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中國古詩詞博大精深,是中華文化的寶貴精神財富。在小學階段讓學生通過古詩詞學習培養其記憶、思維、想象能力,提高審美情趣十分重要,古詩詞教學也是幫助學生了解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本文主要探討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古詩詞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0-0107-01
古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積淀,蘊含豐富的人文精神。學習古詩詞,可以幫助小學生認識與理解我國優秀文化,提高他們語文素養。小學語文新課標指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闭Z文素養是語文知識與能力的融合,也是思想情感與審美情趣的融合。古詩詞作為傳統文化的精華,對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十分重要。那么我們應采取什么策略使古詩詞教學課堂更有趣味呢?
1.欣賞朗誦,理解背誦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其思維處于正在發展的階段,而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記憶力也處在最強的階段。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加強對于古詩詞的背誦和朗讀。讓學生在朗誦古詩詞的同時注入自己的感情,理解作者寫作的心態,這能夠使得學生在古詩詞學習過程中對古詩詞的理解更加深刻,并真正了解古詩詞的文化。除此之外,教師還應注重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積累,而背誦往往就是學生對于古詩詞積累的最好方法。因此,欣賞朗誦,理解背誦,能夠使得學生在學習小學語文古詩詞的同時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小學階段的古詩詞,多數是七言絕句和五言絕句,頭聯、頸聯、尾聯應怎樣讀,需要教師給予很好的指導。教師的示范朗誦對學生理解詩詞具有很大的幫助,重視朗誦是詩詞教學的根本。古詩詞都有嚴格的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行云流水,熟讀還可以促進背誦。
2.合理聯想,深入理解
古詩詞之所以十分美妙,是因為其運用了精煉的語言而達到了生動的意向,營造出作者當時的氛圍,讓讀者進入遐想之中。在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對于古詩詞意境的重現,加深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理解。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比如,在教學葉紹翁的《游園不值》時,這是一首著名的描寫春天景色的詩詞,作者從側面描寫了春天的景色。這里的“小扣柴扉久不開”,給學生制造了想象的空間,為什么敲不開門呢?教師可以讓學生設想一下,詩人敲不開門的原因是什么呢?學生開始積極探索這個原因,是外出了呢?還是在院子里干活沒聽到敲門聲呢?這樣一來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耙恢t杏出墻來”一句,為什么只看到一枝紅杏?院子里還有什么景色?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閱歷,逐一想象院子里的景色:生長茂盛的蔬菜,開滿鮮花的果樹,還有一群群的蜜蜂在采蜜,花間還有蜻蜓和蝴蝶的身影,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這是“一枝紅杏出墻來”引發的思考,由點想到面,由一只杏花想到了院子里看不到的滿園春色。在這樣的想象過程中,一方面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在交流的過程中,還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3.聯系生活,運用詩詞
中國的古詩詞都來源于詩人的真實生活,能夠體現詩人當時的真實感情。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古詩詞的教學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充滿欲望。在教學賀知章的《回鄉偶書》時,這是一篇描寫詩人回故鄉的情景的詩??梢月撓瞪钪械木唧w實例,理解詩詞的寫作佳境。“少小離家老大回”,什么是少小、什么是老大?學生根據生活中的經驗具體理解這句詩,兒童或者更大一點的時候離開了家鄉,是什么原因促使離開家鄉的?為什么回來?回來做什么?如今回來的情形又是什么樣?當年的小孩在今天的小孩子眼里是什么形象?村里的孩子怎樣和詩人打招呼的?說明了什么?鄉音和鬢毛都說明了什么?這樣激發學生對生活經歷的回顧,回顧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重拾生活的精彩片段,更好地感悟詩詞意境。在學生的學習道路上,小學是一個關鍵的階段。小學語文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尤其對于古詩詞教學來說,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可以直接提高學生對于古詩詞學習的積極性,并使得學生的小學語文成績得到提升。
總之,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文化知識水平,發揮主導作用,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讓古詩詞課堂更有魅力,讓小學生喜歡古詩詞,促使他們語文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姚海燕.讓詩意棲居在語文課堂——淺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4(08):46-47
[2]宋杰.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探究[J].時代教育,2016(24):243-24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50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