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護理在抑郁癥患者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目的:探討心理護理在抑郁癥患者臨床治療中的效果。方法:隨機選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抑郁癥患者13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單雙數原則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65例。其中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對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進行比較,采用漢密爾頓抑郁自評量表進行評分,比較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結果:干預后,觀察組患者HAMD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治療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抑郁癥患者的臨床治療中采用心理護理,可以使患者抑郁狀態得到明顯改善,提高臨床治療依從性,改善患者預后效果和生活質量。
【關鍵詞】 心理護理;抑郁癥;臨床治療;應用效果;依從性
【中圖分類號】 R181.3+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2-022-01
抑郁癥是臨床精神科常見的一種疾病,中老年人群的發病率較高,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情緒暴躁,沉默寡言,精神萎靡等,嚴重者會產生自卑、抑郁,悲觀厭世等心理,有自殺企圖或行為,部分病例產生運動性激越和明顯焦慮,妄想,幻覺等癥狀,具有高復發率,高自殺率等特點,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一定的影響[1]。在抑郁癥的臨床治療中通常是采用抗抑郁藥物治療,療效顯著,但容易復發。因此本組在針對我院收治的抑郁癥患者臨床治療中,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對其實施心理護理,其臨床效果顯著,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抑郁癥患者13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CCDM-3抑郁癥診斷標準,患者及家屬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組研究項目獲得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按照單雙數原則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65例。其中對照組男35例,女30例;年齡41-84歲,平均年齡(56.81±1.4)歲;病程3個月-5年,平均病程(3.1±1.7)年;觀察組男32例,女33例;年齡45-86歲,平均年齡(55.87±2.3)歲;病程4個月-6年,平均病程(3.3±1.8)年.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比較中差異不顯著,P>0.05,可比。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帕羅西汀片治療,每天一次,每次20mg。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包括藥物干預,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導等[2]。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包括:①入院護理:在患者入院后對患者住院依從性,服藥依從性進行評估,并了解患者的社會功能,基本生理需求,軀體合并癥等,以及主要的精神癥狀,護理人員應采用積極,熱情的交流與溝通技巧,向患者介紹病房環境和醫院環境,讓患者盡快熟悉醫院環境,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和交流,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及負面情緒,由于患者在入院時對陌生環境不適應,容易產生焦慮,緊張或恐慌等消極情緒,因此護理人員應與患者進行積極交流,主動溝通,建立與患者良好的信任關系,促使患者對醫護人員產生信心。②治療期間護理:對患者疾病癥狀的改善情況進行評估,根據當前存在問題,對疾病認知情況,或藥物不良反應等進行評估,根據緩和病情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在對抑郁癥患者心理護理中應滿足患者的心理安全需求,護理人員應與患者多接觸,體貼,關心患者,加強對患者的心理疏導,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及生理需求,增強患者對疾病認知,了解到治療用藥的目的和作用,及用藥注意事項等,幫助患者樹立治愈疾病信心。③出院前:在出院前對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進行評估,并對患者實施健康宣教和心理護理,并叮囑患者在出院后應按時服藥,指導家屬協助和督促用藥,避免疾病復發[5]。④連續性心理護理,由于抑郁癥患者接觸被動,因此,在此類患者的接觸中應保持熱情的態度,言語恰當,采用心理學原理和方法與患者進行友好交談,與患者進行心理溝通。
1.3 觀察指標 采用抑郁自評量表對患者護理前后評分情況進行比較,同時觀察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依從性判斷標準為:完全依從:嚴格遵循醫囑用藥,堅持規律用藥;基本依從:基本遵醫囑,偶有不規范用藥行為;不依從:經常未遵醫囑,不能堅持規律用藥與治療。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對其進行統計分析,其中計數資料行X2檢驗,計量資料行t檢驗,P<0.05,表明差異顯著,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HAMD評分比較 護理前,對照組患者HAMD評分為(28.1±5.4),觀察組患者HAMD評分為(28.4±5.3),兩組患者在HAMD評分比較中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對照組患者HAMD評分為(17.6±3.2),觀察組患者HAMD評分為(11.2±2.7),觀察組患者HAMD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 對照組患者中完全依從24例,基本依從26例,不依從15例,治療依從率為76.92%;觀察組患者中完全依從31例,基本依從28例,不依從6例,治療依從率為90.77%。觀察組患者治療依從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隨著近年來社會生活節奏加快,人們之間的競爭加劇,抑郁癥發病率不斷上升。根據社會調查顯示,每年由于抑郁癥治療無效而自殺死亡患者較多,約達15%,不僅使患者身心承受較大的痛苦,同時也給家庭與社會帶來了較大的負擔。由于抑郁癥發病機制和病因十分復雜,當前我國在關于抑郁癥病因中還沒有統一的定論,但根據研究發現該疾病與患者生理,心理,遺傳因素,社會環境因素等密切相關。在臨床治療中主要是以抗抑郁癥藥物為主,但治療效果不十分理想,疾病易復發,預后效果較差。
在本組研究中,在抑郁癥患者臨床治療中分別給予常規護理和心理護理,經研究發現,心理護理在抑郁癥患者臨床治療中應用,其臨床效果顯著,使患者治療依從性明顯提升,根據HAMD評分發現患者抑郁狀態得到明顯改善,與常規護理效果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P<0.05。根據本組研究結果證實,在抑郁癥護理中心理護理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消極情緒,使患者的抑郁狀態得到明顯改善,改善患者的預后效果和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在抑郁癥患者臨床治療的同時,對患者給予心理護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狀態,使患者以積極的態度來面對疾病,面對治療,提高治療依從性,從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預后效果。
參考文獻
[1] 地娜.心理護理在抑郁癥患者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21):202+215.
[2] 徐葉萍,穆梅贊.小組心理護理在精神科開放病區抑郁癥患者中的臨床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68):202-20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152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