,通過血常規可有效驗指導醫師進行疾病診斷,如貧血、骨髓造血功能異常等[4,5]。目前臨床常規血常規檢驗的采血方式有三種,包括靜脈采血、動脈采血以及末梢采血,采用何種采血方式進行血液標本采集是臨床研究的重點。
目前臨床研究發現[6,7],多種人為和客觀因素均會導致檢驗結果的改變,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不同的采集方式對檢驗結果也有不同影響。因此,探究三種采血方式對患者血常規檢查結果的影響尤為關鍵。本次研究結果顯示,A、B兩組患者血常規檢查8項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C組患者MCH水平與A、B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C組患者WBC、MCV水平高于A、B兩組,RBC、PLT、Hb、HCT、MCHC水平低于A、B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梢?,末梢采血學的血液標本與動靜脈采血的血液標本有一定差異。在觀察三組患者常規參數平均CV值時發現,C組患者CV值均高于A、B兩組,結果提示末梢血的穩定性低于動靜脈血。這是由于末梢血來自于毛細血管,血量少、出血不暢,在采血過程中需要擠壓采血部位,容易使組織滲入血液標本中,導致血液標本稀釋,擠壓還會引起紅細胞破裂,導致RBC減少。同時,末梢血采集時間長,容易發生血液凝塊,RBC和PLT均會降低。因此,采集末梢血進行血常規檢查異變系數明顯大于動靜脈血,采集動靜脈血進行血常規檢查更為準確[8-10]。而考慮到臨床操作性,采集靜脈血相對于采集動脈血更簡便,故盡可能采集靜脈血進行檢驗相對安全可靠。
綜上所述,靜脈采血和動脈采血血常規檢驗結果相似,較為準確,為便于臨床應用,靜脈采血可在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奚敏芬.不同采血方法進行血常規檢驗在臨床應用中的研究[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28(31):146-147.
[2]彭科燕.末梢血和靜脈血兩種不同采血方法進行血常規檢驗的臨床應用研究[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7,28(11):88-89.
[3]李曉峰,常紅葉,齊力,等.臨床血常規檢驗中不同采血方式的結果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6,20(6):1021-1022.
[4]王嫻默,肖林,李彥林,等.不同采血方法對血常規檢驗的結果影響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Z1):10-12.
[5]謝招香.探討在血常規檢驗中運用不同采血方法對于檢驗結果的影響[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3):167-168.
[6]周立強.兩種采血方法在血常規檢驗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北方藥學,2014,11(2):134-134.
[7]易伶俐.末梢血與靜脈血采血方法進行血常規檢驗在臨床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醫學信息,2015,28(38):395.
[8]朱大峰.在血常規檢驗中應用不同采血方法的臨床體會[J].臨床研究,2017,25(10):183-184.
[9]亓慧敏,王雷.不同采血方法進行血常規檢驗在臨床應用價值分析[J].醫學檢驗與臨床,2018,29(1):52-53,41.
[10]漆曉君.不同采血方法用于血常規檢驗的效果分析[J].世界臨床醫學,2017,11(4):234.
收稿日期:2018-8-18;修回日期:2018-9-3
編輯/王海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10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