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保定市工業遺存再生利用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對一些工業遺存建筑進行改造或再利用,近些年來這個問題備受人們的關注,工業遺存主要是指老舊工業廠區等。在工業廠區中,為環境保護起到積極作用的就是廠區中的“關停并轉”,這不僅致使社會資源得到了節約,也得益于資源循環得以利用。對工業遺存的重視目前為全世界的一種文化潮流,現在很多的新建筑就是由以前的老工廠和廢棄的倉庫改造而成的,如博物館、電影院等,這些都是屬于文化體育設施或者是一些商業設施。這依賴于建筑師們的精心設計和非凡的想象力,能夠利用工業遺存,化腐朽為神奇,對原有的資源加以利用改造,創造出別具一格富有時代氣息的新建筑,致使獨特的文化氣息孕育而生,讓一個城市煥發青春的活力,昨天輝煌燦爛,今天更具美麗獨特。本文從保定市工業遺存的現狀出發,旨在論述其再生利用的研究對策。
  關鍵詞:工業遺存;中國文化;資源;循環;再利用
  引言:工業遺存是中國工業文化的重要表征,承載著城市近現代化發展過程中的文化歷史景觀和記憶。認定、保護有價值、有特點的工業遺存,并加以合理再生利用,對保存歷史記憶、傳承創業精神、改變"千篇一律"的城市面孔、保持生機勃勃的城市特色,具有特殊意義。1956年,保定市列入國家第二個五年計劃重點發展城市之一,作為河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必須重新規劃城市的發展。中央派來眾多專家參與規劃,當時清華大學的吳良鏞參與其中。當年規劃了建設路(樂凱大街)以西為工業區,建設了涵蓋發電、造紙、鑄機、變壓器、膠片、蓄電池、棉紡、化纖在內的“西郊八大廠”,中央直屬企業。此外,我市還有新中國面粉廠、曲陽先鋒機械廠、惠陽廠等老工業遺存,如今,很多原有的大型生產機械依舊陳列在老廠區原位。徜徉于內,人們仿佛還能聽見當年熱火朝天的車間里機器的轟鳴,不僅能夠了解我市工業發展歷程,亦能一窺新中國工業發展軌跡。在《全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規劃》中,保定市被納入國家規劃范圍,享受國家政策支持。從保定整體的規劃和文化創意角度考慮,重視工業遺存的整體性規劃開發利用,把工業遺存當做可以轉換的文化資源,打造保定特有的工業遺存特色,進而實現生機無限的工業遺存開發效應。
  1.工業遺產及工業遺存的相關概念
  1.1 工業遺產相關概念
  凡為工業活動所造建筑與結構、此類建筑與結構中所含工藝和工具以及這類建筑與結構所處城鎮與景觀、以及其所有其他物質和非物質表現,均具備至關重要的意義。
  工業遺產包括具有歷史、技術、社會、建筑或科學價值的工業文化遺跡,包括建筑和機械,-廠房,生產作坊和工廠礦場以及加工提煉遺址,倉庫貨棧,生產、轉換和使用的場所,交通運輸及其基礎設施以及用于住所、宗教崇拜或教育等和工業相關的社會活動場所?!?由此可以看到工業遺產無論在時間方面、范圍方面還是內容方面,都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外延。
  1.2 工業遺存相關概念
  工業遺存,其主要是指廠房、礦用地等建筑,這些建筑主要是在工業革命開始以來所建造的,旨在滿足生產、交通等工業生產流程而建造的場所或建筑物。工業文明遺產就是工業遺產,其具有一定的歷史、科學技術、建筑等價值。工業遺產也包括相關建筑、機械、礦區等。其中也包括與工業密切相關的一些社會活動場所,如工人住宅及其教育設備等。
  2.工業遺存的研究范圍、對象及其價值
  2.1 工業遺存的范圍
  工業遺存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具體如下:廣義的工業遺存主要是指工業發展及其相關聯的遺存,如交通、商貿及其相關的社會事業等。還包括全新的技術、全新的材料加以改進后和社會工程領域相關的成就,其中包括運河、鐵路、橋梁等交通設施及其能源的相關場所;狹義的工業遺存主要是指物質遺存,主要包括生產區、由工業類型的產業所涉及到的各種建筑物及其附屬設施。
  2.2 工業遺存的對象
  工業遺存所要研究的對象來自于三個方面,具體分別如下:①不可移動的遺存:該部分的工業遺存是不能移動的,其中包括生產用的車間、開礦采礦用的礦山、各種作坊、倉庫及各種大型的生產設備等;②可移動的遺存:該部分的工業遺存不是固定的,而是可移動的,如生產的產品、工具、辦公用品、合同、商標及其科研圖書資料等;③非物質遺存:該部分的工業遺存主要包括企業文化、工藝的制作流程等。
  2.3 工業遺存的價值
  工業遺存是具有歷史價值、技術價值、社會意義的文化遺存,包括其中的建筑物和相關的工廠車間、機械設備、倉庫店鋪、配套的場所、交通基礎設施等,越是年輕的遺存,消失的速度越快,在城市現代化進程中,工業遺存消失的速度,其實比古遺址、古村落、古建筑的消失速度還要快。工業建筑遺產或屬"無意為之"的文物,建造之初,并未考慮長久保存與文化意義的流傳。但在長期使用之后,由于觀念轉變,其中一些結構與建筑成為被欣賞的對象。工業遺存盡管在法律層面尚未得到相應的承認,但是當這些建筑與結構在人們的觀念里一旦被認為是值得保存的東西,其就會成為工業建筑遺產。而在具體的遺產化過程中,工業遺存也面臨多重利益相關者對它的命運決策,選擇遺產的標準則體現了選擇主體對于工業遺產的價值序列判斷。
  3.保定工業遺存保護現存的問題
  人們對于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遺存作為文化遺產進行保護,這是人們長期以來養成的習慣,但在建筑領域,人們的保護意識缺乏,尤其是對工業遺產,幾乎不能得到人們的認同和辦法,人們還尚未意識到其中蘊含的價值與意義。近年來,我國越來越重視對工業遺存的保護了,在全國各地也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普及,但我國因為對工業遺存的保護起步較晚,相關的法律法規還尚不健全,因此我國對工業遺產的保護還不到位,雖然我國對遺產的保護所具有的模式和國外基本一致,但我國在工業遺產的保護和利用中存在很多的問題,其中有政策策略性的,也有規劃以及設計施工等技術性的。有些問題制約了遺產的保護和利用,有些破壞了遺產保護的原則,也失去了其最初的發展目的。其中政策策略上:存在工業遺產本身活化利用的制約性;發展產業的選擇問題,政策和法規的不健全;經濟社會利益的不平衡;公眾參與工業遺產的程度不高等,以及技術上的主要有:外部環境改造不足;表皮更新不合理;建筑遺產的改擴建;細部改造設計不合適等。工業遺產建筑設計之除就是為滿足工業生產的需求,所以其用地環境、結構、地基等一系列的因素對改造都有一定的制約性。   4.保定市工業遺存保護建議
  4.1提升遺產保護力度
  工業遺產的保護和活化利用涉及到政府、開發商、工業遺產的產權所有者、居民、規劃建設人員等等。首先,做好摸清家底工作,對工業遺產資源進行詳盡的普查、分類、評價;健全工業遺產的管理體系,采用分級、分層次的管理模式,明確工業遺產的保護和修復的責任和權利范圍;其次,遺產的保護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進行規范性的指導和限制,加大保護力度,依據法律法規實施工業遺產保護;最后,在全社會加強各種工業遺產保護的宣傳與教育,形成保護工業遺產資源的觀念,營造全社會都來重視保護改造工業遺產的氛圍。
  4.2多元化的遺產保護及利用模式
  在保定市遺產保護中,拓寬工業遺產保護與再利用的方法與途徑,在保護好現狀特色的同時,盡可能挖掘其使用功能。如主題博物館模式、公共休憩空間模式、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模式、工業博覽和商務旅游開發模式、綜合開發模式等。比如保定的棉紡廠,場內有不少留存完好的老式設備、零件等,化纖廠也有比較完整的廠房,完全可以改造為創業平臺或者開發博物館項目,或者成規模的租用和改造,逐步發展為藝術中心、藝術家工作室、設計公司等。
  4.3 遵循原真性原則
  在保定市,對工業遺存進行改造,既不要進行過度、隨意的拆建及更改,也不要過度地進行裝飾,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原建筑的風貌和韻味,要充分地對原建筑的結構進行尊重。對新的功能,要合理進行設計、要合理進行賦予,要使得改建后的建筑和原有的建筑產生一種內在的共鳴。尤其是在對建筑小品進行改造和設計中,應該對原來具備的殘骸進行保留,如可利用的室外樓梯等,可最大程度上體現出對歷史的延續,嚴格對新和舊進行處理,采用新舊對比的方式,把處在不同時期的建筑元素融合在一起,但兩種元素具有較為清晰的界限,能夠產生碰撞和對比,進一步將時代的變遷加以體現,凸顯歷史韻味。
  比如保定市樂凱膠片廠,該廠全稱由于隸屬關系變化而多次發生變化,從研制出黑白電影正片到批量生產水溶性彩色電影正片,到樂凱膠卷,可以將這個傳統老工廠成功轉型為一家高品質的文化創意園區。比如可以利用廢棄的黑白膠片車間,建成膠片博物館、底片修復中心、電影博物館、底片代存中心等,將文化性與功能性相結合,打造亮點。
  4.4 對工業遺存的價值要充分挖掘
  發現工業遺存的價值,對工業遺存進行改造和再利用,無論改造和設計的方式方法如何?都應該對工業遺存的價值給予展現,挖掘其蘊含的獨特價值,可在此基礎上,進行適當的藝術加工。加工的同時,不僅要嚴格控制改造時的力度,也要對改造時的深度進行把控,以免造成建筑性的破壞。比如在保定市的老工業遺存中,面粉廠的制粉大樓保存基本完好,建筑內部的柱子、墻面依然很堅固,周圍是軍民區和商業街,可以開發出來起到很好的宣傳作用。
  4.5 對空間進行合理地利用
  非凡的工業尺度為工業遺存的最為典型的特征。一般而言,這種特征不僅僅是工業廠區的平面上具有的,在其空間上也具備這樣特性。這種尺度具有一種尋常的滄桑感,具有較為宏偉的氣質,給人造成視覺上的沖擊感,形成和以往不同的感官刺激和感受。保定西郊八大廠融入了近50萬保定人當年的情感,可以將廠區閑置土地建設成城市公園,成為這個龐大人群的情感托付之地,形成盡量尊重場地原貌和歷史,又尊重自然、大力發展綠色建筑的“西郊記憶園區”,既能滿足城市對休閑娛樂的要求,又能體現飽滿的舊工業情懷。
  5.結語
  保定的工業遺存形式多樣,歷史文化內涵豐富,是一筆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工業遺產見證了中國工業化時代的進程,通過對工業遺產的保護和再利用,可全面提升其歷史文化價值和環境品質,在新的城市空間里延續工業文化記憶。
  參考文獻:
  [1]謝滌湘, 陳惠琪, 鄧雅雯. 工業遺產再利用背景下的文化創意產業園規劃研究[J]. 工業建筑, 2013, (3).
  [2]陽建強, 羅超. 廣州珠江后航道洋行碼頭倉庫區的保護與再發展[C]// 200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 2008.
  [3]王霖,張苒,李慧蓉. 城市設計中的歷史文化保護策略與設計手法探索[J]. 規劃師, 2010,26( 7) .
  2018年度河北省黨校系統科研項目結項論文。
  作者簡介:熊英,1978.02.16,女,漢族,籍貫:江西南昌,學歷:研究生,職稱:副教授,研究方向:黨史黨建,單位:中共保定市委黨校。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487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