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護理在產后大出血患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討并分析急救護理在產后大出血患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60例產后大出血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各3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 研究組患者采用急救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失血性休克、輸血例數、總出血量、住院時間以及疼痛程度。結果 護理后, 研究組患者失血性休克、輸血例數及總出血量少于對照組, 住院時間為(6.32±1.21)d, 明顯短于對照組的(9.86± 2.11)d,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 研究組患者疼痛程度輕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急救護理在產后大出血患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 可減少出血量, 減輕患者疼痛, 值得臨床進一步應用和推廣。
【關鍵詞】 急救護理;產后大出血;臨床護理;效果分析
近年來我國產婦的年齡呈逐漸上升趨勢, 發生產后出血的幾率也隨之增加。產后大出血具有發病迅速的特點, 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可能威脅到產婦的生命安全, 因此科學有效的急救和護理顯得尤為重要[1]。本研究急救護理在產后大出血患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本院產科進行治療的60例產后大出血患者, 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各30例。研究組患者年齡23~45歲, 平均年齡(33.9±4.2)歲; 出血量500~1000 ml 10例, 出血量1000~2500 ml 15例, 出血量>2500 ml 5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1~47歲, 平均年齡(33.8± 4.7)歲;出血500~1000 ml 9例, 出血量1000~2500 ml 16例, 出血量>2500 ml 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颊呔橥獗狙芯?, 同時本研究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 重點是日常的基礎護理, 包括將病房濕度、溫度控制在適宜狀態下, 對患者出現的問題和狀況進行常規指導, 協助患者及家屬進行常規的恢復鍛煉, 對患者的血壓及體溫進行實時監測。
1. 2. 2 研究組 研究組患者進行急救護理, 具體為:①急救措施。一旦確認患者出現產后出血需迅速補充血容量并吸入氧氣, 早期可采用前列腺以及促縮宮素藥物進行治療。若未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則需要于宮腔內填塞紗布爭取搶救時間。若在胎盤娩出前患者出現出血, 醫師需用手取出殘余物 及胎盤嵌頓, 并輔之以促宮縮素治療[2]。②護理措施。a.產前準備。醫護人員需將有關產后出血的知識向患者講述, 并檢查患者是否具有凝血功能障礙。b.產后護理。醫護人員應將監護的重點放在陰道出血量較多患者, 特別是由于子宮收縮乏力導致的出血以及陰道具有較深裂痕潛在大出血風險患者。醫護人員需檢查判斷軟產道裂傷的潛在發生率、仔細觀察胎盤結構是否完整, 一旦發現異常需及時與醫生聯系, 醫護人員需隨時做好急救準備, 密切觀察心電圖, 準備好急救藥物, 并做好輸血、輸液的準備??赏ㄟ^按摩子宮幫助患者緩解宮縮乏力。注意病房保暖以及充分給氧, 輸血和輸液時需建立雙靜脈通道[3]。改善患者血量循環, 防止出現由缺氧、缺血等因素導致的一系列具有危害性的后果。待患者大出血情況得到穩定后, 還需密切觀察患者陰道出血量是否處于正常水平, 并觀察患者子宮恢復程度以及患者血壓情況, 待2 h后, 若未出現異常情況, 可將患者移至病房, 做好患者會陰的消毒和清潔工作, 預防感染?;颊弋a后大出血后生活一般難以自理, 醫護人員應給予患者幫助, 促進早日康復[4]。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失血性休克、輸血例數、總出血量、住院時間以及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判定疼痛程度, 滿分10分, 重度疼痛:評分7~10分, 患者難以忍受;中度疼痛:評分4~6分, 尚可忍受;輕度疼痛:評分1~3分, 患者可以忍受;無痛:0分。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失血性休克、輸血例數、總出血量及住院時間比較 護理后, 研究組患者失血性休克、輸血例數及總出血量少于對照組, 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疼痛程度比較 護理后, 研究組患者疼痛程度輕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2.372, P<0.05)。見表2。
3 討論
產后大出血是產科較為常見的一種并發癥, 治療時, 一旦不能及時發現或是延遲處理, 會對患者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 甚至威脅生命。這就要求醫護人員做好每一個環節的準備和檢查工作。大部分產后大出血主要發病原因是患者子宮收縮乏力, 引發患者生產滯留導致大出血。其次大多是由于胎盤因素或子宮復舊不良等引發子宮纖維退行性變的發生, 子宮肌肉處于異常收縮狀態, 血竇難以關閉, 導致產后大出血。胎兒娩出后24 h以內是患者產后大出血的高發時段, 需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和引導出血量, 一旦出現接近休克或出血量>500 ml, 需做好急救準備, 以便及時救治。此外, 大面積創傷性操作易導致產后感染, 因此需提升對產后預防感染工作的重視程度。盡早發現產后出血并進行及時有效的救治和護理能提升治療的成功率, 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5-10]。
本研究中,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 研究組患者采用急救護理, 通過制定科學、規范的護理措施, 急救聯合護理干預, 使搶救工作更加規范化, 提升了救治的成功率。結果顯示, 護理后, 研究組患者失血性休克、輸血例數及總出血量少于對照組, 住院時間為(6.32±1.21)d, 明顯短于對照組的(9.86± 2.11)d,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 研究組患者疼痛程度輕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急救護理措施能通過實時監護及時發現產后大出血, 降低休克發生率, 減少出血量, 提升救治成功率, 能夠減輕手術帶給患者巨大的疼痛, 有利于恢復。
綜上所述, 急救護理在產后大出血患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 可減少出血量, 減輕患者疼痛, 值得臨床進一步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伍少瑩, 黃神姣, 汪道文. 大量輸血方案用于兇險型前置胎盤產后大出血救治的臨床研究. 現代婦產科進展, 2016, 25(6): 425-428.
[2] 張秀謙. 急救護理流程在嚴重多發傷患者急救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重慶醫學, 2017, 5(A3):248-249.
[3] 王宏亮, 崔立明, 石琳, 等. 產后大出血行急診動脈栓塞治療65例療效分析. 實用婦產科雜志, 2016, 32(1):66-69.
[4] 吳云, 嚴海雅. 回收式自體輸血用于剖宮產大出血救治. 中國輸血雜志, 2017, 30(10):78-90.
[5] 韓柳. 對急診胃出血患者搶救中優質護理的臨床價值探析. 中國急救醫學, 2016, 36(s2):45-67.
[6] 李英女, 王婉婷. 產后大出血的臨床急救與護理.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0, 26(33):33-34.
[7] 王智君, 黎妙芳, 袁轉章. 產后大出血患者的臨床急救及護理措施探討. 吉林醫學, 2013, 34(24):5082.
[8] 陳躍云. 分析產后大出血產婦的臨床急救與護理措施. 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 2015, 2(5):37.
[9] 王開蓮, 張培英. 產后大出血的臨床急救與護理.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4, 8(6):224-225.
[10] 周麗敏, 孫東華. 產后大出血的臨床急救與護理對策. 中國保健營養, 2013, 23(2):886.
[收稿日期:2018-10-2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54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