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臨床護理路徑在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 探究中醫臨床護理路徑在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200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100例。實驗組給予中醫臨床護理路徑護理,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對比兩組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后其生活質量評分、不良反應發生率和患者護理滿意度。結果 實驗組患者軀體功能、心理功能和社會功能的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為5.00%,低于對照組的16.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8.00%,高于對照組的88.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給予中醫臨床護理路徑,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其生活質量,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關鍵詞:中醫臨床護理路徑;乙肝后肝硬化;生活質量;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07.058
文章編號:1006-1959(2019)07-0180-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CM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patients with post-hepatitis B cirrhosis. Methods A total of 200 patients with post-hepatitis B cirrhosi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7 to September 2018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10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nursing,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adverse reaction rate and patient care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quality scores of physical function, mental function and social func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5.00%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hich was lower than 16.00%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8.00%,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88.00%,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nursing path of patients with post-hepatitis B cirrhosi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Post-hepatitis B cirrhosis; Quality of life;Adverse reactions
臨床護理路徑指相關醫護人員通過對患者進行檢測、治療和護理等工作而完成的一種相對完整的醫療工序,能夠加強醫護人員的可見性和主動性,從而實現加強治療效果的目的[1]。在將中醫學應用到臨床護理路徑工作中時,中醫主要主張“三分治,七分養”,實際開展過程中,從患者的飲食起居進行入手,并較為全面的給予患者生理、心理和病例護理干預。在我國醫學發展得以不斷推進的社會背景下,患者對醫院服務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需要為患者提供良好服務。本研究選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200例,探究將中醫臨床護理路徑應用在其中的意義。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天津市第二人民醫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200例,納入患者均被診斷為乙肝患者,并且存在一定程度肝硬化,排除患者具有精神病史和其他重大器官疾病的可能性。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100例。實驗組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齡38~56歲,平均年齡(48.96±2.35)歲;對照組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齡39~55歲,平均年齡(50.95±3.04)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會批準,患者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對照組 給予患者常規護理干預,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病房環境進行打掃,保證室內空氣和室內溫度等;幫助患者了解疾病知識,定期巡視病房。
1.2.2實驗組 給予患者中醫臨床護理路徑。首先由護士長和責任護士組成臨床護理路徑組。對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病因展開分析,明確其存在的健康問題,進而保證給出針對性的護理干預[2]。從醫學的整體觀念進行出發,對患者展開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識程度,加強其護理治療依從性。講解相關藥物的藥理作用,明確服藥目的,能夠對抗病毒藥物的應用效果進行了解,并明確中藥湯劑的主要應用作用等,進而將患者存在的緊張情緒進行消除,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3]?;颊叱鲈呵? d需叮囑其出院后的藥物服用情況和注意事項等。從患者的實際健康進行入手,并對明確其需求,促進其與中醫護理相結合,制定出較為完善的中醫合理臨床路徑表。明確患者的各項癥狀,選擇合適的中醫護理技術進行干預,其中主要包括中藥灌腸、中頻脈沖肝病治療儀的應用和貼敷治療等。此外,還需要對患者的信息進行采集,針對存在滯濕阻和水熱蘊結、淤結水留等問題的患者,需要給予其不同的中醫護理干預措施。給予患者一定的心理護理干預,解答其存在的問題,保證患者能夠積極配合各項治療工作,促進患者的快速恢復。
1.3觀察指標
1.3.1生活質量 主要包括患者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和社會功能等內容,其對應的評分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
1.3.2并發癥發生率 對患者治療護理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反應進行觀察記錄,其中主要包括感染、肝腎綜合征和食管胃底靜脈破裂出血,對其總發生率進行綜合計算比較。
1.3.3護理滿意度 采用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護理過程中對護士的服務態度、服務內容等進行調查,患者做不記名填寫,然后由護理人員對調查表進行統計分析。其中主要包括滿意、非常滿意和不滿意三項內容??傋o理滿意度為滿意和非常滿意的總和。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字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實驗組患者軀體功能、心理功能和社會功能的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中醫臨床護理路徑需要護理人員能夠從患者的實際情況出發,將患者的被動情況轉換為主動,促進其積極的參與到護理路徑工作中,對患者情況觀察,結合其實際發展情況,給出有效的護理路徑。此外,在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其還能夠有效減少患者不良情況的發生率,縮短護理人員進行護理文檔的記錄時間,促進護理工作效率,保證護理有效性。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其會受到慢性乙肝肝硬化情況本身的影響,使得患者的死亡率相對較高,其護理工作的開展,就需要將重點放在對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改善的過程中,并盡量減少其并發癥的發生率,而中醫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對于延緩肝硬化病癥進展具有重要意義[4]。針對乙肝后肝硬化問題展開護理操作,在臨床中其通常采用常規護理方法進行干預,主要是實施口頭宣教和書面條文等方式,實現對患者的肝硬化日常護理,在其明確相關注意事項的情況下,實現自我約束,進而提高相應的護理效果,保證患者預后。在這種情況下,患者僅僅當護理為一項任務去完成,使得護理工作效果被降低,成為了一種形式上的護理工作[5]。
從中醫學的角度進行出發,其認為“證”實機體在疾病發展中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一種并可以包含幾種不同的證型,而不同的疾病在發展過程中也會可以出現同一種證型。在中醫辨證的理論基礎上,對患者展開治療,將中醫中望、聞、問、切進行結合,將患者的病位、病性和病因等進行明確和分析,并將其與臟腑辯證進行有效結合,從中醫學理論角度進行出發,制定有效的護理措施[6]。也就是說,中醫護理路徑,其在應用中更具有針對性和科學性,并且其所對應的可行性更高,能夠將其整體護理特點和優勢進行有效突出,在慢性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其不僅對應的死亡率相對較高,而且對應的并發癥相對較多,需要在開展實際治療和護理工作的過程中,能夠將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進行改善,并保證患者的生存率,提高其生活質量。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軀體功能、心理功能和社會功能的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為5.00%,低于對照組的16.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8.00%,高于對照組的88.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中醫臨床護理的應用具有積極意義,能夠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
綜上所述,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給予中醫臨床護理路徑,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其生活質量,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張薇,陸佳南.乙肝肝硬化患者中醫護理方案的臨床效果評價[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6):148-149.
[2]楊帆.中醫臨床護理路徑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20):235.
[3]王玉枝.中醫臨床護理路徑對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效果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4):133-134.
[4]盛冬英.優質護理在乙肝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護理中的應用[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5,1(4):53-54.
[5]黃雪霞,譚柳純,毛德文.中醫臨床護理路徑在肝硬化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西部中醫藥,2017,30(6):124-126.
[6]范智博.全面護理干預對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療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河南醫學研究,2018,27(19):3636-3637.
收稿日期:2018-12-28;修回日期:2019-2-16
編輯/王海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09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