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血液細胞形態學鏡下復檢在血常規檢驗中的重要性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分析血液細胞形態學鏡下復檢在血常規檢驗中的重要性。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7月血常規檢驗異常標本160例為觀察組,另選同期血常規檢驗正常標本160例為對照組,2組均在奧林巴斯CX23顯微鏡下復檢,統計檢驗結果。結果:2組血液標本接受復檢后,觀察組假陽性率30.0%,對照組假陰性率為5.0%。所有血液標本經常規檢驗、血液細胞形態學鏡下復檢后,陽性率為33.8%。結論:血常規檢驗后,用血液細胞形態學鏡下復檢,可提高檢驗準確率,便于醫生制定或調整治療方案,避免發生醫患糾紛,值得借鑒。
  【關鍵詞】:血液細胞形態學;鏡下復檢;血常規檢驗
  【中圖分類號】R446.1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6-03--01
  在臨床上,醫生多根據血常規檢驗結果診斷患者疾病,但是由于標本不合格,導致檢驗結果出現誤差,增加誤診、漏診風險,嚴重時還會因治療不當加重病情,或誘發其他疾病,造成醫患糾紛[1]。對此,臨床開始提倡復檢,便于檢驗診斷結果,保證治療方案的有效性。本文將我院2016年2月-2018年7月血液標本320例作為對象,探討了血液細胞形態學鏡下復檢的臨床價值,具體報告見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  抽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7月血常規檢驗異常標本160例為觀察組,男性92例(57.5%),女性68例(42.5%),年齡10-79歲,平均(39.4±2.1)歲;疾病類型:肝硬化60例(37.5%),肺炎36例(22.5%),貧血42例(26.2%),淋巴結腫大10例(6.3%),其他12例(7.5%)。另選同期血常規檢驗正常標本160例為對照組,男性91例(56.9%),女性69例(43.1%),年齡11-80歲,平均(39.5±2.2)歲;疾病類型:肝硬化58例(36.2%),肺炎35例(21.9%),貧血44例(27.5%),淋巴結腫大11例(6.9%),其他12例(7.5%)。2組一般資料無統計上的差異(P>0.05),可比較。
  1.2 方法  于患者清晨空腹取肘靜脈血,劑量為2ml,用型號為邁瑞BC6600的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檢測,所用試劑和本儀器配套,檢測項目包括: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淋巴細胞百分比、單核細胞百分比、中性粒細胞百分比等。血液細胞形態的判定標準:在1000倍顯微鏡下,對血液樣本制片進行分類、計數,觀察和記錄淋巴細胞、中性分葉核粒細胞,血小板等細胞形態有無異常。比較常規檢查、顯微鏡觀察下的數據信息。
  1.3 判定項目  比較2組檢驗結果,標準:(1)假陽性。經常規檢驗后,提示有異常。而血液細胞形態學鏡下復檢后,結果為正常。(2)假陰性。經常規檢驗后,提示無異常。而血液細胞形態學鏡下復檢后,結果異常。
  1.4 統計學方法  將所得數據輸入SPSS18.0軟件包,計量類資料用標準差表示,實施t檢驗;計數類資料用百分比表示,實施卡方檢驗。P<0.05,差異顯著。
  2 結果
  分析得知,2組血液標本經由相關檢驗后,觀察組有48例和常規檢查結果不同,假陽性率為30.0%。對照組有8例和血液細胞形態學鏡下復檢結果不同,假陰性率為5.0%。2組血液標本均接受兩種檢驗后,有108例標本和結果不同,陽性率為33.8%。
  3 討論
  血常規檢驗是臨床上的一種常用檢驗手段,在病情評估、疾病診斷等治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需要盡可能的保障檢驗結果的真實性,現如今,影響檢查結果精準度的因素較多,其中血液標本不合格最為常見。近年來,隨著醫療水平的提升,各種自動化的檢測設備得以廣泛使用[2]。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具有操作簡便、工作效率高、檢驗時間短等優勢,在日常的醫療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并逐漸取代了顯微鏡檢驗手段。盡管如此,該檢驗手段仍存在亟待突破的缺陷,比如:無法細致分類細胞,檢查結果無法真實、清晰的體現細胞形態和結果;個別患者的血液細胞形態變化,尤其是白血病、重度感染患者,但是該檢驗無法檢出異常;檢測指標敏感度低,造成漏診、誤診。
  血液細胞形態學鏡下復檢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檢驗基礎上,用顯微鏡的形式觀察血液標本,可有效檢查、評估細胞質量和形態,掌握細胞數量,確保檢驗結果真實、完整?,F階段,血液分析儀只能對細胞數量進行評估,無法檢測出內部結構上的變化,這也是誤診頻發的主要因素[3-4]。故而,對于血常規檢驗無異常的標本,可根據醫生經驗復檢,明確該標本確實無異常;對于血常規檢查異常的標本,要結合臨床實際分析,實在無法明確治療方案時,安排復檢,明確標本是否異常,同時對細胞質量進行評估,為下步診療方案的實施提供依據。
  本研究中,觀察組經由血液細胞形態學鏡下復檢后,有48例和原結果不同,假陽性率為30.0%。而對照組復檢后,有8例和結果不同,假陰性率為5.0%。所有血液標本均接受上述檢驗后,陽性率為33.8%。說明:無論血常規檢驗結果異常與否,血液細胞形態學鏡下復檢的使用,都能進一步明確細胞形態和質量,和謝中建[5]報告結論相似。
  綜上,血常規檢驗后,用血液細胞形態學鏡下復檢,可提高檢驗準確率,便于醫生制定或調整治療方案,避免發生醫患糾紛,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吳讓江.血液細胞形態學鏡下復檢在血常規檢驗中的重要性[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7,11(2):9-9.
  馬晨陽.探討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在血常規檢測應用中的臨床價值[J].醫學信息,2016,29(27):116-117.
  張忠原.分析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用于血常規檢驗中的重要性[J].中外醫療,2018,37(28):22-24.
  Myers,M.G..Replacing manual sphygmomanometers with automated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in routine clinical practice[J].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harmacology &amp; physiology.,2014,41(1):46-53.
  謝中建.探討血液細胞形態學鏡下復檢在血常規檢驗中的重要性[J].智慧健康,2017,3(10):117-11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6950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