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化護理干預對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療效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個性化護理干預對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療效的影響。方法 78例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39例。觀察組患兒實施個性化護理干預, 對照組患兒實施常規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兒干預后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經干預后, 觀察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4.87%,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9.49%,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1294, P=0.0421<0.05)。觀察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69%,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5.64%,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231, P=0.0334<0.05)。結論 對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實施個性化護理干預有利于提高治療效果, 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 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關鍵詞】 肺炎支原體感染;小兒;個性化護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1.089
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感染性呼吸道疾病, 該疾病主要是肺炎支原體感染所致, 患兒通常會有發熱、咳嗽、扁桃體發炎等癥狀[1]。近年來該疾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 不但會影響兒童的健康成長, 嚴重者甚至會對其生命安全造成影響。有研究表明, 結合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提高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治療效果。本研究旨在分析個性化護理干預對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療效的影響, 現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78例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43例, 女35例, 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39例。觀察組患兒中, 男21例, 女18例;年齡8個月~14歲, 平均年齡(7.35±2.42)歲;病程5~20 d, 平均病程(10.24±3.68)d。對照組患兒中, 男22例, 女17例;年齡7個月~14歲, 平均年齡(7.41±2.52)歲;病程4~24 d, 平均病程(10.25±4.73)d。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兒實施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患兒實施個性化護理干預, 具體內容如下。
1. 2. 1 心理干預 在治療過程中, 護理人員進行穿刺、抽血、注射等操作, 極易導致患兒產生恐懼、緊張等不良情緒, 并且一些家長由于對疾病的認知不足, 會產生焦慮等情緒, 護理人員需要主動地與患兒及其家屬保持溝通交流, 詳細地向其講解疾病相關知識, 鼓勵支持患兒, 緩解其不良情緒, 使之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情, 以便提高治療的配合度。
1. 2. 2 發熱護理 嚴密監測患兒呼吸、心率及體溫的變化情況。如果患兒的體溫變化幅度較大, 護理人員需要采用有效的降溫措施, 如溫水敷臉、冰敷頭部, 采用乙醇對其身體和腋窩進行擦拭等, 并且對持續高熱的患兒采用降溫藥物, 告知其多飲水, 若效果不甚理想, 可采用口服退熱藥物, 但由于此類藥物會導致患兒出現不良反應, 所以應盡可能地不使用此類藥物。
1. 2. 3 保持呼吸道通暢 護理人員按照醫囑對患兒進行霧化吸入, 并且治療結束后輕拍患兒背部, 這樣有利于患兒排痰。如果患兒有哭鬧情況, 需要穩定其情緒后再進行霧化吸入。指導患兒學會正確的排痰以及咳嗽方法, 并且結合變換體位、叩背等方式促進其分泌物的排出。對于年齡特別小的患兒在其飲食后, 采用溫水對其口腔進行清潔, 年齡稍大的患兒則需要早晚進行漱口。此外, 護理人員還需要仔細觀察其痰液的情況, 如較粘稠, 則可將室內濕度控制在50%~60%, 便于稀釋分泌物。在患兒用藥期間, 嚴密觀察是否有惡心、嘔吐、腹瀉、腹痛等不良反應。根據患兒的具體情況合理地調整輸液的速度, 防止其出現靜脈炎、心力衰竭等情況。
1. 2. 4 生活護理 指導患兒健康飲食, 囑咐多食用易消化、高營養的食物, 如果患兒出現呼吸困難或嚴重低氧伴心力衰竭等癥狀, 指導其在呼吸穩定后再進食。叮囑患兒多飲水, 便于其體溫保持平衡, 根據其實際情況指導患兒進行適量的戶外鍛煉, 使其自身機體免疫力得到提高。
1. 2. 5 叩背 指導患兒采取坐位或懷抱式體位, 使肺擴張得到改善, 降低出現肺部淤血的情況, 并且不斷地更換姿勢。對患兒胸背部進行叩擊時, 護理人員需要注意避開其乳房、肋骨和脊柱等部位, 叩擊時間為40 min/次左右[2]。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兒干預后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療效判定標準:①患兒呼吸和體溫恢復正常, 咳嗽得到顯著改善, 視為顯效;②患兒呼吸恢復正常, 體溫有所下降, 咳嗽癥狀有所改善, 視為有效;③患兒臨床癥狀未得到改善或病情惡化, 視為無效??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兒干預后治療效果比較 經干預后, 觀察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4.87%,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9.49%,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1294, P=0.0421<0.05)。見表1。
2. 2 兩組患兒干預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經干預后, 觀察組患兒干預后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69%,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5.64%,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231, P=0.0334<0.05)。見表2。
3 討論
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是一種常見的兒科疾病, 該疾病主要是由支原體感染所致, 臨床表現為發熱、咳嗽、頭痛、畏寒等, 并且累及到肺外器官, 如肝、心肌及腦膜等, 對患兒的生長發育造成了極大的影響[3]。有研究表明, 采用合理有效的護理措施干預能夠起到提高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治療效果的目的。個性化護理是一種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一對一的護理模式[4]。 本研究中, 觀察組患兒實施個性化護理, 通過對患兒進行心理護理, 緩解其不良情緒的發生, 增強治愈的信心, 提高治療的配合度;保持患兒呼吸道通暢, 確保其順利排痰, 減少不良發生的發生;生活護理能夠指導患兒健康飲食, 協助其進行適當的鍛煉, 提高患兒自身的抵抗力, 預防感染[5-10]。本研究旨在分析個性化護理干預對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療效的影響, 結果顯示, 經干預后, 觀察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4.87%,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9.49%,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1294, P=0.0421<0.05)。觀察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69%,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5.64%,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231, P=0.0334<0.05)。
綜上所述, 對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實施個性化護理干預有利于提高治療效果, 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 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莉, 馬榮偉. 個性化護理干預在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中的應用效果. 護理研究, 2017, 31(9):1143-1145.
[2] 譚曉輝. 個性化護理干預對小兒肺炎支原體患者治療效果及預后的影響.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6, 20(10):141-143.
[3] 陳英, 王玲玲, 韋翊. 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中個性化護理的應用效果.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4, 24(17):4366-4367.
[4] 陳涓. 個性化護理措施對小兒支氣管肺炎療效及預后的影響分析.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7, 21(4):149-151, 161.
[5] 徐莉, 趙小娟, 張宗菊. 個性化護理干預對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效果評價. 中國醫藥指南, 2013, 11(9):716-717.
[6] 陳娟, 菜東梅, 曹小川. 個性化護理聯合淚然滴眼液對青光眼濾過術后干眼癥的療效分析. 轉化醫學電子雜志, 2017, 4(8):27-28.
[7] 黃洪霞, 梁妃珠, 梁鋒, 呂冰. 個性化護理對小兒支原體肺炎的效果觀察. 實用臨床醫學, 2013, 14(4):107-109.
[8] 黃亞娟, 夏芳. 個性化護理干預對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療效的影響.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3, 22(26):2953-2954.
[9] 劉孝佐. 個性化護理干預對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療效的影響分析.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6, 16(40):242-243.
[10] 李光存. 個性化護理干預對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療效影響. 世界臨床醫學, 2016, 10(23):188.
[收稿日期:2018-10-1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81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