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檢驗與結果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探討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檢驗方法,并觀察檢驗結果。方法:選擇2017.1~2017.12收治的364例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182例采用微生物快速培養檢驗(甲組),另182例進行快速血清學檢驗(乙組),比較兩組檢驗情況。結果:乙組支原體炎性檢出率為20.9%(38/182),和甲組19.2%(35/182)相比,無明顯的差異(P>0.05);且伴隨患兒年齡的增長,微生物快速培養檢驗獲得的陽性率有升高趨勢。結論:和快速血清學檢驗相比,微生物快速培養檢驗相比用于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臨床檢測,有助于提升診斷的正確率。
  【關鍵詞】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臨床檢驗,結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R44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1-0-01
  小兒肺炎為兒科常見的一類呼吸道疾病,肺部病原菌感染、炎癥反應是本病主要特征,。支原體感染是促進肺炎疾病發生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肺炎患兒樣本總容量中,所占比例高達15.0%[1]。肺炎患兒若不能及時接受有效治療,就增加了扁桃體炎、咽喉炎等并發癥發生的風險,病情嚴重者可造成臟器損傷與功能障礙,嚴重影響小兒生命健康水平。提升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臨床診斷率,對優化疾病療效具有很大助益。并本次研究選擇80例肺炎支原體患兒,觀察不同檢驗方法的應用效果,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取2017.1~2017.12我院兒科收治的364例肺炎支原體患兒資料,所有病例入院時均有典型的呼吸道感染癥狀,肺部聽診有啰音,肺X線片檢查可發現肺部有片絮狀陰影,排除伴有他類感染性疾病及拒絕配合研究者。按照臨床檢驗方法的不同分為(甲組、乙組),每組各132例,甲組男女構成比為45:46,年齡6個月~11歲,病程9~40d。乙組男女構成比為47:44,年齡8個月~12歲,病程10~42d。兩組患者以上資料經比較,均無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甲組:給予微生物快速培養檢驗法,應用無菌棉簽在患兒的咽部、口腔中后部數次蘸取采集,把采集后的樣本放置在肺炎支原體鑒定培養基內,繼而放置進專用的培養箱中,恒溫(37℃)培養24h,觀察培養基顏色變化情況,若培養基的顏色呈透明黃色,則檢驗結果為陽性(+);若為紅色即未發生變化,則結果為陰性(-)。
  1.2.2 乙組:予以血清學檢驗法?;純涸谌朐旱?d晨起空腹抽取靜脈血,對血液進行分離處理后,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患者體中MP-IgM抗體。若MP-IgM抗體>1:160,則檢驗結果為陽性(+),否則為陰性(-),建議患兒于7d后再行檢查,檢查方法同上。
  1.3 統計學處理 用Excel.2007表格與spss20.0軟件包分別統計與處理實驗數據。經計算,若P<0.05,則提示差異有意義。
  2 結果
  2.1 支原體感染陽性檢出情況 甲組支原體感染檢出陽性者36例,乙組為38例,經比較,差異無明顯的統計意義(P>0.05)。
  2.2 微生物培養檢驗對不同年齡段患兒檢驗情況
  甲組80例患兒中,<3歲46例、3~8歲59例,8~12歲77例,陽性率分別為10.9%(5/46)、15.3%(9/59)、31.2%(24/77)。
  3 討論
  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是兒科常見呼吸道感染疾病之一,可并發肺實變、肺氣腫等嚴重病癥,幼兒及學齡兒童是本病高發群體,且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一年四季均可發病,春冬季是高發季節。飛沫是主要傳播媒介,發病通常是肺炎支原體經由口鼻,和上皮細胞膜受體相結合,并釋放一定量的過氧化氫,對纖毛與上皮細胞結構完整性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造成患兒出現頭痛、咳嗽、胸悶及乏力等多種病癥,若治療不及時或方法不當,可能會誘發腎炎、腦炎等多種病癥,甚至對生命安全性構成威脅。因為誘發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因素多樣且繁雜,臨床診斷中可產生誤診現象,故此為提升診斷結果的正確率,確?;颊呓邮芗皶r有效治療,實施正確有效的監測手段具有很大現實意義[2]。
  血清學檢測和微生物培養是檢測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常用方法。血清學檢驗采用間接酶聯免疫法原理,對血清內的肺炎支原體特異性抗體進行檢驗。該種方法血清用量少、對患者造成的創傷程度輕微,且具有快捷、簡易等特征,患者依從性較高。微生物培養在培養樣本期間,對其他類型細菌生長過程產生抑制,促進肺炎支原體分解、增殖進程,在培養期間,多數糖類會被分解成H+1,從而降低培養基pH值,根據指示劑顏色變化情況,判斷檢測結果的陰陽性。該檢測方法檢測快速,通常在4h內即可獲得結果。但酸性物、耐藥菌及口腔中食物殘渣等可能對培養結果產生影響。
  司徒溢薦[3]等選擇300例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為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150例,分別進行血清學檢測和微生物培養。結果表明,研究組患兒陽性檢出率為38%,高于對照組22%。司徒溢薦等得出采用微生物培養法檢驗肺炎支原體感染,取得的效果更加,陽性檢出率更高等結論。在本次研究中,乙組患兒陽性檢出率略高于甲組,且伴隨患兒年齡的增長,微生物培養法的檢出率有不斷上升的趨勢。由此可見,微生物快速培養檢驗相比用于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臨床檢測,有助于提升診斷的正確率,為疾病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可靠數據支持,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許昕.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臨床檢驗的診斷價值[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69):162-164.
  季楠.對比分析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診斷中微生物快速培養檢測和快速血清學檢驗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08):54-57.
  司徒溢薦, 馬敬偉, 溫卓輝.不同檢驗方法對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效果觀察[J].臨床醫學工程, 2017(10):123-12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2412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