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促進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的策略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日益顯示出其重要性,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決定著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本章主要從園本培訓的角度探討幼兒園教師專業化成長中的諸多問題,以某高校附屬幼兒園(簡稱A園)在教師專業化成長所實施的策略為案例,深入分析并歸納總結出促進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策略。
  【關鍵詞】教師專業成長  園本培訓  策略探析
  【中圖分類號】G6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0-0205-02
  2012 年教育部印發的《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提出: “作為履行幼兒教育工作職責的專業人員,幼兒教師必須要經過嚴格的培養培訓,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系統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盵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也指出:“要全面提高幼兒園教師質量,建設一支高素質善保教的教師隊伍。”[2]幼兒園要為幼兒教師提供系統科學的園本培訓,使其成長為有高尚職業道德和專業素養的新型幼兒園教師。但是現今幼兒園在促進教師成長方面普遍存在階段性不明顯、培訓方式單一和教研活動片面化等問題。A幼兒園作為省級示范園在長期的實踐中總結了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策略,從而豐富發展園本培訓理論。
  一、現今幼兒園在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方面突出的問題
  1.階段性不明顯
  現今幼兒園為幼兒教師提供培訓時沒有考慮到教齡、專業化水平的差異,單一模式,統一管理。這樣沒有尊重幼兒教師差異性的培訓是不科學的,存在著老教師認為培訓內容淺薄,而新教師消化不良等問題。
  2.培訓方式單一
  大多數幼兒園以老帶新、統一培訓的單一、老舊的方式來對教師進行培養,而在信息瘋狂膨脹、人類加工處理信息的方式多元化新時代背景下,一味單方向的培訓方式已經不符合時代要求。
  3.教研活動片面化
  很多園本教研活動陷入過場化、任務化的窘境,幼兒園教師的教研活動沒有深入思考、解決問題、總結經驗、存在鉆研不深,假大空的現象。
  二、促進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的策略
  1.園本培訓個性化
  針對不同年齡、不同教齡、不同專業理論背景的幼兒園教師,要根據其實際專業水平,提供適合其發展的培訓方案,A幼兒園將園內教師按照專業水平大致分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階段,并根據不同階段來確定培養目標和方法。
 ?。?)初級階段——準教師與新手型。促使處于初級階段的教師入職掌握三點要求的基礎上(正確的幼兒教育、正確的認識幼兒教師、正確的認識自己)進行必要的職業指導,其中包含:職業規劃與指導、幼兒園工作程序指導、幼兒園工作標準指導三個方面。同時,在此基礎上應教學規范化,加強制度建設,對于準教師和新手型教師應做好幫帶制度和師徒結對的學習模式,讓處于初級階段的教師有一個職業適應期的過渡。
 ?。?)中級階段——成長型與經驗型。管理者的管理方式直接影響著教師發展,幼兒園應堅持以人為本、實行人性化管理,[3]其中包含:完善制度文化、營造人文氛圍、搭建展示平臺。對于處于中級階段的教師,有針對性的進行專業訓練,如:機智的教學技巧、教學實施等,開展制度化、規范化、多樣化的教研活動。
 ?。?)高級階段——專業型與專家型。該階段要形成高級階段的教師的三大轉變,第一,由教學實施者到課程開發的轉變,拓寬教師的視野求得專業發展、能力的提高,可以嘗試建立專家工作室,樹立幼兒園品牌:第二,由實踐的行家到研究型教師的轉變,增強評價能力和指導能力,開展教育研究,增強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意識;第三,由獨善其身到兼善大家觀念的轉變,提升組建合作團隊的能力,發揮專家教師的引領作用,著力打造教師梯隊。
  2.培訓方式多樣化
 ?。?)教師主講式:針對新教師或準教師在工作中的困惑,成長型和經驗型的教師分別確定主講內容,在主題講座中獲得更多的體驗和收獲。
 ?。?)專題內容研討式:對于教師共同更換新的話題和面臨的問題用專題研討的形式實現經驗共享,在交流和研討中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專家現場指導式:通過專家的全程跟蹤、現場點評、活動交流、啟迪教師的智慧,形成教師個體與個體之間、個體與群體之間、個體與專家之間的互動局面,改變以往的講座式、報告式的教師培訓模式。
 ?。?)特色沙龍式:“沙龍”也是法語Salon一字的譯音,中文意即客廳,原指法國上層人物住宅中的豪華會客廳。從十七世紀,巴黎的名人(多半是名媛貴婦)常把客廳變成著名的社交場所。[4]人們便把這種形式的聚會叫做“沙龍”。這里所指的沙龍,主要指使用“沙龍”的交流方式開展的教育方面的交流活動。它主要有定期舉行、小范圍少數人參與、在休息時間開展的特點?;顒拥幕{要以輕松的交流與探討為主,配合音樂、溫馨的場景氛圍、有主持人和嘉賓進行的交談與交流活動。
  根據對象不同可分為班主任沙龍。主要參與對象是各班級班主任,一般圍繞班級管理、班級文化建設、班級教育活動等方面展開的交流活動;教研組長沙龍。主要參與對象為各個教研組的教研組長,圍繞教研組的文化、教研組的特色活動、組內計劃等內容展開交流;行政管理沙龍。主要參與對象為行政管理人員(包括后勤部分的管理人員),根據管理的各個職能,展開有針對性的交流。
  以上的沙龍活動主要都以自身的管理職能為中心展開的探討活動,通過職能的不同層層探討,最終通過管理中的智慧與策略的交流,使教師與管理者在不同程度上反思工作中的優劣,達到提升管理能力,促進自身發展的目的,管理者還可以根據教師的發展與需要制定更適宜更具文化特色的“沙龍”。
 ?。?)案例分享交流會:以教學研討中的典型案例為交流的主題,利用游戲、互動的多種方式交流案例中的典型性問題,從而讓案例的學習、反思、交流不再枯燥無趣,提高教師積極參與思考,發現教學中的不足。其中包含一日活動中的典型性片段、教學活動設計案例、生成活動案例、個別化教育、隨機教育等。  ?。?)網上故事會:主要是利用網絡進行的培訓與交流。主要以上傳的教育敘事為主,瀏覽的教師可以暢所欲言,各抒己見,不求結論重在參與,不論誰是誰非,而是注重思維的碰撞,從而達到互通信息、開拓思路、分享經驗、互受啟迪的目的,靈活、自由的網上沙龍成了教師專業成長不可缺少的平臺。[5]其中要求教育敘事具有真實性,可以講述在教師、幼兒、家長以及管理者身上的故事,通過網上留言和在線交流的形式,讓教師領悟到了其中所蘊涵的教育責任和教育理念,習得了其中的教育機智和教學策略。
  3.園本教研深入化
  針對園本教研活動的開展提出了:要將有價值的問題轉化為課題,要發揮教研組的集體智慧,形成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要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思考,深究問題本質,提出解決方案。并鼓勵各教研組不斷創新教研活動環境,嘗試多樣化的教研活動方式。
 ?。?)啟發式教研活動。
  發現問題
  案例:從共同思考問題所在到結合問題引領教師有針對性的學習理論知識,進行理論與實踐的對接,在此基礎上引導教師準確地分析出幼兒行為背后的原因,引導教師們依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制定相應的調整策略,并鼓勵她們嘗試將這些策略在實踐中驗證,從而幫助教師解決了現實中遇到的許多問題,使教師關注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提供適宜的環境和教育。
 ?。?)體驗式教研活動。
  真實感受
  案例:在A園的一次關于“爸爸進課堂”的親子活動前,教師們為了了解幼兒在該互動中的心理變化和行為反應,于是轉換角色,親身體驗當自己是一名孩子時的感受。在換位體驗中發現了幼兒會出現的情景反應和問題,發現了在預設活動中截然不同的狀況,從而再通過研討與交流,碰撞思想提煉經驗。
 ?。?)深入式教研活動。
  循環分析
  案例:A園大班組在進行關于健康領域方面的課程研討,研究的核心問題是制定優秀的體育活動的案例。她們通過一研:學習“體育互動中的幾大要點”后找到研點“投擲”,著手準備案例。二研:現場觀摩“神氣的小兵”研討出活動中的核心問題,并調整方案。三研:再次試教觀摩,發現調整后的成效,提煉經驗,并梳理總結。
 ?。?)分享式教研。
  分享案例
  案例:A園在進行一次敘事交流為主的教研活動中,她們圍繞“如何有效的開發家長資源,形成家園合力”的案例進行敘事性的交流,其中以一名教師的典型性案例為載體,進行研討,如發現問題:“為什么家長總是讓我們‘推’一下才‘動’一下?”碰撞思想“我是如何引導家長參與班級的管理?”“利用家長資源的多種方法”等經驗的交流,從而共同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共性問題,從而提升經驗,并形成有效的教育策略用于實際教學中。
  在知識經濟的時代,教師已不再是單純的任務執行者,而應是教育的思想者、研究者、實踐者、創新者和需要不斷發展的專業工作者。幼兒園向教師提供有針對性的、多樣化的、深層次的培訓和成長環境對于幼兒園教師的專業成長是至關重要的,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師學有所思、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工作司.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解讀[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13.
  [2]央廣網.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DB/OL].2018-02-02.
  [3][5]隋立國,王瑞雪.促進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實踐策略[J].文教資料,2008(30):114-115.
  [4]肖志.走進“周末讀書沙龍”——中學生課外閱讀形式新探[J].企業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論版),2010(03):102-103.
  作者簡介:
  謝宜均(1981.3.21-),女,漢族,江蘇人,本科,小教高級,  研究方向:學前教育管理。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988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