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鄉村振興戰略下保定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建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城市化發展,保定市大批農村青壯年向城鎮轉移,農村空心化、農村勞動力老齡化等問題日漸突出,鄉村振興遭遇發展瓶頸。吸引更多有志青年回歸鄉村,培養造就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鄉村發展才會生機勃勃。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民培育;保定市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08-0166-01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6         文獻標志碼:A
  1  保定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現狀
   保定市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但總體素質不高,難以滿足鄉村發展需要。有文化、懂技術、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匱乏,生產經營觀念陳舊,生產方法滯后,農業生產經營效益不高。
   2016—2018年保定培育新型職業農民7 486人。其中,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5 273人,青年農場主300人,生產經營型501人,專業技能型290人,專業服務型1 122人。
   保定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初見成效。一是進一步宣傳了黨的惠農政策。通過培訓,黨和政府的惠農政策深入人心,廣大農民深刻感受到了惠農政策的溫暖。二是農民參訓積極性不斷提高。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更貼近農村、貼近農民、貼近農業生產實際,許多地方出現了農民爭著學、搶著學的現象。三是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的影響力不斷增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所講授的知識和技術,與農業生產息息相關,受訓農民普遍反應良好。四是促進了當地產業發展。按照“開辦一個專業、培育一批帶頭人、致富一方群眾、壯大一種產業”的培訓思路,圍繞特色產業,創新培訓模式,提高培訓實效性,有力推進了農業規?;C械化、產業化發展。
  2  當前保定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存在問題
  2.1  培育對象遴選
   在培育對象遴選上,18~45歲人數所占比例略低。培訓大多以50歲以上群體為主。培訓對象年齡偏高,文化素質偏低,接受新生事物慢。
  2.2  培訓經費及政策扶持
   在培訓經費及政策扶持上,保定市財政緊張,未提供項目配套資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項目組織實施。一些扶持政策無法落實,難以調動農民參訓積極性。
  2.3  培訓教學
   在培訓教學上,各部門培訓缺少必要的溝通,缺乏統一規劃和設計,造成容易組織人員的地區重復交叉培訓、不容易組織人員的地方無人培訓的情況,浪費了培訓資源。此外,參訓農民文化素質和理解能力差別較大,在教學上較難集中統一。
  3  加強保定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建議
  3.1  整合資源,完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
   各級政府要成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領導小組,整合農業、教育、人社和財政等部門,統一調度,相互配合。根據鄉村振興戰略和現代農業產業發展需求,在以各級農廣校為主要培訓實施主體的同時,充分發展社會化培育機構的作用。鼓勵當地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市場主體,通過與政府合作等方式參與培育工作。
  3.2  嚴密組織,精準遴選培育對象
   組織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范縣,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對象進行調查摸底。結合自身實際,確定本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對象認定標準。將學歷高、技術強、創業心強的本土年輕農民及農業大戶作為重點培育對象,培育一批敢為人先、經營有方的先進農民典型。各示范縣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與畜牧、水產、林業、供銷社等行業主管部門溝通協調,安排專人進園、到場、入戶,對培育對象建立信息數據庫。
  3.3  創新方式,強化培訓效果
   一是科學設置培訓內容。做好需求調研,根據當地情況及農民需求,科學確定培訓內容。二是創新培育模式。各培訓基地要靈活辦學,結合農業產業特點和農民需求,既方便農民培訓,又不耽誤農業生產。既可以集中到縣城統一辦班,又能把培訓班辦到鄉鎮、村組。既可以提供科學、系統、有組織的理論學習,又可以到田間進行現場指導。三是開展分類培訓。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對象進行分類,根據不同人群設定不同培訓內容。四是加強跟蹤服務。在培訓結束后定時對學員進行回訪,幫助解決在生產過程中遇到技術難題。
  3.4  加大培育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
   把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經費列入年度財政預算,大力鼓勵和支持農業龍頭企業、行業組織、金融機構等參與投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拓寬資金投入渠道,解決農民教育培訓經費不足的問題。整合現有惠農政策,制定鼓勵新型職業農民發展的新政策,對符合條件的農民工、大學生、退役軍人等返鄉創業人員給予財政資金補貼、貸款、減免相關稅賦等支持。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106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