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鑒別診斷應用血液檢驗的臨床價值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貧血鑒別診斷應用血液檢驗的臨床價值。方法 100例進行血液檢驗的貧血患者和同期體檢的50例健康者(健康組)作為研究對象, 100例貧血患者中50例為缺鐵性貧血(缺鐵性貧血組), 50例為地中海貧血(地中海貧血組)。檢測并比較三組研究對象的外周血紅細胞計數(RBC)、血紅蛋白(Hb)、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平均紅細胞體積(MCV)、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指標水平。結果 缺鐵性貧血組RBC水平為(3.21±0.34)×1012/L, Hb水平為(91.84±10.24)g/L, MCH水平為(22.64±1.42)pq, RDW水平為(21.22±2.35)%, MCV水平為(72.57±1.77)fl, MCHC水平為(289.14±6.34)g/L;地中海貧血組 RBC水平為(3.17±0.44)×1012/L, Hb水平為(89.79±10.33)g/L, MCH水平為(23.12±1.54)pq, RDW水平為(16.46±1.84)%, MCV水平為(67.14±1.46)fl, MCHC水平為(326.64±4.45)g/L;健康組RBC水平為(4.22±0.74)×1012/L, Hb水平為(132.78±12.24)g/L, MCH水平為(29.18±1.43)pq, RDW水平為(14.68±1.22)%, MCV水平為(90.41±1.78)fl, MCHC水平為(343.41±7.52)g/L。缺鐵性貧血組及地中海貧血組的RBC、Hb、MCH、MCV、MCHC水平均低于健康組, RDW水平均高于健康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缺鐵性貧血組與地中海貧血組的RBC、Hb、MCH水平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缺鐵性貧血組的RDW、MCV水平高于地中海貧血組, MCHC水平低于地中海貧血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 在血液檢驗過程中, 臨床醫生可通過Hb、RBC、MCH及MCV指標判斷患者是否存在貧血癥狀, 而通過MCV、RDW和MCHC可對患者貧血類型進行判斷。
【關鍵詞】 貧血鑒別診斷;血液檢驗;臨床價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9.049
貧血主要是指人體內紅細胞數量和血紅蛋白濃度下降, 出現頭暈、耳鳴、心悸、無力等癥狀[1]。缺鐵性貧血和地中海貧血血常規檢查和臨床表現較為相近, 臨床診斷難。本文旨在分析貧血鑒別診斷應用血液檢驗的臨床價值, 特對本院50例缺鐵性貧血、50例地中海貧血和50例健康人員血常規各項指標進行對比,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進行血液檢驗的100例貧血患者為此次研究對象, 其中50例為缺鐵性貧血(缺鐵性貧血組), 50例為地中海貧血(地中海貧血組)。缺鐵性貧血組中, 男19例, 女31例;年齡27~48歲, 平均年齡(37.5±3.6)歲。地中海貧血組中, 男21例, 女29例;年齡26~49歲, 平均年齡(37.5±3.9)歲。收集同期于本院體檢的健康者50例(健康組), 其中男23例, 女27例;年齡27~50歲, 平均年齡(38.5±3.9)歲。三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檢查均排除心臟病、肝腎疾病、腦疾病、惡心腫瘤及感染疾病。本研究均提前告知研究對象及其家屬獲取同意, 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 2 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采血時均保持空腹狀態, 靜脈采血2 ml, 并使用KX-21分析儀對三組研究對象的RBC、Hb、MCH、RDW、MCV、MCHC指標水平進行檢測。
1. 3 觀察指標 比較三組研究對象的RBC、Hb、MCH、RDW、MCV、MCHC指標水平。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缺鐵性貧血組RBC水平為(3.21±0.34)×1012/L, Hb水平為(91.84±10.24)g/L, MCH水平為(22.64±1.42)pq, RDW水平為(21.22±2.35)%, MCV水平為(72.57±1.77)fl, MCHC水平為(289.14±6.34)g/L;地中海貧血組RBC水平為(3.17±0.44)×1012/L, Hb水平為(89.79±10.33)g/L, MCH水平為(23.12±1.54)pq, RDW水平為(16.46±1.84)%, MCV水平為(67.14±1.46)fl, MCHC水平為(326.64±4.45)g/L;健康組RBC水平為(4.22±0.74)×1012/L, Hb水平為(132.78±12.24)g/L, MCH水平為(29.18±1.43)pq, RDW水平為(14.68±1.22)%, MCV水平為(90.41±1.78)fl, MCHC水平為(343.41±7.52)g/L。缺鐵性貧血組及地中海貧血組的RBC、Hb、MCH、MCV、MCHC水平均低于健康組, RDW水平均高于健康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缺鐵性貧血組與地中海貧血組的RBC、Hb、MCH水平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缺鐵性貧血組的RDW、MCV水平高于地中海貧血組, MCHC水平低于地中海貧血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3 討論
貧血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 主要指患者體內RBC和Hb明顯低于正常人[2]。引起貧血的因素較多, 如患者出現大量失血、溶血、血液生化缺失、重大疾病、后天虧損均可能引起貧血情況[3]。出現貧血后患者容易出現頭痛、頭暈、多夢、耳鳴、注意力減退、記憶力差、臉色蒼白等, 嚴重者可能引起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異常。貧血癥狀早期通過采取有效治療手段, 患者貧血癥狀可以治愈, 但由于貧血早期患者并無明顯表現癥狀, 難以發現, 隨著患者臨床癥狀顯現, 患者病情已發展至嚴重階段, 臨床治療難度也更大, 治療時間也相對較長, 因此, 有效的早期診斷措施對貧血治療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般貧血類型分為溶血性貧血、紅細胞性貧血、缺鐵性貧血和地中海貧血四大類[4], 其中又以缺鐵性貧血和地中海貧血兩類最為常見。在人體造血系統中, 鐵是必須具備的物質原料, 而缺血性貧血主要因患者體內合成鐵元素降低, 鐵代謝出現異常, 引起珠蛋白和內合成血紅蛋白下降。如患者長期處于缺血性貧血狀態, 其體內紅細胞體積大小和充盈度也會受到相應影響。地中海貧血則指患者體內珠蛋白肽鏈生成出現異常, 因此也常被稱為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 該貧血類型與遺傳基因有著密切關系, 由于人體中基因遺傳復雜多樣, 因此地中海貧血類型也各不相同。研究表明[5], 地中海貧血主要表現為人體內幼紅細胞在鐵的利用中出現異常, 而缺血性貧血則主要表現為人體中鐵貯存量逐漸減少, 二者在鐵代謝方面具有較大差異。臨床上鐵代謝檢查方式較多, 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是目前臨床應用最多的診斷方式, 這種診斷方式通過對患者體內骨髓中含鐵量進行預測, 從而分析患者缺鐵因素。隨著人們健康意識逐步加強, 貧血問題受到了越來越多人關注, 貧血類型診斷和鑒別也顯得十分重要。而要想提高臨床療效, 必須先對患者貧血種類進行辨別, 然后再根據貧血類型有針對性的采取治療措施。但由于缺鐵性貧血和地中海貧血血常規檢查和臨床表現較為相近, 臨床診斷困難, 如不確定貧血類型對患者進行治療將對嚴重影響治療結果。
血液檢驗主要通過對患者血液中紅細胞和血紅蛋白進行檢查, 再通過正常男女標準紅細胞和血紅蛋白信息范圍對比, 從而判斷患者貧血類型。這種檢驗方法操作簡單、方便、檢驗成本也相對較低, 且安全度高, 因此, 成為貧血診斷最為常用方式之一。本研究通過對50例缺鐵性貧血、50例地中海貧血患者及50例健康者的RBC、Hb、MCH、RDW、MCV、MCHC指標水平進行對比發現, 缺鐵性貧血組RBC水平為(3.21±0.34)×1012/L, Hb水平為(91.84±10.24)g/L, MCH水平為(22.64±1.42)pq, RDW水平為(21.22±2.35)%, MCV水平為(72.57±1.77)fl, MCHC水平為(289.14±6.34)g/L;地中海貧血組RBC水平為(3.17±0.44)×1012/L, Hb水平為(89.79±10.33)g/L, MCH水平為(23.12±1.54)pq, RDW水平為(16.46±1.84)%, MCV水平為(67.14±1.46)fl, MCHC水平為(326.64±4.45)g/L;健康組RBC水平為(4.22±0.74)×1012/L, Hb水平為(132.78±12.24)g/L, MCH水平為(29.18±1.43)pq, RDW水平為(14.68±1.22)%, MCV水平為(90.41±1.78)fl, MCHC水平為(343.41±7.52)g/L。缺鐵性貧血組及地中海貧血組的RBC、Hb、MCH、MCV、MCHC水平均低于健康組, RDW水平均高于健康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缺鐵性貧血組與地中海貧血組的RBC、Hb、MCH水平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缺鐵性貧血組的RDW、MCV水平高于地中海貧血組, MCHC水平低于地中海貧血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綜上所述, 血液檢驗時, 檢驗者可以對RBC、Hb、MCH、RDW、MCV、MCHC指標進行對比, 判斷患者是否貧血及貧血類型, 有針對性的采取治療措施, 才能提升臨床治療的療效。
參考文獻
[1] 施澤瑜. 探討血液檢驗在貧血鑒別診斷中的臨床意義. 吉林醫學, 2015, 33(30):6626.
[2] 趙靜峰. 血液檢驗在貧血鑒別診斷中的作用.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6, 34(11):1658-1659.
[3] 王嫻默, 肖林, 李彥林. 血常規檢驗在貧血鑒別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15, 14(16):2422-2423.
[4] 譚維賢. 貧血鑒別診斷中血液檢驗的臨床作用. 華夏醫學, 2017, 26(1):148-150.
[5] 沈群玲. 血液檢驗用于貧血鑒別診斷的效果觀察.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8, 11(1):150-152.
[收稿日期:2018-09-1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40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