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鄉村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系統的構建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鄉村教師培訓存在的問題,提出構建“組建鄉村教師培訓聯盟、加強對培訓內容的設計、基于互聯網技術開展自助餐式培訓”的培訓系統,以幫助鄉村教師解決教學難題,提高鄉村教師專業發展水平。
  關鍵詞:鄉村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系統
  中圖分類號:G45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21-0015-02
   一、引言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新時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需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全面部署,強調要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建好建強鄉村教師隊伍,充分發揮教育在鄉村振興中的基礎性、關鍵性作用,全面提高農村教育質量。當前我們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刻,鄉村振興成為能否建成小康的關鍵環節,而鄉村振興沒有鄉村教育振興,沒有鄉村教師素質的提升,振興難免后繼乏力。作為鄉村教育靈魂的鄉村教師的發展關乎鄉村教育振興,成為新的關注焦點和研究課題。
  振興農村教育的關鍵是培養和發展高質量的鄉村教師,促進鄉村教師專業能力和核心素養的提升。師培訓是鄉村地區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途徑。葉澤濱認為,教師教育相關機構應當深度介入鄉村教師培訓[1],呂亞楠提出培訓學校應當關切鄉村教師發展實際需求[2],毛菊、康曉偉等通過對河南省、江西省和安徽省農村中小學教師的調查,分析了目前農村教師專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推動農村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一些建議。針對當前培訓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應當加強鄉村教師專業發展培訓體系建設,為鄉村教師提供系統的保障與支持,提高鄉村教師的綜合能力與工作熱情,維護教育公平,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二、構建鄉村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系統
  鄉村教師希望通過培訓提高自身專業發展,希望培訓機構進行針對性的培訓設計,促使他們將先進理念融入教學實踐,通過案例式引導將教學理念轉化為自覺的教學行為。鄉村教師培訓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需要一個自上到下的整體設計,也需要一個持續的跟蹤指導。因此,應從鄉村教師的實際需要出發,增強“自助餐式”培訓,給予教師多樣化的選擇,改善現有培訓模式,增強培訓的靈活性和實效性。
  1.組建鄉村教師培訓聯盟,提高培訓者的素質。地方教師進修學校深入鄉村學校,加強對鄉村教師實際需求的了解。師范類高校具有雄厚的師資力量和充足的信息設備,可以為鄉村教師培訓提供智力和技術支撐。城市優秀教師教學能力強,實踐經驗豐富,可以為鄉村教師培訓提供業務指導。上級主管部門統籌培訓聯盟的構建,組建由地方教師進修學校、優秀教師和師范類高校共同組成的多元化培訓者隊伍,實現優勢互補,發揮在鄉村教師培訓方面的合力,提高培訓效果。培訓聯盟應當主動承擔地區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培訓責任,適應鄉村教師發展需求,設置適合鄉村教師發展需求的培訓課程和培訓模式,最大化地使用有限資源,推進專家、教授、優秀教師深入農村課堂,重點關注鄉村學校教師的供給和專業培訓,與鄉村教師一起研究教學中發現的問題,探討解決策略,為農村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幫助。培訓者應更多深入本地鄉村學校,了解鄉村教育教學狀況,掌握農村教師專業發展需求,與鄉村教師開展積極溝通交流,了解他們在教學中的所想、所思、所需,及時調整高校相關培訓課程與計劃,為農村教師專業發展提供及時有效的理論信息與專業指導,提升培訓聯盟對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的支持作用。
  2.加強對培訓內容的設計,提高培訓針對性。鄉村教師和城市教師的生存處境很不相同,面對的學生也存在很大差異。由于處境和教授對象的不同,城鄉教師在面對自身專業發展時表現出不同的觀念判斷和行為方式,因此,培訓者應當在充分了解鄉村文化、研究鄉村教育的基礎上,科學合理設計鄉村教師培訓項目,以農村教師存在的突出問題以主線,融入信息技術和現代教育理念,做到既扎根農村土壤,又能體現時代特點。只有這樣,農村教師才能真正感受到教師培訓的意義與價值,對培訓產生信心。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以鄉村教師的實際發展需求為出發點,合理設計培訓內容和培訓結構,立足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現實需求,不斷優化培訓內容,切實幫助鄉村教師解決工作中的問題與困境。善于吸納鄉村教師參與培訓課程設計,在聽取他們建議和意見的基礎上調整實施方案,注重培訓內容,適合鄉村教師專業發展需要。注重培訓前的調查研究,開展鄉村教師培訓需求調研,保證培訓內容既滿足鄉村教師的特殊需要,又符合當地鄉村教育發展規律。內容設計向教學基本技能和科學課程知識傾斜,注重鄉村教育思想的傳授,加強信息技術培訓,提高鄉村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加強教學案例分析環節,增強鄉村教師的實踐體驗,給予鄉村教師課堂教學實踐的機會。加強鄉村教師人生觀、價值觀的培訓,從根本上幫助他們增強對教師職業的認同,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加強鄉村教師反思能力的培訓。教師專業成長的核心環節是對自身教學的不斷反思,通過反思、研究、改進的循環,更新教學理念,改善教學行為,從而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鼓勵鄉村教師結合身邊的典型撰寫教學案例,提高明辨能力和研究能力。加強教師培訓的科學性,有針對性地培訓信息技術和音體美的任課教師,提高他們的信息處理能力,加強信息技術與科學教學的有機結合,提高教師使用課程資源的意識和課程開發能力。
  3.豐富培訓形式,增強培訓的吸引力。開展專題研討活動,培訓過程中可以圍繞鄉村教師比較關注的專題開展研討,一方面了解鄉村教師存在的思想性和方法性問題,另一方面通過專家的現場診斷,切實幫助鄉村教師解決教學困境,增加鄉村教師的實踐體驗環節。例如,邀請鄉村教師到城市學校開展現場教學,通過自身實踐體驗培訓內容的有效性,從中獲得啟發,加深對培訓內容的理解,提高培訓的實效性。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發揮現代遠程教育在提高鄉村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培訓中的作用。利用網絡教育資源、遠程課堂等信息手段,加快實施全國教師教育網絡聯盟計劃。利用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實現高校、培訓機構、優質中小學教師與鄉村教師的同步或異步溝通,開展獨立學習和集體學習,實現網絡培訓,打破時空限制,拓展培訓的時間和空間。構建面對面培訓與遠程培訓的培訓體系,開展鄉村教師的“自助餐式”培訓。培訓者在網絡平臺上提供豐富的教學和學習資源,做到及時更新,教師根據實際情況自主學習。這讓鄉村教師與城市教師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為自身發展提供了便捷途徑。鄉村教師將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上傳到網絡平臺尋求專家幫助,組織開展網絡交流與專題研討,在交流中提升問題解決能力。借助網絡平臺開展培訓需求分析,科學合理設計培訓課程和培訓方案。鄉村教師培訓機構在實施培訓前要公布培訓方案供教師討論,讓鄉村教師根據自身專業發展選擇培訓內容,實現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注重培訓手段的混合化,建立包括專業進修、脫產培訓、專家引導式培訓和遠程專題培訓等在內的培訓體系。
  科學有效地評估和反饋培訓效果,是一個完整培訓系統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可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加強對培訓效果的過程性評價,提高培訓效果。借助互聯網技術建立對鄉村教師的跟蹤指導,和鄉村教師保持經常性聯系,開放式地面對需求,應對鄉村教師提出的問題,幫助鄉村教師將培訓課上學習的理論應用到教學實踐。
  參考文獻:
  [1]葉澤濱.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的社會支持有關問題探析[J].學術論壇,2009,(9):194-197.
  [2]呂亞楠.鄉村教師專業發展支持系統的現狀分析及重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17):22-24.
  [3]毛菊,康曉偉,管廷娥,李先啟.基于發展需求與外部支持的農村教師專業發展調查研究[J].教育科學,2012,(28):43-4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688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