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探究貧血患者的血液檢驗結果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研究并探討貧血患者血液檢驗結果對患者貧血類型進行快速分類。方法: 此次研究的對象是選取2015年7月—2016年12月于該院確診的66例貧血患者與同期在該院行檢查檢查的64名體檢者,將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結果:溶血性貧血、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對照組對象MCV分別為(105.8±7.5)、(115.8±8.1)、(89.9±6.8)、(88.2±3.7)fl明顯高于缺鐵性貧血患者MCV(63.2±6.7)fl(P<0.05)。 結論: 貧血患者可以通過對照組觀察貧血患者與健康人群MCV、MCH、MCHC、RDW 4項指標值變化情況快速預判貧血類型,引導臨床快速進行下一步檢查及診斷,但對于再生障礙性貧血鑒別診斷較為困難,為確保診斷準確性應取多項指標輔助診斷。
  【關鍵詞】貧血;貧血類型;血液檢驗;診斷
  【中圖分類號】R44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1--02
  以病因為劃分依據的原發性貧血與繼發性貧血是一種以血紅細胞生成減少或發育不全為主要病理表現的臨床常見疾病,臨床常見缺鐵性貧血、地中海貧血屬原發性貧血;化療相關性貧血與透析相關性貧血屬繼發性貧血[1-3]。肝脾腫大、消化系統障礙、免疫功能降低、心血管系統癥狀是貧血的主要危害表現。對于貧血臨床常通過血液檢驗進行診斷,該研究回顧性分析該院2015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6例貧血患者血壓檢驗結果,并將其與健康人群作以對照研究,旨在觀察貧血患者血液檢驗相關指標變化情況,總結臨床鑒別診斷的有效方法,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觀察組對象選取該院收治的66例貧血患者,對照組對象取自同期在該院行健康體檢的64名健康人群。觀察組66例患者中包括男性35例,女性31例;年齡21~64歲,平均年齡(41.7±3.4)歲,血紅蛋白水平為(96.35±6.35)g/L;21例地中海貧血,14例缺鐵性貧血,5例再生障礙貧血,15例巨幼細胞貧血,11例溶血性貧血。對照組64名對象中包括男性31名,女性33名;年齡20~65歲,平均年齡(41.4±3.2)歲,血紅蛋白水平為(102.31±5.21)g/L;兩組對象在性別構成與年齡分布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該次觀察組所取病例均經臨床病理檢查確診明確貧血原因;男性病例患者血紅蛋白含量不足130 g/L,女性病例患者血紅蛋白水平不足120 g/L。研究對象中不包括基本資料不全者、惡性腫瘤者、嚴重器質性疾病者、生理/妊娠/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取所有對象空腹狀態下靜脈血2 mL,將所取樣本置于抗凝管中,待充分均勻后使用血液細胞計數儀測定分類細胞數量,將MCV、MCH、MCHC所測指標對應的數值詳細記錄下,組間比較不同類型貧血患者前述3項指標水平,對照分析貧血患者與健康人群MCV、MCH、MCHC指標水平。
  2 結果
  溶血性貧血、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對照組對象 MCV、MCH、MCHC指標水平均高于缺鐵性/地中海貧血患者(P<0.05);與溶血性貧血患者比較,巨幼紅細胞貧血患者MCV、MCH、MCHC指標水平偏高,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與對照組MCV指標偏高(P<0.05) 。與巨幼紅細胞貧血患者MCV、MCHC指標比較,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與對照組前述指標偏低(P<0.05),與對照組RDW指標水平比較,缺鐵性貧血、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明顯偏高,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貧血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由于貧血疾病臨床癥狀隱匿,所以臨床收治的絕大多數患者在確診前均有相當長的求診歷程,這也成為臨床治療效果受到影響的重要因素之一[4]。貧血治療不及時可能導致病情加重,正常生活與身體健康受到一定影響。機體在合成所需體物質缺乏的情況下會發生鐵代謝異常,身體處于長期缺鐵狀態,血紅蛋白無法合成,導致小細胞貧血進而誘發缺鐵性貧血。無法正常合成珠蛋白的地中海貧血屬遺傳性溶血貧血,在地中海貧血患者中有相當一部分患者無明顯癥狀表現。血液檢驗是臨床診斷貧血的重要手段,目前在許多基層醫院廣泛開展,其操作簡單,診斷準確率高,對不同類型貧血鑒別診斷有重要價值。通過分析患者血液檢驗結果相關指標水平變化差異對鑒別診斷不同類型貧血有著重要意義??陀^反映紅細胞體積大小異質程度的RDW對貧血病因分析與鑒別診斷有著重要意義。血液檢驗相關指標均低于對照組的只有缺鐵性貧血患者與地中海貧血患者,缺鐵性貧血與地中海貧血RDW均呈升高趨勢,MCHC、MCH、MCV均呈下降狀態,該類患者在嚴重缺鐵狀態下體內并存正常體積紅細胞與小紅細胞,僅依靠血液檢驗結果判定地中海貧血與缺鐵性貧血有失偏頗,血液檢驗結果基礎上結合其他特異性檢驗鑒別診斷以獲得準確診斷。但有一點值得臨床加注意即缺鐵性貧血有多個病理時期且病程相對較長。進入明顯缺鐵性貧血時期的缺鐵性貧血患者血紅蛋白呈持續降低趨勢,血紅蛋白形態改變,比積降低,紅細胞被外周血染紅且數量減少,缺鐵性貧血癥狀表現明顯。有癥狀的地中海貧血患者病程較長,存在溶血改變現象,患者MCV、MCHC、MCH指標水平在紅細胞再生數量不足的情況下明顯降低。以外周紅細胞、血紅蛋白、網織紅細胞不同程度減少,骨髓象幼小紅細胞生成受抑為主要表現的典型再生障礙性貧血臨床中非常少見,即便存在多數病例上述表現并無典型性,而RDW(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主要是反映紅細胞體積大小異質性的參數,如果人體通過血液分析儀測量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出現異常時,可能表示其存在不同的貧血類型,此時應該進一步對患者結合其他檢查進行分析,明確患者的貧血類型,故此RDW、MCV、MCHC、MCH指標水平以不明顯改變呈現[8]。
  綜上所述,MCV、MCHC、MCH、RDW指標水平測定對臨床不同類型貧血患者進行快速分類有著重要價值,在觀察各項指標水平變化的基礎上結合不同類型貧血發病原因與主要臨床表現即能做出正確判斷,但臨床上仍應該加以其他檢查如骨髓形態學檢查等加以確認診斷。
  參考文獻
  劉振江.貧血患者的血液檢驗結果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5,28(9):1240-1241.
  鄒清梅.對32例不同類型貧血患者血液檢驗結果的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4,12(21):44-45.
  覃素萍.貧血患者的血液檢驗結果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5,31(33):101-10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2385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