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體系的不斷改革,素質教育對初中教育也提出了全新的教育標準和要求,即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文化教育,同時更要重視素質教育,強化學生的創新能力與思維能力,從而切實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在新時期的教育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將歷史知識傳授給學生,更應該培養學生良好的問題意識,從而有效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然而,縱觀當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現狀,在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方面上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筆者將結合現階段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現狀,對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展開具體分析,希望能夠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問題意識;培養策略
  前言:自新課程改革被提出以來,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提出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等能力??梢姡诋斚鲁踔袣v史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問題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并充分發揮出自身的自主作用,從而形成一定的創造性思維。然而,在當下初中歷史教學中,依然存在一定教師占據著課堂教學主體的位置,這樣不單單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阻礙了學生創新思維以及問題意識的形成。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如何有效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培養學生良好的問題意識,已成為一項十分重要的問題。
  一、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對于師生關系而言,即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前形成的一種相互關系。以教育實踐意義分析,平等、民主是當下師生關系的根本特征[1]。為了實現和諧教育,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重要的前提和基本,而這種和諧的師生關系需要教師與學生都能夠將對方當成平等的主體,特別是教師,則更應該尊重每一位學生,并以平等的態度對待他們,正確處理好自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之間的關系。而真正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并非僅僅只是將其作為中心,而是應該遵循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盡量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因此,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只有認清自己在教學當中的位置,以民主、合作的方式代替原本對課堂教學的控制,才能夠真正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敢想、敢說、敢問,并最終形成良好的問題意識。
  二、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
  大量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只有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氣氛當中,才能夠獲得個性化的發展,并得到問題意識的培養[2]。相反的,如果學生處在壓抑且緊張的學習氛圍當中,其個性化發展就會受到一定抑制,同時逐漸喪失對歷史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問題意識到培養受到極大的影響。與此同時,教師還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利用批判性的視角看待歷史知識,以此強化學生的批判意識,即不盲目的隨從,并且能夠勇于向權威提出質疑,進而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同時形成良好的問題意識。
  例如,當課堂教學進行到初中歷史部編版教材八年級上關于《戊戌變法》一課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結合教材上的內容借助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相關歷史資料,以此培養學生良好的歷史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到維新變法發生的政治、社會以及經濟等原因,同時對比社會各界對梁啟超、康有為變法的反應,深化學生對變法失敗的認識。教師也可以適當拓展教學內容,并提出問題讓學生自主思考:變法的實施有利于哪個階級,得到了哪些人的擁護?變法觸動了哪些人的利益?學生通過對歷史資料的分析,同時結合自己的看法,在彼此交流與討論中得出了最終的結論??梢?,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且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能夠更加輕松的得到問題意識的提升。
  三、設置疑惑和障礙引導學生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想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問題意識,除了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氣氛之外,教師還應該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為學生設置一定的疑惑和障礙,以此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并提出問題,再通過對問題的分析與探究最終使問題得到解決。首先,在學習新知識之前,學生通常會對知識存在極強的好奇心,倘若教師能夠在課前實施正確的引導,并設置一定的疑惑和障礙,為接下來的學習埋下伏筆,就會激發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會更容易接受這些新知識。而學生則根據教師的教學安排,一步步發現學習障礙,并通過探究解決問題[3]。其次,教師應該給予學生足夠的自主探究時間,使學生能夠在發現問題之后,通過自己的實踐思考以及與學生或者教師的溝通和交流之中,使問題得到解決。這樣,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才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進而形成良好的問題意識。
  例如,當課堂教學進行到初中歷史部編版教材八年級上關于《五四運動》一課相關教學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在課程導入環節簡答提出一定的學習目標,是什么引發了五四運動的爆發,它的經過、結果以及歷史意義分別是什么?帶著這些問題,教師開展新課程的講解,學生在聽課的同時,也在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且能夠在問題之上略作延伸,并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么民主革命有新、舊之分,兩者之間有什么區別?”順著教師的思路,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就能夠逐漸對比出新舊民主革命的區別,同時也到了分析能力的發展??梢姡處熗ㄟ^在教學中設置一定的疑惑和障礙,能夠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通過不斷的努力有效的解決問題,不僅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問題意識的發展。
  結論:綜上所述,在新時期的教育背景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主要以素質教育作為教學大綱,并遵照新課改提出的要求開展教學活動,旨在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思維能力。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通過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設置疑惑和障礙引導學生等方式,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其思維能力得到一定的發展。問題意識的培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多一點耐心,并能夠在教學中不斷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學方式,以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問題意識與創造性思維,進而使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洪立國.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措施探討[J].亞太教育,2016(20):166.
  [2]于連英.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J].文教資料,2015(33):179-180.
  [3]封志軍.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J].學周刊,2014(26):14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455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