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性心理護理在抑郁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 探討認知性心理護理在抑郁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抑郁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30例)與對照組(3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認知性心理護理。比較兩組的護理效果、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及護理總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護理后的HAMD評分顯著低于護理前,觀察組護理后的HAMD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臨床上針對抑郁癥患者開展認知性心理護理效果良好,患者的抑郁癥狀顯著改善,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關鍵詞]抑郁癥;認知性心理護理;效果;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 R749.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9)5(c)-0227-03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gnitive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HE Xiao-li XU Yu-qin
Department of Nursing, Jingdezhen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Jiangxi Province, Jingdezhen 33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gnitive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7 were enrolled and they were dive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30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30 case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car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cognitive psychological care. The nursing effect,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 score, and total satisfaction of ca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nursing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HAMD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he nursing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nursing, the HAMD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otal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Cognitive psychological care for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is clinically effective, and the patients′ depressive symptoms a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hich has a high promotion value.
[Key words] Depression; Cognitive psychological nursing; Effect; Quality of life
作為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精神疾病,抑郁癥容易導致患者出現心情失落,反應遲鈍等現象,如果不及時給予治療會對睡眠質量造成影響[1],病情進一步惡化甚至引誘患者產生輕生的想法,出現自殺行為,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威脅患者的生命。相關報道顯示,對此類疾病患者進行必要的對癥治療的同時開展認知性護理能夠提高認知能力,促進患者康復,改善患者病情[2],為了進一步探討該護理的實際效果和應用價值,我院選取了部分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進行對照研究,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抑郁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30例)與對照組(30例)。對照組中,男15例,女15例;年齡22~78歲,平均(34.24±4.76)歲;平均受教育時間(7.49±3.21)年;平均病程(6.13±2.15)年。觀察組中,男12例,女18例;年齡20~78歲,平均(35.74±8.27)歲;平均受教育時間(7.21±3.54)年;平均病程(6.32±2.07)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受教育時間、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同意;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均符合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DSM-Ⅳ)診斷標準,對問卷調查內容能自行作出判斷者。排除標準:存在其他嚴重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疾患者。
1.2方法
將選取的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首先所有患者都要接受抗抑郁藥物的治療,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護理人員遵循醫囑進行普通的飲食指導,用藥指導和日常護理[3]。觀察組則在上述基礎上采取認知性心理護理,持續1個月,每周為抑郁患者開展專題講座至少2次,每次持續40 min;干預2次,每次30 min,共計8次,具體的內容和操作如下。①心理疏導和認知重建。為了穩定患者的情緒,盡量減少不適,護理人員在日常護理過程中要保持溫柔的態度,而且由于患者心理壓力過大,經常出現緊張和恐懼,嚴重影響治療依從性,所以護士還要多用鼓勵性的語言與之溝通,耐心傾聽患者的心聲,幫助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建立起護患之間良好的信任關系[4],另外重建認知也是十分重要的,科室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有計劃、有目的健康教育,借助專題講座和影視資料宣講等方式做好患者心理指導工作,使患者多和他人交往,轉移病痛的注意力,有效地控制行為和情緒,必要時可以通過以往痊愈的病例作為榜樣,提高治療依從性[5]。②對患者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在對抑郁癥患者進行對癥治療和護理時,還要加強家屬的健康宣教工作,護理人員為其詳細講解和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及注意事項,最好還可以掌握一些疾病預防和復發的處理方法[6],以便協助醫院監督患者用藥,進行日常的保護和病情的監測,同時相比于護理人員,患者更容易接受家屬的意見和要求,因此科學合理的家屬教育是促進患者康復中十分重要的一點[7]。③針對性心理輔導?;加幸钟舭Y的群體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在住院期間護理人員要根據病情變化和其他因素制定個性化具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方案,并在家屬的協助下讓患者嚴格執行,鼓勵其多與他人溝通交流[8],慢慢緩解心理壓力等負面情緒,醫院也要為其定期開展娛樂活動和社交活動,建立一個完整的康復訓練體系,幫助分散疾病注意力,提升認知,豐富生活,逐漸改善心態[9]。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的護理效果、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及護理總滿意度。
仔細觀察記錄并對比兩組患者的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HAMD)和治療效果。①根據相關指導原則和護理后患者的病情改善程度,制定了如下的療效評判標準。若患者睡眠情況恢復正常,認知障礙顯著改善,記為顯效;若患者睡眠情況和認知障礙得到緩解,記為有效;若患者的上述指標均無改善甚至加重,記為無效[10]。護理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對患者的抑郁狀態進行評估。意義:一般認為前17項總分達到20分以上可以明確診斷為抑郁狀態。量表總分能較好地反映疾病的嚴重程度,總分越高病情越嚴重。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后,病情好轉總分減少,例如總分>18分為效果不明顯;總分8~18分為好轉;總分<8分為效果明顯[11]。③兩種護理方式下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一般滿意和不滿意3個方面,護理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8.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患者護理前后HAMD評分的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HAMD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HAMD評分顯著低于護理前,觀察組患者的HAMD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2.3兩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3討論
進入到21世紀以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隨之而來的社會問題越來越多,人們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在各種疾病的發病率上體現的十分明顯,抑郁癥的發病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結合大量臨床經驗,抑郁癥可以根據患病時間分為兩種情況[12]:一是首次發病,二是首次發病好轉后再次復發,但無論哪一種都需要得到足夠的重視,家屬一旦發現患者有疑似病癥應立即陪同前往醫院進行檢查。該疾病以患病人員情緒低落,睡眠質量差,容易產生自卑感,反應變得十分遲鈍,而且每日早晨病情較為嚴重,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減輕,第2天重復上述情況,進入惡性循環為主要表現[13]。因此,在治療時除了常規的藥物給予,還需結合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才能協助患者完成心理狀態的改善和緩解,提升生活質量。本研究充分考慮到抑郁癥患者潛在的輕生行為和該病的高患病率、高復發率,采取認知性心理護理的方式進行干預,和常規護理相比,認知性護理以患者的實際情況為主,消除不良主觀體驗,尋找導致抑郁的根本原因并尋求解決方法[14],且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護理人員還可以結合病情變化不斷調整護理方案,以達到最佳效果;相關醫護工作者開展日常工作時需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保持溫柔的態度,盡量建立護患之間良好的信任關系,滿足患者的要求,提升治療依從性,同時更重要的一點是,該模式還對患者家屬實施健康教育,使其了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和注意事項,協助醫院促進康復,在心理、生理和社會等多角度全面入手,避免疾病的復發[15]。
本研究中,我院通過分組對照研究對認知護理進行了探討,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顯著高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理后的HAMD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認知性心理護理的實際效果和應用價值較好。 綜上所述,對抑郁癥患者采取認知性心理護理進行護理干預可以促進其認知功能的恢復,加快抑郁癥狀的改善,提升生活質量,值得臨床上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曹譯丹,石捷,陶建青,等.以家庭為中心的心理護理對老年抑郁癥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6, 33(4):752-754.
[2]楊向群.聚焦解決模式干預抑郁癥在患者家屬心理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16):2446-2448.
[3]王玉杰,石志敏.穴位按摩配合心理干預在婦科惡性腫瘤術后抑郁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17,31(2):731-733.
[4]江赟,曹群,項丹.預見性心理護理對伴有抑郁癥患者術后恢復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7,39(13):2058-2060.
[5]沈嫣,祝春英.抑郁癥患者醫護合作式心理護理決策模式應用實踐研究[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13(24):3516-3518.
[6]趙靚,饒靜云,甘灝云,等.紙質版詞條和電子版詞條在精神心理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護理研究,2017, 31(12):1446-1449.
[7]盧雪珍,陳文霞,吳輝霞.Roy適應模式實施心理舒適護理在產后抑郁癥患者中應用的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16, 13(22):168-171.
[8]趙彥慧,夏曙光,鄒德惠.心理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漿Hcyhs-CRP影響的研究[J].河北醫學,2016,22(6):1035-1037.
[9]王霞,陳瓊妮.基于認知行為療法的自助干預對門診首發抑郁癥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影響的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16,16(5):700-704.
[10]孫素改,李春雷,左喜愛.心理護理對產后抑郁癥的預防[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32(1):156-158.
[11]高穎,陶筱琴,武靜,等.團體認知行為治療對抑郁癥患者應對方式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6,31(23):68-69.
[12]譚紅,胡曉蕓,牛小群.產后抑郁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干預的效果評價[J].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16,37(6):147-150.
[13]高寶娟,嚴雪霏.心理護理聯合健康教育對產后抑郁的干預作用[J].中國婦幼保健,2017,32(13):2841-2843.
[14]白利穎,張釗,王佳,等.60例胎膜早破產婦抑郁癥發生率與社會支持度的關系調查[J].護理研究,2016,30(21):2663-2666.
[15]吳桂香,高清花,郭華英,等.優質護理心理咨詢室工作平臺對門診慢性丙肝抗病毒治療過程中抑郁癥狀的影響觀察[J].貴州醫藥,2017,41(11):1218-1219.
?。ㄊ崭迦掌冢?018-11-23 本文編輯:劉克明)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542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