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移動評課系統,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湛振弟 江輝雄 蔡福翔
【摘要】本文從分析利用移動終端等技術成果進行教育教學的現狀入手,對現有研究進行歸納分類。在此基礎上,提出利用移動終端來解決老師聽課時的書寫、交流等問題,并詳細分析利用移動終端構建聽評課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模型。通過聽評課系統來實現聽課記錄電子化,解決資料共享、聽評課教師交流、教師成長檔案管理等,從而實現過程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率,促進教師的成長。
【關鍵詞】聽評課系統;移動終端;教研;聽評課
在信息快速更新、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在國家執行新的課程標準、實行新的高考方案等背景下,作為一名教師,需要不斷加強學習,才能保證自己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學習的形式、內容、方法都有很多,而對于一名老師來說,聽評課是教師快速成長的一種重要而有效的途徑,也是教師日常的一項重要工作。進入“互聯網+”時代,各種移動終端因其方便移動、操作便捷、互動靈活等特性在教育領域受到關注,從而以各種形式進入課堂教學環節。如何利用新的技術手段來加強聽評課的資料管理,提高聽評課效率,應該得到更多的重視和研究。
一、問題的提出
為了了解移動終端等技術成果應用于教育教學的最新研究動態和成果,我們嘗試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通過以“移動終端”“課堂教學”“評價”“聽評課系統”等關鍵詞進行搜索,查閱了多種資料。有行業應用的案例介紹、畢業論文、學術論文等,經過重點分析,并進行歸納總結,發現利用技術手段進行教育教學研究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利用移動終端等技術成果進行課堂教學評價的研究
謝忠新、王其冰、賈晶晶《基于移動終端課堂教學評價與指導系統的設計與實現——以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為例》;李曉曉《基于移動終端的信息科技學科聽評課系統的設計與應用》;鄭暉《基于移動終端中職計算機課堂教學評價系統的應用研究》等論文。重點在于確立觀測點(指標)、評價標準,以及對各項指標的權值等進行合理的賦分,并對數據進行分析,從而更好了解學生的行為、思想、情緒等。其評價對象主要是學生,關注的老師也是授課老師。
2.利用“錄播系統”和網絡技術來拓展聽評課的教研時空的研究
視頻錄播技術、網絡視頻直播技術的發展,讓“錄播系統”發揮新的生命力。不同公司提供了不同的行業應用案例,例如,湖南省教育廳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貝殼網合作開發的中小學教師聽評課平臺、易通明銳網絡聽評課系統,這些系統通過網絡來實現聽評課與現場教學的同步進行,可以進行異地聽課,克服了傳統教研方式的時空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教育教研的時空。通過借助微信、QQ、網站等第三方工具或平臺,也可以實現交流和評價功能,但聽評課過程所形成的資料相對零散,不利于后期的整理和歸檔。
3.利用技術成果促進教學資源的建設和使用的研究
以教師教學所需的PPT、圖片、動畫、視頻、教學設計等資源的有效選擇和合理使用,是教師備課、上課要處理的主要工作,因此資源建設是較早實行信息化探索的類型,現在相關的應用已比較成熟,例如K12教育資源等。移動終端可以讓老師對資源利用更加靈活,實現備課資源使用的終端化,進一步提高了資源利用的效率。
4.利用移動終端等技術成果改善課堂信息交流方式和效率的研究
移動終端、電腦,投影機及交互式電子白板(或帶觸摸功能的大屏幕液晶電視機,簡稱一體機)和相應軟件構建起來的信息化教學硬件系統在課堂教學上的應用。移動終端可直接控制電腦的操作,可將終端的書寫在電子白板(或一體機)上呈現,還自帶有豐富的工具和資源,還能將板書筆跡記錄、保存下來。如果說前面的第三類是側重于軟件方面,那么這一類則側重利用移動終端日漸成熟拍照、輸入等功能來構建一個高效信息交互系統。
5.移動終端等技術成果改變課堂教與學方式的研究
移動互聯網、移動終端技術的迅猛發展,促使電子書包、智慧課堂等新的課堂形式出現了。此類是當前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方向之一。當前關注移動終端應用于課堂教學的機構眾多,這些機構在硬件制造及軟件開發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應用規模于效果。
通過分析,我們發現這些研究對聽課老師如何進行聽評課的行為和結果關注很少。對于如何利用移動終端實現聽課記錄電子化、無紙化?如何對聽課記錄歸檔保存?如更好發揮在線交流和在線評分等功能,促進教師成長?等等這些問題,也幾乎不提及。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校進行了利用移動終端構建聽評課系統的實踐探索,下面以我校的聽評課系統作為模型,與大家一起探討下聽評課系統的構建、功能和作用。
二、聽評課系統的結構及功能介紹
為了讓聽評課系統使用效果更優,我們需要對教師的工作,系統的結構、功能等進行有效地梳理。首先,教師在完成教育教學的任務,需要完成很多工作,我們可將教師主要的工作歸納為授課、聽評課(教研)、檔案管理(工作業績)三類,每一類的工作又可以細分很多方面。其次,現在很多信息技術設備可以應用于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根據處理的工作內容不同,可能會使用不同的硬件設備。在聽評課系統中,主要選用服務器、臺式電腦、移動終端這三種硬件設備。我們是基于這樣的考慮,目前教師用來辦公的主要設備還是臺式電腦(或手提電腦),盡量利用它來處理日常工作中比較瑣碎的一些事情。數據的存儲、交互等要求比較高,需要利用服務器。一節公開課聽課的老師少則幾個人,多則幾十上百人或者更多;再加上現在移動設備的普及、性能的提高、功能的優化,移動終端非常適合用來做聽課的終端設備。
上圖為聽評課系統層級結構圖,共分為三層。其中移動終端、電腦客戶端以及教師作為最外層,可以靈活變動,以實現系統的廣泛適用性。第二層為服務器硬件,是系統的基礎,也是信息存儲和運轉的中心。第三層為軟件系統,是我們的核心部分,是所有功能實現前提。下面我們簡單分析軟件的結構和功能。 1.教師聽評課端的功能設計:“查閱資料”功能,可以隨時查閱授課老師上傳的課件、教學設計等資源,并能方便地將相關資料放進我們的聽課記錄中?!罢n堂記錄”功能是實現聽課記錄電子化的關鍵步驟,主要通過同步畫面截屏、拍照、錄像、錄音、手寫等方式來實現信息的數字化處理,對于捕獲到的各種信息。例如,照了一張教師板書的圖片,聽課教師還可以在圖片上添加文字、標注,及時地標明自己的評價和觀點。在以前,教師在聽課時,都需要一個紙質的聽課本,用來記錄教師的板書、學生的反應、自己的感想。現在,通過聽評課系統,利用移動終端實現聽課記錄電子化后,在聽課結束后能夠生成一個聽課的文檔,可以馬上保存在本機或服務器上,從而方便后續的各種利用和管理?!敖涣髟u價”功能可以讓所有參與聽同一節課的老師,在課程進行的過程中,可隨時或發表自己的觀點,或提出疑問,或回應別人問題,或瀏覽別人的發言,并在課后對課程進行總結性的評價和評分。
2.教師授課端的功能設計:“預約與查詢”是為授課老師解決時間和場地的問題,也方便老師查閱幾時有課可聽。在我們的系統里,老師可以通過時間、或場地兩種方式來查詢或預約?!笆谡n資料”是解決授課老師的教學設計、PPT課件資料、視頻和參考資料等的共享和管理,既方便聽課老師在課前、課中進行訪問和使用,也實現公開課資料的存放和歸檔的功能。“教學反思”是讓授課老師可以查閱聽課教師對本節課的評價、評分,為教師更好地進行教學反思,提供了更多的參考意見和建議。
3.系統管理員的功能設計:系統管理員是為了維護系統正常高效運轉所需要的。“賬號管理”功能,主要是對賬號的增減、用戶密碼進行管理,新用戶可以通過模板進行批量導入,也可以通過自主申請的方式創建。“權限管理”對應的就是不同身份人員,能查閱、統計不同范圍人員的數據。科組長能查閱、統計本科組的信息情況,級長能查閱、統計本年級各教師、各備課組的信息情況,而校長、主任則可以了解全校的基本情況?!澳0骞芾怼惫δ苁菫橛懈玫倪m用性,能讓學校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對給定的檔案管理、授課資料、預約與查詢、教學反思模板進行修改。
4.檔案管理功能設計:是為記錄老師一學期、或一學年以來的基本情況和所取得的主要成績。根據我們的實際需要,我們檔案記錄的主要內容有:本學期擔任的教學工作任務,參加校、區、市等各級教研活動、承擔的公開課,青老教師的師徒結對等基本情況,個人、集體取得的各級榮譽,輔導學生獲獎情況,參與教育教學的課題研究、發表的論文,以及工作過程中的各種亮點等。這既是個人的檔案記錄,信息匯總后就成為學校辦學成績的整體體現。
三、聽評課系統主要亮點和作用
聽評課系統應用于教育教學之中,產生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聽評課系統,可以將紙質的聽課本轉換為電子化,有利于實現數據的共享,同時實現無紙化聽課,減少了對紙張的消耗,符合國家推行的環保發展的理念。以前用紙質的聽課記錄本,每學期需要更換,時間長了,累積的聽課記錄本多了,存放和查找都是一個問題。當要檢查聽課本時,需要收集上去。交上去后,如果剛好自己又急需要查閱,就很被動。聽評課系統的數據都存在服務器里,通過互聯網等技術,能輕松地解決了紙質聽課本的存放、歸檔、查閱、利用、共享等一系列問題。教師可以不受時空限制,隨時隨地查閱自己的聽課資料。
2.利用聽評課系統,可以大大提高工作的質量和效率。通過截屏、拍照的形式來獲取老師的板書、PPT資料,對于課堂細節的再現和分析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能讓課堂評價更有深度和更真實。高效的信息獲取減少了老師聽課時的書寫時間,讓老師擁有更多的時間去觀察授課老師、學生在課堂的表現,去品味課堂的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和情感的交流。時間和場地的安排,也是公開課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有時我們為了避免場室沖突,需要多方協調,既費時間也費精力,通過聽評課系統進行預約與查詢,清晰有序,老師想要看看什么時候、在哪里、有哪個學科的可以聽,進入系統也就一目了然了。凡此種種說明,聽評課系統能大幅減少老師的無效勞動。“好鋼用在刀刃上”,借助聽評課系統這把好到,能讓老師更好地把精力用于教學上,從而有助于教育教質量的提升。
3.通過聽評課系統,可實現過程管理,能真實、全面地收集信息,讓管理可以更有針對性和精確性。聽評課系統能真實記錄老師聽課的真實情況,避免為應付聽課檢查而弄虛作假,突擊抄聽課記錄等不良情況的產生。聽評課系統記錄了老師公開課、論文、課題研究、輔導學生獲獎等檔案信息,記錄了老師的成長軌跡,通過軌跡找到自己的優勢和缺點,加以有針對性的學習,從而有助于促進老師更好地走向成熟。
4.聽評課系統可讓教研交流和教學的反思更有深度和廣度。在傳統的聽評課模式里,交流總是會受到很大的制約的。聽課時,你不能大聲說話,這就不能讓更多人知道你的觀點。你也不能總是說話,因為你有可能影響別人專心地聽課。在課后集中評課時,如果聽課的人眾多,時間有限,很多人是沒有機會能當眾表達自己觀點的。聽評課系統的交流評價功能,讓每一個人的表達都很方便,保證了交流的廣度。想法的交流可以碰撞出更多思維的火花,也提高了交流的深度。授課老師通過聽課老師的交流和評語,能更全面地總結本節課的得與失,從而促進個人教學水平的提高。
5.利用APP軟件和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配合錄像課的功能,克服了聽課的時空限制,讓聽課可以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通過系統也可以將優秀聽課記錄設成共享,其他老師通過學習優秀聽課記錄是如何關注課堂、以及關注的重點等,從而更有利于教師的成長。
參考文獻:
[1]孟志遠,譚維智.移動終端進課堂:價值、挑戰與應對策略[J].現代教育技術,2019(02):33-38.
[2]謝忠新,王其冰,賈晶晶.基于移動終端課堂教學評價與指導系統的設計與實現——以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為例[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3(05):41-49.
[3]李曉曉.基于移動終端的信息科技學科聽評課系統的設計與應用[D].華東師范大學,201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98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