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相關血常規及生化檢驗項目的臨床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觀察血常規與生化檢驗在病毒性肝炎患者診斷中的作用。方法 選取6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為觀察組, 另選取66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分別對兩組研究對象進行生化檢驗和血常規檢查, 比較兩組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總膽紅素(TBIL)、清蛋白與球蛋白比值(A/G)、 清蛋白(ALB)、血小板計數(PLT)、中性粒細胞百分比、白細胞(WBC)、淋巴細胞百分比。結果 經檢測, 觀察組的ALT為(97.56±11.26)U/L, TBIL為(24.13±5.42)μmol/L;對照組的ALT為(28.36±16.14)U/L, TBIL為(14.43±7.42)μmol/L;觀察組的ALT與TBIL水平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A/G為(1.02±0.15), ALB為(40.68±2.79)g/L;對照組的A/G為(1.66±0.12), ALB為(48.68± 2.62)g/L;對照組的A/G、ALB水平均高于觀察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淋巴細胞百分比高于對照組, 中性粒細胞百分比、白細胞、血小板計數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病毒性肝炎患者使用生化檢驗及血常規項目檢查, 診斷準確, 臨床應用及推廣價值極高。
【關鍵詞】 血常規;生化檢驗;病毒性肝炎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6.016
臨床上病毒性肝炎疾病較為常見, 是由肝炎病毒導致的一種傳染性疾病。近幾年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有所上升, 病毒性肝炎患者例數也逐漸增加, 且發病患者年齡越來越小, 成為一種受到廣泛關注的嚴重傳染病。所以, 準確診斷病毒性肝炎疾病對患者治療具有重要作用[1]。有研究發現, 相比較于健康者,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生化指標及血常規均有一定變化。本次研究將本院患者作為研究主體, 分析生化檢驗及血常規在病毒性肝炎診斷中的作用?,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6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為觀察組, 另收集同期本院66例 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所有研究對象均對此次研究知情同意, 且已簽署知情同意書。觀察組中男34例, 女32例;年齡22~80歲, 平均年齡(35.61±14.82)歲;文化程度:初中學歷11例, 高中學歷12例, 本科學歷15例, 其他學歷28例。 對照組中男35例, 女31例;年齡20~79歲, 平均年齡(35.79±14.43)歲;文化程度:初中學歷13例, 高中學歷14例, 本科學歷16例, 其他學歷23例。兩組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研究對象均進行生化檢驗及血常規檢查。采用邁瑞生化試劑和邁瑞BS-330E生化分析儀及邁瑞BC-2900血液分析儀和配套試劑進行檢查, 檢查過程中應根據 2種儀器使用說明書進行嚴格操作, 并遵守醫院檢驗規范。
1. 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生化指標(ALT、TBIL、A/G、ALB水平)及血常規指標(淋巴細胞百分比、血小板 計數、中性粒細胞百分比、白細胞)。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生化指標水平比較 經檢測, 觀察組的ALT為(97.56±11.26)U/L, TBIL為(24.13±5.42)μmol/L;對照組的ALT為(28.36±16.14)U/L, TBIL為(14.43±7.42)μmol/L;觀察組的ALT與TBIL水平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A/G為(1.02±0.15), ALB為(40.68±2.79)g/L; 對照組的A/G為(1.66±0.12), ALB為(48.68±2.62)g/L;對照組的A/G、ALB水平均高于觀察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者血常規指標水平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淋巴細胞百分比高于對照組, 中性粒細胞百分比、白細胞、血小板計數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機體肝臟器官出現炎癥反應總稱為肝炎, 屬于常見性傳染性疾病。發病機制主要包括患者不良生活方式(酗酒、藥物使用不當)及致病源(細菌、病菌、寄生蟲等因素), 造成患者肝臟器官受到損害, 導致肝功能異常, 從而損害多個 器官。
我國目前病毒性肝炎患者人數較多, 且近幾年其發病率持續上升, 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及身體健康。病毒性肝炎病變類型及程度與其免疫狀態密切相關, 在肝炎病菌的作用下, 其肝臟會遭受到嚴重損害, 容易轉變成為病毒性肝炎, 早期如不進行及時治療, 患者病程及病理機制就會逐步轉變成為肝硬化、慢性肝炎、重型肝炎、急性肝炎等, 甚至出現肝癌。病情一旦加重, 會累及患者其他器官, 造成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標、血小板數量及白細胞分類、計數產生變化[2-6]。若患者肝臟受到損害, 病情會隨著肝臟損傷程度加重出現惡化現象, 最為明顯及嚴重的就是骨髓造血功能異常?;颊咴煅δ墚惓?、肝硬化程度及骨髓造血功能抑制與白細胞計數降低具有密切聯系, 造血功能降低, 患者體內白細胞數量就會不斷減少, 并且肝硬化會造成骨髓分化, 對細胞增殖產生阻礙。所以, 患者體內白細胞數量可作為診斷病毒性肝炎的依據。臨床上治療病毒性肝炎主要使用綜合治療方法, 在保證患者肝臟功能的條件下, 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但是因為病毒性肝炎的病理機制具有一定復雜性, 并且遷延性及病菌感染面較強, 所以, 針對患者病情具體情況, 對患者進行針對性治療才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病情。 血常規指通過觀測患者血細胞形態分布及數量變化對疾病及血液狀況進行判斷的一種檢查方式。溶血劑在對血液標本中的紅細胞破壞沒有全部完成的時候, 會對患者白細胞數量檢測結果造成一定影響, 表現為白細胞假性增高。并且病毒性肝炎患者身體中血小板數量持續下降為常見病理表現, 認為這可能與患者造血微環境持續惡化、病態造血、造血功能明顯下降、骨髓外部出現嚴重受損具有一定關系, 該種現象也為再生障礙性貧血(再障)、溶血等病理主要表現?;颊吒闻K對多數的血清蛋白合成物質及血清總蛋白具有重要意義, 可作為評價肝臟的依據?;颊唧w內血小板減少與其骨髓嚴重破壞、脾功能亢進有關, 是該疾病的常見臨床癥狀。肝病血清學的生化指標有以下幾種改變方式:①患者肝組織出現部分病變, 造成合成能力下降, 使肝臟合成物質在血清中濃度下降, 如ALB;②因為患者肝細胞受到傷害造成肝細胞中物質向血清滲透, 造成血清本種物質濃度上升, 如AST、谷轉氨酶(ALT);③因為患者肝臟損傷造成部分需肝臟代謝的物質不能夠正常代謝, 在其血液當中停滯, 造成該類物質在血清當中濃度上升, 如TBIL。常規生化檢驗具有費用低廉、速度快、操作簡單等優勢, 在病毒性肝炎輔助診斷中具有重要作用[7-10]。
本次研究結果可知, 觀察組的ALT為(97.56±11.26)U/L, TBIL為(24.13±5.42)μmol/L;對照組的ALT為(28.36±16.14)U/L, TBIL為(14.43±7.42)μmol/L;觀察組的ALT與TBIL水平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A/G為(1.02±0.15), ALB為(40.68±2.79)g/L;對照組的A/G為(1.66±0.12), ALB為(48.68±2.62)g/L;對照組的A/G、ALB水平均高于觀察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淋巴細胞均高于對照組, 中性粒細胞百分比、白細胞、血小板計數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百分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臨床上對病毒性肝炎患者進行診斷時, 對患者實施生化項目及血常規檢查, 能夠掌握患者病情具體情況, 有利于患者治療方案的制定及調整, 有效提升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彭芝梅, 蔡愛玲, 楊慧. 病毒性肝炎相關血常規及生化檢驗項目的臨床探討.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16, 37(16):2343-2344.
[2] 史亞梅. 病毒性肝炎相關血常規及生化檢驗項目的應用價值.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7, 2(10):130-131.
[3] 伍國生, 楊雪梅. 病毒性肝炎相關血常規及生化檢驗項目的臨床探討. 中國保健營養, 2016, 26(13):176-177.
[4] 田翠平. 病毒性肝炎相關血常規及生化檢驗項目的臨床探討.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6, 16(84):226.
[5] 張學杰, 李惠, 楊雪梅. 60例病毒性肝炎相關血常規及生化檢驗項目的臨床分析.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5, 9(12):58-59.
[6] 賈斌縣. 病毒性肝炎相關血常規及生化檢驗項目的臨床探討. 醫藥衛生(文摘版), 2017, 3(4):00025.
[7] 田文祥. 分析病毒性肝炎相關血常規及生化檢驗項目的應用價值.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6, 16(90):230.
[8] 朱艷華. 分析血常規與生化檢驗項目在病毒性肝炎患者臨床診斷中的意義.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7, 9(17):69-71.
[9] 勝瑞剛. 病毒性肝病相關常規生化檢驗項目價值探討.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5, 15(5):121, 125.
[10] 汪峻嶺, 徐興偉, 李惠, 等. 在病毒性肝炎診斷中相關常規生化檢驗指標的應用價值分析. 中國實用醫藥, 2016, 11(19):44-45.
[收稿日期:2018-09-1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83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