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院前急救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中的重要性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探析院前急救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選取研究時間從2015年3月到2017年11月在本醫院接受急救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抽取出50例納入研究進行觀察,依據隨機數字法將所有患者平均分成對照組(n=25,常規措施)與觀察組(n=25,院前急救路徑)。對比兩組患者的出診時間、急救時間和住院時間以及急救成功率。結果:經不同的救治模式后,觀察組悲者的出診時間、急救時間和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短,且急救成功率遠高于對照組,小組間的數據顯示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針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前急診中應用臨床路徑的效果更加理想,救治時間減少,且搶救成功率提高,有效的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在臨床工作中大力推廣應用。
  [關鍵詞]院前急救路徑;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救;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R542.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19)03—0154—01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其是指患者的冠狀動脈由于各種因素而出現血流中斷,進而導致患者的心肌發生缺血性壞死,出現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除了會出現疼痛癥狀外,還可能出現心衰或休克,若不能及時的搶救,可能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搶救必須要及時,爭分奪秒,如此方可保證患者的生存與預后1。為分析將院前急救路徑應用于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效果,筆者采取對比研究的方式,研究其給予院前急救路徑后取得了滿意的成效,現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2015年3月到2017年11月在本醫院接受急救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抽取出50例納入研究進行觀察,依據隨機數字法將所有患者平均分成對照組(n=25)與觀察組(n=25)。對照組: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的比例為13:12,年齡42—75歲,平均年齡(58.5±1.7)歲;觀察組: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的比例為14:11,年齡42—75歲,平均年齡(58.5±1.7)歲。所有患者均排除患有精神意識障礙疾病以及安裝心臟起搏器的患者,將上述數據資料進行對比,結果顯示,兩組之間存在的差異極?。≒>0.05),即比較可進行。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措施。
  觀察組患者使用院前急救路徑,主要方法為:①出診護理:遵守急救的規范與要求,在接到出診通知后,護理人員要立刻對患者進行簡單評估,判斷患者患有疾病的類型及其嚴重程度;立刻準備好急救需要的相關物品與設備,盡快前往目的地,在途中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進一步了解患者的相關信息,第一時間立馬圖片發我們胸痛中心的微信群,一邊采集病史,一邊做心電圖確定是否為心梗人員,在與家屬交流的過程中指導患者家屬采取必要的措施,并告知患者家屬不要擅自操作,避免發生操作錯誤而導致患者病情加重的情況;對于已確診的患者,必要時可先服用阿托伐他定鈣片60mg、波立維300mg以及3片阿司匹林腸溶片等(2]。②急救路徑:在接到急救通知后,相關接診人員要立刻進行準備工作,將急救需要使用的設備、藥品等準備好,若患者的病情危急,要為其開放綠色通道;在患者達到醫院后,要立刻為患者建立起靜脈通道,并對患者進行持續吸氧治療,以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情況,同時馬上對患者進行采血,將血液樣本送檢,期間嚴密監測并記錄患者的生命體征與變化,若發生異常則要立刻通知醫生并進行處理;也可以給予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暫時緩解疼痛,若在院前發作,需要急救醫生進行電除顫以及胸外心臟按壓,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到急診科,開綠色通道再次進行心電圖、心梗三項的檢查,搶救醫生已在胸痛中心科室等候人員,患者達到急診科后,醫生應該立馬跟家屬商量pci或溶栓治療方式,家屬同意后簽字,然后再由醫生護士的陪同下送到介入室;③心理護理:主要針對患者家屬,由于患者處于搶救過程,相關的病情、發病史等信息需要通過患者家屬來了解,若患者家屬由于患者病情影響而出現焦慮、不安、緊張等情緒,進而導致無法配合相關工作,則很容易導致信息收集出現問題,甚至影響到對患者的搶救,因此相關護理人員要立刻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和交流,在緩解患者與其家屬不良情緒的同時,掌握相關信息,使患者能夠積極主動配合治療[3]。
  1.3 觀察指標
  對患者給予不同的急救措施,其臨床效果不同,觀察并記錄各小組患者的出診時間、急救時間和住院時間以及急救成功率。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兩組患者的數據對比與處理所選擇的統計學軟件為SPSS 18.0,計數資料與計量資料分別為搶救成功率與出診時間、急救時間和住院時間,分別以n(%)和±表示,采用x2和t檢驗,統計指標存在差異(P<0.05),并納入了統計學范疇。
  2 結果
  2.1 患者的出診時間、急救時間和住院時間記錄情況分析
  不同的院前急救干預措施后,觀察組患者的出診時間、急救時間和住院時間用時都較對照組短,各組間數據結果顯示,具有較大的差異性(P<0.05),具體分析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急救結果對比與分析
  觀察組中,急救失敗的患者有1例,急救成功的患者有25例,成功率為96.00%;對照組中,急救失敗的患者有6例,急救成功的患者有19例,成功率為76.00%。兩組患者的急救結果進行對比,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高于對照組,X=4.152,P值為0.041,經對比結果顯示有統計學差異(P<0.05)。
  3 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上十分常見的一種疾病,該疾病的病情嚴重,且發展迅速,不僅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若搶救不及時甚至會導致患者死亡,因此對該疾病患者進行搶救工作必須要迅速,爭分奪秒,提高效率,不可浪費時間[4]。對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患者進行搶救需要一定的流程,要想減少急救時間,就必須要對出診與救護進行優化,提高兩個流程的效率,進而使患者可以盡快進行急救,提高急救的成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預后。與其他救治不同,對急性心肌梗死進行急診與護理的要求較高,相關醫護人員需要具有豐富的經驗與很高的專業技能,因此需要對醫護人員進行專業的培訓與訓練,通過模擬演習等方式提高其熟練度與配合,進而縮短急救流程的時間。院前急救路徑是一種先進的急救模式,應用該模式可以使急救流程更加規范且有序,不僅可以減少急救流程的時間,提高急救的效率,同時還可以提高急救的效果與成功率,使更多患者重獲新生,成為急救工作學習的模板,我們要共同致力于發展急救服務工作中,來挽救更多的生命。
  綜上所述,針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前急診中給予急救路徑的效果十分理想,具有積極作用,整個急救流程的效率更高,時間更短,成功率更高,患者的生存率得以提高,且可以改善患者的預后,為患者其后的治療打下良好的基礎,值得在臨床工作中大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汪業方,胥偉華,周巍.院前急救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的療效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10:109—110.
  [2]黃春華.院前急救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全科醫學,2015,04:667—669.
  [3]張學嫦.臨床護理路徑在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24:200—201.
  [4]黃兵。綠色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當代醫藥,2013,22:182—18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868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