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非惡性血液疾病所致貧血相關臨床資料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通過對血液科住院的非惡性血液疾病所致的貧血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 探討常見的貧血發病狀況。方法 收集413例非惡性血液系統疾病所致貧血患者的臨床資料, 對其年齡分布、貧血程度、貧血類型以及貧血病因進行統計分析。結果 413例非惡性血液疾病所致貧血患者中, 男134例(32.45%), 女279例(67.55%), 女性貧血發病率明顯高于男性。發病年齡13~90歲, 發病年齡<50歲158例(38.26%), 50~70歲110例(26.63%), >70歲145例(35.11%), 以<50歲、>70歲患者所占比例較高。貧血程度屬于中重度貧血的人數為362例(87.65%), 所占比例較高。貧血類型主要有缺鐵性貧血(IDA)、巨幼紅細胞性貧血(MA)、慢性病貧血(ACD)、再生障礙性貧血(AA)、原因不明、溶血、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PNH), 其中發病率居前3位的貧血類型依次是:IDA230例(55.69%)、MA68例(16.46%)、ACD47例(11.38%), IDA所占比例明顯高于其他類型貧血。本研究中IDA發病原因中居前3位的依次是原因不明、慢性胃炎、消化道腫瘤;MA發病原因中居前3位的依次是原因不明、消化道腫瘤、慢性胃炎;ACD發病原因中居前3位的依次是消化道腫瘤、原因不明、其他慢性病。結論 非惡性血液疾病所致貧血的患者中, 女性貧血發病率明顯多于男性, 發病年齡在30歲以后發病率明顯增多, 且以中重度貧血為主, IDA所占比例明顯高于其它類型貧血。
  【關鍵詞】 非惡性血液疾病;貧血;發病狀況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2.109
  貧血影響著全球約33.00%人口, 嚴重威脅著人們的身心健康與生活[1]。貧血可引起全身各組織器官缺血缺氧, 同時, 貧血的病因復雜多樣, 貧血是血液系統疾病常見的臨床癥狀, 同時也是非血液系統疾病常見的血液學異常, 臨床各系統疾病均可引起貧血, 然而非血液系統疾病引起的貧血仍未引起臨床足夠重視, 常未能及時診治或者致誤診漏診, 甚至貽誤最佳治療時機。為減少漏診誤診和及時有效針對病因治療, 本文收集本院收治的非惡性血液疾病所致的413例貧血患者, 并對其相關臨床資料進行分析, 現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2013年1月~2017年5月413例因非惡性血液系統疾病所致住院貧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1. 2 方法 對患者進行詳細的病史詢問、體格檢查和病因學檢查。每位患者均進行血細胞分析、網織紅細胞計數、肝腎功能、血清鐵、總鐵結合率、血清鐵蛋白、葉酸、維生素B12檢測, 然后根據病情選擇甲狀腺功能、抗核抗體譜、腫瘤標志物、溶血方面等實驗室檢查, 腹部B超或CT等檢查, 必要時行骨髓細胞學、骨髓病理學、胃腸鏡等檢查, 女性患者行婦科超聲檢查。抽取患者清晨靜脈血, 置于EDTA抗凝管中, 應用血細胞檢測分類儀(美國Beckman Coulter公司)測定血紅蛋白。
  1. 3 觀察指標 對413例非惡性血液疾病所致貧血患者的年齡分布、貧血程度、貧血類型以及貧血病因進行分析。
  1. 4 判定標準 貧血診斷采用世界衛生組織(WHO)貧血診斷標準, 即在海平面水平, 成年男性血紅蛋白(Hb)<130 g/L, 成年女性(非妊娠)Hb<120 g/L, 孕婦Hb<110 g/L即為貧血。貧血程度、病因診斷參照國內外標準[2]:輕度貧血:Hb:女91~120 g/L, 男91~130 g/L;中度貧血:Hb 60~90 g/L;重度貧血:Hb 30~59 g/L;極重度貧血:Hb<30 g/L。常見不同類型貧血診斷標準分別為:IDA:血清鐵蛋白<12 μg/L或血清鐵<10.7 μmol/L(600 μg/L)且血清鐵蛋白<50 μg/L。MA:如血清葉酸水平<6.8 nmol/L(3 ng/ml)和(或)血清維生素B12水平<74 pmol/L(100 ng/ml)。ACD:如血清鐵<600 μg/L且血清鐵蛋白≥50 μg/L。以上標準均不符合者, 并且不符合其他疾病所致, 診斷為原因不明性貧血。
  2 結果
  413例非惡性血液疾病所致貧血患者中, 男134例(32.45%), 女279例(67.55%), 女性貧血發病率明顯高于男性。發病年齡13~90歲, 發病年齡<50歲158例(38.26%), 50~70歲110例(26.63%), >70歲145例(35.11%), 以<50歲、>70歲患者所占比例較高。貧血程度屬于中重度貧血的人數為362例(87.65%), 所占比例較高。貧血類型主要有IDA、MA、ACD、再生障礙性貧血(AA)、原因不明、溶血、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PNH), 其中發病率居前3位的貧血類型依次是:IDA230例(55.69%)、MA68例(16.46%)、ACD47例(11.38%), IDA所占比例明顯高于其他類型貧血。本研究中IDA發病原因中居前3位的依次是原因不明、慢性胃炎、消化道腫瘤;MA發病原因中居前3位的依次是原因不明、消化道腫瘤、慢性胃炎;ACD發病原因中居前3位的依次是消化道腫瘤、原因不明、其他慢性病。見圖1, 表1。
  3 討論
  貧血是一種癥狀, 不是獨立疾病, 各系統疾病均可以導致貧血, 因此尤其需要重視貧血病因的診斷。而且貧血可以影響人體各組織器官的功能, 輕者使患者日常生活受限、人們勞動能力下降, 重者危及生命, 應高度重視, 需盡早發現, 盡早到醫院診治。但在本研究中發現中重度貧血所占比例較高, 可見患者對貧血并不十分重視, 大多數患者認為其不影響工作和學習就不需要治療, 因此輕視病情, 貽誤治療時機[3]。本研究對貧血患者的年齡分布、貧血程度、貧血類型以及發病率居前3位貧血類型的貧血病因進行了分析, 患者發病年齡隨年齡增長有增多趨勢, 且在30歲以后明顯增多, 30~50歲有一發病高峰, 這和育齡期女性月經生育等致失血過多密切相關, 另一發病高峰在70歲以后, 考慮隨著年齡增長, 一些繼發性貧血增多有關。本研究中發現貧血的程度以中重度貧血為主, 分析可能與人們對輕度貧血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不積極入院治療有關。對入組患者所診斷的貧血類型統計分析結果表明, IDA所占比例明顯高于其他貧血。這也和大多的其他研究結果保持一致, 也和育齡期女性發病人數多相關聯[4]。在對本研究發病率居前3位的貧血類型患者的貧血病因進行分析表明, 引起疾病的病因大多由非血液系統疾病導致, 血液系統疾病大多可致貧血, 但非血液系統引起的貧血在臨床中亦占有很大的比例, 應引起臨床的高度重視。非血液系統引起的貧血病因復雜多樣, 本研究發現發病率居前3位的貧血類型分別是IDA、MA和ACD。IDA人數占貧血總人數的比例為55.69%(230/413), 這與其他相關研究一致[2], 其中約74.78%(172/230)為女性患者, 女性IDA發病原因中因明確月經量多所致約占22.67%(39/172), 較以往研究中比例有所下降[3]。雖然也有偏食、長期飲用濃茶、痔瘡出血、胃手術后等致鐵劑吸收減少等原因, 但本研究中IDA的貧血原因占前3位的依次是原因不明、慢性胃炎、消化道腫瘤。因有些患者未行腸鏡檢查, 仍不能排除腸道炎癥或其他原因致鐵劑吸收欠佳或鐵利用障礙有關, 因此, 本研究中消化道慢性炎癥致鐵劑吸收不良等因素占據IDA發病的主要因素。 在本研究非惡性血液系統疾病所致貧血病因中, 由胃腸道疾病引起者為重要病因, 胃腸道疾病引起貧血的原因有胃腸道失血、吸收不良、攝入不足等有關。如IDA、巨幼細胞性貧血、ACD大部分是由胃腸道疾病引起, 包括消化道腫瘤、消化性潰瘍、腸炎、腸道息肉、胃腸功能性疾病等。其中老年人貧血患者消化道腫瘤較多見, 應引起關注, 爭取早發現早治療[5]。另外原因不明貧血和診斷明確的某類型貧血病因不明臨床上也較多見, 需引起臨床足夠的重視。
  參考文獻
  [1] Kassebaum NJ , Jasrasaria R , Naghavi M , et al.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global anemia burden from 1990 to 2010. Blood, 2014, 123(5):615-624.
  [2] Guralnik JM, Eisenstaedt RS, Ferrueci L, et al. Prevalence of anemia in persons 65 years and older in the United States:evidence for a high rate of unexplained anemia.Blood, 2004, 104(8):2263-2268.
  [3] 寧尚勇, 李寧華, 韓曉燕, 等. 北京城區老年人血細胞計數增齡變化及變化范圍的調查. 中華老年醫學雜志, 2014, 33(11):1227-1230.
  [4] 林果為. 貧血//張之南, 沈悌. 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 第3版.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7:1-4.
  [5] Hsu CY, McCulloch CE, Curhan GC.Epidemiology of anemia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 among adults in the United States: results from the Third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J Am Soc Nephrol,2002,13(2):504-510.
  [收稿日期:2018-05-2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835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