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的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英語教師在教學理念和教學策略方式上有了很大的轉變,英語課堂教學也產生了巨大變化,交際教學法、情境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等走入英語課堂,聽、說、讀、寫等技能訓練成為教學重心。在此背景下,高中英語語法是否還有必要教、該怎么教,就成了一個頗有爭議的話題。本文就當前高中英語語法教學方面的現狀進行了反思,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語法教學;現狀反思;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1-0045
  一、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的現狀
   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英語教師在教學理念和教學策略方式上有了很大的轉變,英語課堂教學也產生了巨大變化。新課程改革更加關注學生的發展,更加注重“以人為本”。然而,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方面,還存在不少爭論與誤區。
   1. 語法教學的必要性爭論
   有人認為,學習語言就是為了交際,關注語法就妨礙了交際的進行。實際上,語法是語言的組織規律,是語言的結構形式,“不依規矩,不成方圓”,因此,語法教學仍然是有必要的。
   按照《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的規定,語言知識是高中英語課程內容的六個要素之一,涵蓋語音知識、詞匯知識、語法知識、語篇知識和語用知識,是構成語言能力的重要基礎?;A語法作為語言知識中五大組成部分之一,是為培養語言技能服務的。在語言使用中,語法知識是“形式——意義——使用”的統一體,與語音、詞匯、語篇和語用知識緊密相連,直接影響語言理解和表達的準確性和得體性。因此,語法教學必定是高中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 語法教學的兩個極端表現
   表現一:過分重視語法知識點的講授和訓練。盡管新課程改革帶來了教育觀念的更新、教學方式的變化。但是,仍然有不少教師在英語課上還是不厭其煩地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語法知識的傳授上,把活生生的語言材料變成干巴巴的語言點,把一條條語法規則填鴨式地灌輸給學生,違背了語言學習規律。
   表現二:過分“淡化”語法教學。在交際教學法的影響下,有些教師認為只要交際雙方能溝通,語法運用的對錯是無關緊要的。甚至有些青年教師對英語語法知識掌握不透,對語法教學的理念和方法研究不深,從而使有效的中學英語語法教學“淡化到無”。結果,盡管部分學生的英語口頭表達能力有所提高,但由于語言基礎知識掌握不牢,不能用準確、得體的標準英語進行口頭表達。在書面表達中,問題尤其嚴重,如不加以規范,不利于學生英語學習的可持續發展。
   3. 語法教學科研的滯后
   目前英語語法教學的教科研是極其滯后的。不少地方招聘新教師面試都要求上閱讀課,沒見過要求上語法課的。很多教師上公開課時也都不愿意上語法課,怕被人認為在當今新課改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還在上語法課是落伍的。
   二、解決思路
   2017版《新課標》提出:學習策略主要指學生為促進語言學習和語言運用而采取的各種行動和步驟。學習策略的使用表現為學生在語言學習和運用的活動中,受問題意識的驅動而采取的調控和管理自己學習過程的學習行為。學習策略主要包括: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交際策略和情感策略。
   針對目前語法教學存在的問題,筆者以自己的教學過程為例,提出幾點看法,以拋磚引玉,求教于方家。我認為語法教學過程應做到以下幾點。
   1. 巧妙導入,激發興趣,做好鋪墊
   導入是課堂的起始環節,是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生興趣、明確學習目的和建立知識聯系的教學活動方式。英語語法課仍然需要巧妙導入,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北師大版高中英語模塊五Unit 13第三課Making Guesses about people是關于表示猜測的情態動詞的學習,在上課時,筆者先用課件展示幾張圖片,畫面內容為兩個人在看電視新聞并對新聞中播報有人失蹤的消息進行討論的情景,然后筆者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而后讓學生閱讀兩遍課文。
   Q1: What does A think of her French teacher?
   S1: I think my French teacher might know one of them.
   Q2: How does B think the lost students feel?
   S2: They must be so frightened.
   Q3: Why did they get lost?
   S3: They may have been separated from others, or they might have fallen behind and taken the wrong path.
   ……
   回答完問題后筆者讓學生認真觀察答句中的情態動詞,并提出今天要學習的內容——表示推測的情態動詞(must, can’t, may, might, could)。
   2. 深入探究,不斷嘗試,找尋規律
   通過以上的過程,學生知道了情態動詞must, can’t, may, might, could可以表示推測,那么這些情態動詞是怎么表示推測的呢?有什么規律呢?此時我們是否應該直接把語法書上的規則一古腦兒將給學生去聽呢?筆者認為這樣做是不合適的。
   2017版《新課標》提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其中,學習能力指學生積極運用和主動調適英語學習策略、拓寬英語學習渠道、努力提升英語學習效率的意識和能力。學習能力構成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條件。    在實踐中,筆者給學生提了兩個問題:(1)為什么會有這么多情態動詞表示推測,有什么差異嗎?(2)為什么會有“情態動詞+be/動詞原形”和“情態動詞+have+過去分詞”兩種形式?有什么差異呢?
   在這兩個問題的指引下,并配合筆者給出的更多的例句,學生很快發現了問題所在:首先各個情態動詞所表示的語氣和把握度是不一樣的,其中must最強,might最弱;其次,“情態動詞+be/動詞原形”表示對現在或將來情況的推測,而“情態動詞+have+過去分詞”表示對過去情況的推測。
   至此,似乎問題全解決了,然而筆者又提出了新的問題:那么我們要如何表示否定的推測?又如何表示疑問?學生初中就學過了如何把肯定句變成否定句和疑問句,所以他們都毫不猶豫地作出了回答。不出所料,大部分學生都寫出了“They mustn’t be frightened.”和“Must they be frightened?”這樣的句子。此時筆者才指出學生的錯誤:在表示推測時,must的疑問式應該是can,否定式一般用can’t。
   3. 及時操練,當場鞏固,適當延伸
   2017版《新課標》指出:高中階段英語語法知識的學習是義務教育階段語法學習的延伸和繼續,應在更加豐富的語境中通過各種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進一步鞏固和恰當運用義務教育階段所學的語法知識,學會在語境中理解和運用新的語法知識,進一步發展英語語法意識。
   筆者選取了教科書中的練習10、11讓學生做,通過自己先做示范,再請兩位成績較好的學生做示范,而后讓學生分四人一組討論(因課堂時間關系,每組學生只選一幅畫,并確保每一幅畫都至少有一個小組來做),然后落實到筆頭,就每幅畫寫三五個含有表推測的情態動詞的句子,再讓學生兩人一組把這些句子改造成對話的形式,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4. 巧用母語,適當對比,進行遷移
   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在英語課堂上盡量多說英語。然而有些教師片面將它理解為在課堂上不說漢語。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漢語語法普遍性規則,發揮已有的母語資源優勢;善于對母語與外語進行比較,找出兩種語言在語法現象上的相同點與不同點,把相同點作為講解的重點,把不同之處作為教學的難點,予以重視。積極利用語法知識的正遷移,注意避免其負遷移。
   總之,教學要真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在投身各種活動中自我發現。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過程中,積極參與學習、樂于表現自己、敢于嘗試探索,就能極大地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尤其是在語法課——一種原本枯燥無味、理論多的課堂中,這種教學不僅能幫助學生掌握語法知識,更能有效激活課堂。
  參考文獻:
  [1] 周文筑.新課程下的中學英語語法教學[J].中學外語教與學,2006(7).
  [2] 徐 龍.新課程背景下應加強高中英語語法教學[J].中學外語教與學,2006(6).
 ?。ㄗ髡邌挝唬焊=ㄊ“蚕h安溪第一中學 36240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361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