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公交系統發展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提要] 交通運輸部于《城市公共交通“十三五”發展綱要》中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適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求的現代化城市公共交通體系。本文以古城保定為例,采用SWOT分析方法,從保定城區公共交通中公交車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四個方面分析保定公交車發展現狀和面臨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為構建綠色、和諧、文明出行提供具體規劃。
關鍵詞:保定;城市交通;公交發展;綠色出行
中圖分類號:F57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9年4月1日
城市公交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統的重要環節,尤其在以公交車為主要公共交通工具的保定市區,公交系統的發展決定了保定市公共交通體系的構建方式與和諧城市的發展。本文以保定公交行車系統為例,探索如何在城市發展規劃中,把公共交通的建設管理好,為居民出行提供更加便捷、舒適、準時的服務,實現和諧綠色城市建設目標。
一、保定市公交發展現狀
(一)保定市概況。地處太行山東麓,冀中平原西部的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北鄰北京、張家口,東接廊坊和滄州,南與石家莊、衡水相連,西部則和山西省接壤,更是千年大計“雄安”所在市。交通便利,直接可達首都機場、石家莊正定國際機場及天津、秦皇島、黃驊等海港,因此在京津冀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理位置。為了京津冀協調發展,構建完善的保定市城市公共交通系統勢在必行。
(二)保定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完善。保定道路網路為井字型快速路骨架,干路網則呈九縱九橫模式,其中西二環、東三環、北二環和南二環為快速路。城市主干路總長約170km,次干路總長約208km。中心城區道路全長459.5km,城市道路網密度約為3.28公里/平方公里,基本形成了“六縱六橫一環”的主干道路網骨架。在整個城市道路建設方面,新劃得的清苑區、徐水區、滿城區快速融入主城區,計劃逐步形成城市立體交通體系。
(三)保定市公交發展現狀。保定公交總公司于1963年建立,擁有運營車輛1,357臺,共經營72條公交客運線路,學生專線8條,定制公交線路10條,線路總長達1,023.2公里,職工人數2,000余人,客運量每天達40余萬人次。市政府在1996年成功推行了無人售票體制,并于2001年1月1日實行了IC卡電子收費,提高了公交科技含量和保定市文明乘車程度。2018年1月5日起全面實現京津冀一卡通乘車。
二、保定市公交發展SWOT分析
(一)優勢分析
1、人群優勢。2015年保定總人口為983.4萬,其中選擇公交出行方式的人數為474.05萬,占總人數的48.2%;2018年保定市總人口數為1,034.9萬,選擇公交出行方式的人數為606.49萬,占總人數的67.3%。目前,保定市擁有大學14所、小學初中高中50余所,高校眾多,教學資源豐富,教師學生等人數龐大。公交憑借其自身價格低廉、可承載人數多等眾多優點,在保定市交通工具的選擇中脫穎而出,成為連接各大高校、車站、商場之間的橋梁。而隨著經濟發展和綠色出行觀念,選擇公交出行的居民數量將持續上升。
2、政策優勢。保定市政府對公交出行提供大量的政策支持和資金補貼,城市公交作為城市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濟效果不單以經濟效益為目標,還注重社會收益,屬于公益性企業,政府對其基于政策支持和資金幫助,助力公共出行服務,建構完善的城市公交體系,對于企業發生的政策性虧損,政府予以資金補貼。此外對于道路擁堵問題,政府實施限制購買車輛數量、限號出行的方式減少行駛數量,并且實行高峰期公交免費、投放大量共享單車等措施,鼓勵居民綠色出行。
(二)劣勢分析
1、基礎設施建設薄弱。保定城歷史悠久,文化深厚,隨之而來的歷史遺留問題也相對突出。保定市新城區和舊城區之間基礎設施差距較大,老城區公共交通基礎設施相對比較薄弱,并且難以有效率修正。主要問題有道路建設錯綜復雜、古城區道路通行能力弱、生活性巷道通達性差、火車舊軌與城內交通主干路交錯、新舊道路搭接不順暢等。道路翻修涉及方面較多且工作量大,持續時間長,并且長時間的施工禁止道路通行加劇了交通阻塞問題,使得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難以高效率完善。
2、公交服務系統更新不及時?,F行的公交服務系統不足以應對現有的居民需求,如公交站點線路重復、城市郊區等邊遠地區難以到達、線路搭配不均衡、公交網絡更新不及時,線路南北不均衡等問題急需改進與加強管理。在車牌提示上也缺乏電子提示等設備,造成候車人等車時間不確定、車輛不確定等問題;而在支付服務系統方面也有所欠缺,難以實行統一的一卡通管理,并且在移動支付方面與我國其他城市相比脫節落后嚴重,并未將國民度高的移動支付方式納入其支付體系,導致居民公交出行支付困難。
(三)機遇分析
1、保定市城市建設逐步完善。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保定市城市建設以及“雄安”新區的崛起對保定的輻射影響愈加增大,對保定市公共交通系統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也逐漸加強。保定市政府對城市道路交通系統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城市網路的優化與級配結構升級,城市“斷頭路”改建與照明設施建設,對保定市的公共交通大力發展、提高公共交通分擔率,起到了關鍵性作用。2018年保定市政府投資近10億元對城市內主干道進行建設,計劃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斷頭路全部消除,中心城區公交站點500米內全覆蓋,大城市公共交通分擔率達到30%以上,中小城市達到20%以上。
2、智能公交系統發展迅速。依托“互聯網+公交出行”的智能公交系統逐漸升級普及,惠及民眾,使得居民出行更方便快捷。智能公交系統(APTS)在現有的智能交通上實現了包括公交車輛動態監控、實時調度、科學管理等功能,具有較高的服務水平,逐漸滿足居民日漸增長的服務需求。經過幾年的發展和與當地情況的配合,智能公交系統在保定初見成效。而隨著保定城市建設與技術發展以及服務民眾意識的增強,智能公交體系發展更加完善,更能貼切保定城市道路體系,更符合保定居民需求。 (四)威脅分析
1、私人交通威脅。隨著經濟發展、市場的不斷擴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出行更注重舒適度和自由度。而隨著私家車進入每一戶家庭,城市的機動化日益顯著。巨大的私家車市場無疑擠占了公交車的發展空間,給公共交通帶來一定的威脅。據2017年統計,在機動車擁有數量方面,保定市的汽車保有量為217萬輛,而家用轎車數量突破50萬輛,以保定市中心城區人口數量120萬人計算,平均不到3個人就擁有1輛汽車。并且私家車數量增幅速度逐年攀升。
2、人才流失威脅。據調查顯示,保定市公交總公司半數以上的職員年齡在30~45歲之間,年輕力量薄弱,新生力量不愿加入公交行業的現象屢見不鮮;且職員的經驗性較強,技術性較弱,公司缺乏專業的技術型人才。而原因一是公交公司待遇與其他交通公司相比普遍較低;二是保定市公交公司缺乏針對人才特點的薪酬結構和激勵措施,無法吸引和留住技術型人才。保定市公交總公司人才的稀缺性極大地制約了保定市公交的進一步發展。
三、保定市公交發展建議
(一)徹底落實公交優先的發展理念。國內外的實踐經驗表明,城市中公交優先對于解決交通擁堵問題,保障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以及構建綠色和諧城市有著重要意義,而我國早于2004年就提出了《關于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見》。保定已于2018年榮升為二線城市,城區的相應硬件設施逐漸完善與升級,“公交優先”更應體現在城市發展建設之中。政府應完善“公交優先”的法律與制度,解決制約公共交通發展的根本問題。保證在城鎮化的迅速發展下,“公交優先”工作從行業層面提升至城市發展戰略層面。
(二)完善城區基礎設施建設。保定城市內相應的硬件設施在逐漸升級和完善,而保定市古城區屬于歷史保護街道,在大規模的軌道交通建設等大面積的工程下,古城區仍是交通路線的主要部分,因此對古城區基礎設施建設更要因地制宜,建設交通網絡要注重其線路優化和密度均勻,切實保護文物,服務民眾。注重站點之間的距離,根據居民乘車習慣與密集程度進行基礎設施的更新與完善,在原有的基礎上減少直線型公交線路,針對次干路、支路缺乏管理、通暢性差等問題,完善公交系統的基礎設施。
(三)優化公交服務細節。優化公交系統軟件、硬件服務性能,優化公交線路,做到因地制宜的疏密合理,時間規劃合理,避免資源浪費和資源稀缺并存現象;公交線路搭配合理,覆蓋城區全部范圍;升級公交內部服務系統,統一乘車卡,開通全民通用的線上支付,使居民付費方便;提升公交的可達速度降低乘客出行等待時間,并且降低乘車擁擠程度;在候車站臺鋪設電子提示牌,方便乘客候車;打造文明和諧的公交氛圍,引導乘客候車、上下車做到禮貌有序,發展文明乘車、禮貌咨詢、和諧的乘車環境。
(四)培養專業人才。完善公交公司內部管理機制,提升薪酬與激勵機制,吸引高素質人才,構建有能力的公司管理層,完善公司運行,提升公司服務水準,開拓公司前景。加強基層人員關懷,加強基層人員凝聚力與上進心,加強基層人員行為規范。政府出資培育新型技術基層,開展公交系統職業培訓,提升技術、素質素養,讓文明公交真正的實現,促進保定公交系統的水平提升。積極與職業教育學校合作,使更多的大專、職業學校學生接受正規職業培訓,提升系統知識與職業素養,為公交系統提供對口高素質人才。
主要參考文獻:
[1]張韓晗.保定市公交車服務調查[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5(2).
[2]畢巖巖,肖敏,周溪召.國外大中城市公交優先發展及啟示[J].城市發展研究,2013.20(11).
[3]郭鶴男,許月楠,尹月,戴欣曄.河北省智能公交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以石家莊、保定為例[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17(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915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