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護理干預在產婦產時及產后出血護理中的臨床效果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綜合護理干預在產婦產時及產后出血護理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隨機從我院婦產科2017年11月至2019年1月期間收治的患者中選取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并對其進行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模型,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在護理結束后分別確認的產后出現狀況、心理狀況和護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在產婦產后出血、心理狀況和護理滿意度上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產婦在產時以及產后出血的護理特別重要,本文主要研究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研究結果表明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少產婦出血量,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并縮短產程,護理質量得到大大的提高,并得到患者的認可,在臨床護理上值得全面推廣使用。
【關鍵詞】:綜合護理干預;產婦;出血;護理;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71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6-03--01
產婦在產時和產后等兩個階段,很容易出現出血狀況,其主要原因在于分娩而引發的并發癥,出血量過多會嚴重影響到母嬰的生命特征。在臨床醫學上出現過因出血導致母嬰死亡的病例,所以,產婦在產時和產后出血一定要特別重視,尤其是護理工作,對產婦而言具有重大在作用[1]。如果產后出血嚴重,會嚴重影響到婦產的身體健康,所以要特別重視并做好預防工作。本文基于此使用綜合護理干預的方式進行研究,研究結果表明能夠大大改善產婦的出血狀況,還能促進產婦身體更好的恢復,現詳細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從我院婦產科2017年11月至2019年1月期間收治的患者中選取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并對其進行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0例。經臨床診斷全部滿足產時及產后出血診斷標準。對照組年齡21-31歲,平均年齡(25±3.2)歲;孕周期(38.2±1.5)周;初產婦31例,經產婦19例;正常分娩41例,非正常分娩9例。觀察組年齡22-30歲,平均年齡(24.5±2.8)歲;孕周期(37.8±1.89)周;初產婦30例,經產婦20例;正常分娩42例,非正常分娩8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不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護理內容包括對各種設備和人員機械能隔離消毒,分別從產前到產后所有環節都進行消毒,準確記錄產婦的待產記錄和分娩時間,并準備好產婦在產后的常用藥品,飲食習慣和飲食注意的囑咐,時刻觀察產婦的出血狀況,并記錄產婦在產后的出血量,每半小時記錄依次,按照醫師的要求進行按揉子宮。最后在產后3天進行定時清洗,并注意清洗事項[2]。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首先護理人員要重視產婦出血,并了解其中的危害,對于產婦的正常分娩具有重大意義;注重第三產程護理,每個產程都需要注意具體的事項,并時刻確認產婦的具體狀況,只有正確對待第三產程的護理,才能最大化減少出血的風險。在分娩后給予產婦縮宮素,在胎兒分出后3分鐘內夾住臍帶,宮縮劑使用后,先觸摸產婦宮底,時刻了解子宮收縮情況,并在產后的2-4小時內關注產婦的子宮收縮和產婦出血量。產后出血護理要做好子宮收縮乏力造成的出血,產道損傷造成的出血,胎盤因素、凝血功能障礙等各個方面[3]。并在產后做好防治,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急救方案。
1.3 觀察指標
護理滿意度分為三個標準:不滿意、基本滿意和非常滿意。出血標準統計分娩時、分娩結束后以及24小時后的出血量。產婦的心理狀況分別使用SAS和HAMA進行評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出血量上,觀察組產婦的出血量分別為:分娩(162.12±61.12)ml、分娩后(110.14±50.8)ml、分娩24H后(280±88.5)ml;對照組產婦的出血量分別為:分娩(241.23±82.1)ml、分娩后(180.21±62.3)ml、分娩24H后(370.12±101.25)ml。組間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在心理狀況上,護理后觀察組的SAS和HAMA評分分別為(35.5±3.4)(34.21±2.8),對照組的SAS和HAMA評分分別為(43.89±2.4)(44.5±3.5),組間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習意義(P<0.05)。
在護理滿意度上,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0%(45/50),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為70%(35/50),組間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產婦在分娩時出血,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處理,那么很容易導致產婦死亡,所以必須要認真對待產婦出血癥狀。產婦在產時及產后出血主要是由于凝血功能障礙、胎盤滯留和神經緊張等因素導致。[4]精神緊張會導致子宮收縮變差,從而出現出血癥狀。在正常情況下,胎盤剝離時會出現少量的出血,待胎盤完全剝離后,流血會減少,此時產婦精神出現緊張時,會導致血管不閉合,出現大量出血的癥狀。由于在產后出血的發生都是隨機的,無法對其準確評估,所以必須要做好護理工作,根據實際情況對子宮進行按摩,幫助子宮完成收縮,減少出血量。所以在產婦產時和產后護理特別重要,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實現全面護理,最大程度減少出血量,確保產婦和嬰兒的身體健康安全,并提高產婦對護理的滿意度[5]。從本文研究中可以看出,實施綜合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改善產婦的出血狀況,同時還能提高產婦的滿意度、心理狀況。
綜上所述,產婦在產時以及產后出血的護理特別重要,本文主要研究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研究結果表明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少產婦出血量,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并縮短產程,護理質量得到大大的提高,并得到患者的認可,在臨床護理上值得全面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薛雪.綜合護理干預在產婦產時及產后出血護理中的臨床效果分析[J].養生保健指南,2019,(12):35.
湛波.綜合護理干預在產婦產時及產后出血護理中的臨床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2(19):185-186.
杜娟.綜合護理干預在產時及產后出血中應用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9):266.
邱英.綜合護理干預對產婦產時及產后出血的影響分析[J].養生保健指南,2017,(29):85.
李容.綜合護理干預在產婦產時及產后出血護理中的應用[J].養生保健指南,2017,(2):18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695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