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院前急救在內科疾病中的效果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分析在院前急救在內科疾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本院內就診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為研究對象,將2016年3月-2018年8月為觀察時間段,按照數字隨機法將其分成對照組(n=55)及觀察組(n=55),分別采取常規搶救方案,常規救治方案聯用院前急救方案,分析組間中治療效果差異。結果:觀察組溶栓時間、急診PCI治療時間與對照組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候診時間與對照組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搶救成功率稍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心源性休克發生率、肺水腫發生率均稍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院前急救在內科疾病中的應用效果較好。
  關鍵詞:院前急救;心肌梗死;內科疾病
  心肌梗死屬于心血管高發急危重癥之一,以突發胸部劇痛、意識障礙等為常見臨床表現,具有病情突發、致殘及致死風險高等臨床特點,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故需盡早在明確診斷的情況下予以急救措施開展治療[1]。本文以2016年3月-2018年8月為研究時間,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為觀察對象,分析組間治療效果,旨在討論在內科疾病中應用院前急救所獲得的臨床價值,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6年3月-2018年8月期間經本院急診收治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作為試驗對象,經由數字隨機法分成對照組(n=55)及觀察組(n=55)。對照組,男31例,女22例,年齡34-70歲,年齡平均(55.81±10.95)歲,合并高血壓10例,合并糖尿病5例,合并高脂血癥者12例。觀察組,男32例,女21例,年齡35-69歲,年齡平均(55.21±10.95)歲,合并高血壓9例,合并糖尿病7例,合并高脂血癥者13例。比較組間一般資料數據,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納入標準
  納入標準:(1)胸痛突發時間持續0.5-12h。(2)經實驗室檢驗、影像學檢查,結合臨床表現,參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2],明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3)所有患者、家屬或法定代理人均對研究內容知情同意,自愿參與,并同醫院簽署知情同意書。
  1.3排除標準
  排除標準:(1)凝血障礙;(2)腫瘤;(3)傳染性疾病;(4)除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以外的心血管疾病;(5)依從性較差。
  1.4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搶救方案,即由患者家屬主動將患者送至醫院接受急救,依靠院內急救措施挽救生命,比如抗凝溶栓、吸氧鎮痛等;觀察組采取常規救治方案聯用院前急救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急診科及心內科所有醫護人員均采取胸痛疾病的搶救培訓,重點內容之一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搶救,定期考核,開展應急演練,規范急救操作。(2)患者入院前,由120車急救醫護人員積極與患者家屬聯絡,通過了解其家庭用藥情況,并發癥前誘因等資料,囑咐家屬盡快予以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待院前急救人員抵達現場時,需迅速判斷病情,建立靜脈通路,擴容,或加服硝酸甘油,或予以其他藥物,吸氧、止痛、抗凝,注意營養心肌,安撫患者情緒;若條件允許,可予以院前溶栓治療[3]。(3)轉院過程中,120例急救人員一方面與醫院聯絡,準備好院內急救藥品、儀器,并通過綠色通道直接進入手術室,另一方面注意吸氧管及輸液管等管路固定且暢通,且將PCI手術時間控制在120min內,避免心肌再灌注損傷。
  1.5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1)組間時間指標,按照溶栓時間、急診PCI治療時間、候診時間進行分析,其中溶栓時間系發病至開展溶栓治療時間、急診PCI治療時間系明確診斷至PCI溶栓時間、候診時間系發病至就診時間。(2)組間搶救成功率差異。(3)組間并發癥發生情況差異,按照心源性休克發生率、肺水腫發生率進行分析。
  1.6統計學分析
  以SPSS17.0軟件為數據差異,經由百分比(%)、()分別表示計數及計量資料,分別行、t檢驗,當P<0.05為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組間時間指標比較
  觀察組溶栓時間、急診PCI治療時間與對照組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候診時間與對照組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詳見表1。
  2.2組間搶救成功率差異
  觀察組冠脈再通率89.10%(49/55)稍高于對照組的69.10%(38/55),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6412,P=0.4233)。
  2.3組間并發癥發生情況差異
  觀察組心源性休克發生率10.91%(6/55)、肺水腫發生率1.82%(1/55)均稍低于對照組的16.36%(9/55)、10.91%(6/55),組間數據無顯著性差異(=0.6384、3.8141,P=0.4243、0.0508)。
  3.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屬于急危重癥中發病率較高的一種,具有病情進展快、死亡率高等特點。在心肌梗死發病后,心肌細胞缺血缺氧,在維持數小時后可大量死亡,因此需盡快予以溶栓治療疏通冠脈,解決心肌細胞血供不足的情況,有助于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
  本次研究中,兩組均予以院內搶救,觀察組聯用院前急救,且在條件允許情況下,開展院前溶栓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溶栓時間、急診PCI治療時間與對照組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候診時間與對照組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搶救成功率稍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心源性休克發生率、肺水腫發生率均稍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在院前急救在內科疾病中的應用效果較好,有助于提升冠脈再通率,進而改善預后,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
  參考文獻:
  [1]隨永剛,楊進剛,許海燕,等.中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救醫療服務應用情況及對治療的影響:中國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冊研究[J].中國循環雜志,2019,34(02):128-133.
  [2]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5,43(5):380-393.
  [3]顏紅兵,向定成,劉紅梅,等.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療中國專家共識[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8,38(5):434-44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942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