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檢驗應用在臨床診斷腎上腺皮質疾病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探究生化檢驗在臨床診斷腎上腺皮質疾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出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間我院收治的腎上腺皮質疾病患者72例作為此次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數字分組法將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并分別在對照組與觀察組中應用常規檢驗與生化檢驗,比較兩組檢驗結果。結果:此次研究中,對照組與觀察組有效率分別為61.11%、94.44%,無效率分別為38.89%、5.56%,對比可見觀察組檢驗結果優于對照組,且組間數據存在顯著差異(P<0.05)。結論:應用生化檢驗對腎上腺皮質疾病患者病情進行診斷,有助于臨床根據檢驗結果判斷與明確患者病情,故值得推廣。
[關鍵詞]生化檢驗;診斷;腎上腺皮質疾病
[中圖分類號]R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19)03—0026—02
前言
腎上腺皮質疾病是因人體腎上腺皮質長期大量分泌皮脂腺所引發的一組癥候群,以中年女性為高發群體,在發病后不僅會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而且極易導致惡性腫瘤病變,因此臨床建議腎上腺皮質疾病患者病情早診斷、早治療。目前,臨床上腎上腺皮質疾病患者的診斷方法較多,但不同的診斷方法可得出不同的診斷結果,后經臨床醫療工作者的致力研究,發現生化檢驗在腎上腺皮質疾病診斷中具有較高的準確性,有助于為患者病情的診治提供參考依據。鑒于此,我院在72例腎上腺皮質疾病患者中分別應用常規檢驗與生化檢驗,并將兩種檢驗結果進行比較,分析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出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間我院收治的腎上腺皮質疾病患者72例作為此次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數字分組法將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觀察組。納入標準:于我院經相關檢查明確為腎上腺皮質疾病患者;患者自愿加入此次研究。排除標準:合并精神疾病或認知障礙患者;不配合此次研究或中途退出者。對照組分別有16例、20例男性與女性患者,年齡范圍在23~4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1.58±2.46歲;病程范圍在1~4年之間,平均病程為2.17±0.39年。觀察組分別有17例、19例男性與女性患者,年齡范圍在22~4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1.63±2.22歲;病程范圍在1~4年之間,平均病程為2.30±0.41年。比較兩組上述資料,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在對照組中應用常規檢驗,即通過抽血化驗的方式對患者鈉、氯、鉀、鈣、血清白蛋白、血清總蛋白、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內生肌酐清除率、尿素氮、血糖、尿酸、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與總膽紅素等。
在觀察組中應用生化檢驗,檢測指標:24h尿醛固酮、24h尿17—羥皮質類固醇,三個指標均通過RIA法進行測定。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檢驗結果,可分為如下兩個標準:若患者檢驗結果與臨床診斷結果一致,視為顯效;若患者檢驗結果與臨床診斷結果相反,視為無效。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指標采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指標采用(%)表示,行x2檢驗;若檢驗結果顯示P<0.05說明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此次研究中,對照組與觀察組有效率分別為61.11%、94.44%,無效率分別為38.89%、5.56%,對比可見觀察組檢驗結果優于對照組,且組間數據存在顯著差異(P<0.05),詳見表1。
3 討論
以往臨床針對腎上腺皮質疾病患者的診斷主要采用常規檢驗,然而在長期實踐過程中發現常規檢驗過程中缺乏顯著特異性,從而增添了患者病情診斷的難度,因此如何采用更具特異性的檢驗方法診斷腎上腺皮質疾病患者的病情已成為當務之急4。近些年我國檢驗技術的日益提升,臨床實驗室開始應用生化檢驗診斷腎上腺皮質疾病,在檢驗綜合性與專項性上分析,生化檢驗對疾病的診斷均具有重要意義,其中主要檢驗三個指標:24h尿醛固酮、血漿醛固酮與24h尿17—羥皮質類固醇。筆者針對三個指標進行具體分析:24h尿醛固酮無固定的測定參考值,通常情況下,原發性、繼發性醛固醇增多癥患者尿醛固酮均會顯著增加,而膽固醇側鏈裂解酶缺乏癥、慢性全垂體功能減退癥等患者的尿醛固酮則會顯著減少,Cushing綜合征患者尿醛固酮處于正常水平,而選擇性醛固酮減少癥患者尿醛固酮濃度則會顯著降低。Addison疾病患者尿醛固酮水平會持續下降,甚至隨著病情的發展完全消失,故臨床在對患者24h尿醛固酮水平進行檢驗時應充分結合患者其他檢驗結果。血漿醛固酮在通常情況下,人類血漿醛固酮濃度保持在36pmol/L~830pmol/L之間,這是由于時間、體位等均可影響血漿醛固酮的濃度,例如早上較高、下午較低,患者呈直立位時濃度可達260~550pmol/L等,檢驗人員在指導患者服用藥物或是輸入鹽水等過程中,患者體內血漿醛固酮濃度將會顯著減少。同時,選擇性醛固酮減少癥、繼發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等疾病患者血漿醛固酮均會顯著降低[5]。健康人24h尿17—羥皮質類固醇正常值為3~8mg/d之間,但肥胖者24h尿17—羥皮質類固醇濃度可達到10mg/d。值得注意的是,原發性、繼發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患者尿17—羥皮質類固醇濃度則會顯著降低。此外,筆者認為臨床檢驗人員在檢驗過程中應從各個環節對檢驗質量進行嚴格控制,并且依據標準流程開展各項檢驗操作,以確保檢驗結果的準確性與可靠性。此次研究數據顯示此次研究中,對照組與觀察組有效率分別為61.11%、94.44%,無效率分別為38.89%、5.56%,對比可見觀察組檢驗結果優于對照組,且組間數據存在顯著差異(P<0.05)。
總而言之,生化檢驗診斷腎上腺疾病患者的病情具有診斷率較高、診斷結果可靠等優點,值得臨床今后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王宏偉.探索生化檢驗在腎上腺皮質疾病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26):121—121.
[2]劉艷麗。生化檢驗應用在臨床診斷腎上腺皮質疾病中的價值分析[J].臨床研究,2018,26(04),142—144.
[3]石志強,張元龍,黃健健.分析生化檢驗在腎上腺皮質疾病診斷中的作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77),105—113.
[4]趙劍剛,生化檢驗在糖尿病診斷中的應用及其臨床價值研究[J].當代醫學,2017,23(06):70—71.
[5]陳松.肝硬化疾病患者臨床診斷中的應用生化檢驗項目診斷價值探討[J]系統醫學,2017,2(10):18—2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88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