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利用閱讀和寫作,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我的讀書筆記里摘錄著特級教師吳非在《不跪著教書》中說的一段頗值得深思的話:“有關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問題,我只說‘只要肯讀書,什么都好辦’……想讓學生多讀書,教師首先應當多讀書,自覺地多讀書”。閱讀讓我們與時俱進,讓我們培養學生和自身專業成長的道路上能夠緊跟形勢。記得曾經有一句玩笑話:知識一擔被固定進教材,就已經是落伍的理論了。此話當然有偏激的成分,但是卻能夠清晰的展示出今天社會的知識增長速度;如果我們還抱著自己老舊的大學理論固步自封,甚至為自己不閱讀找來諸如“繁忙”的種種借口,定會被教育的素質化發展淘汰。
  教師要想專業發展,必須把自我提高和終生學習當成自己的內在需求,必須拿出時間來讀書。讀書,在實現自我增值和拓寬知識面的同時,也可以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
  讀書如此重要,但是不是所有的閱讀都能夠提高。我們應該貼近專業選擇閱讀。如果自己無法篩選,網上有很多幫助教師閱讀的推薦書目,大概來說都存在類似特點:關注教育名家名著;教育科研方法類圖書;對課堂教學具有較強指導作用,操作性也比較強的學科教育理論圖書;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方面的書籍。個人覺得多閱讀一些教育理論著作和提高自身修養的書籍最能提高專業成長。
  在閱讀基礎上的寫作,一是對所閱讀書籍的消化吸收,二是對自己日常教學實踐的整理反思。通過寫作把教育實踐系統化,能夠促進教師的個人專業成長。
  從2011年開始,我的每課教案后面都附有自己的課堂反思,有的是對本堂課學生反應的記錄,有的是對課堂教學思路的補充,更多的是對教課過程中學生或者自己通過討論生出的一絲新解的思考,課堂上來不及討論完善,記錄下來課后提高。比如《從軍行》一詩的反思:
  在第一次上課時,我參考各種備課資料,分析“風多雜鼓聲”為大風將吹的斷斷續續??傻诙紊险n,和學生們討論,覺得應該是風再大也阻止不住進軍的鼓聲,它們依然不時的傳到將士們的耳中。而“雪暗凋旗畫”不僅僅表現雪大,環境惡劣;旗為將領的象征物,有大旗的地方必會有將領,所以這里更應該分析為我們的將領冒著大雪和士兵們一起沖鋒。這樣的分析在現有的詩歌鑒賞資料里是看不到的,但是卻更好的體現了初唐戰爭詩那種高揚的開疆拓土的積極精神。
  我經常在博客里看其他老師的隨筆,在學習的同時也在思考:怎樣的寫作方式最貼近我們的教學實踐。是同行們一篇篇的教育隨筆讓我豁然開朗。作為一線教師,我們要做的并不是教育理論的上層構建,而是需要不斷的把自己身邊的活生生的教育案例生動的呈現出來,讓教育科研回歸教育生活本身。正如華東師范大學的丁鋼教授在《我們如何做教育敘事:寫給教師們》一文中所說:“敘事不僅僅是記錄與敘述故事,更在于一種不斷反思自身教育生活與實踐的專業精神,以及對教師和學生在日常教學情境中教與學的交往、追問的過程?!?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106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