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電網“低電壓”問題治理對策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帶動了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用電需求大幅提升,電網供電壓力也隨之增加,城郊地區特別是農村電網頻繁出現供電狀況不佳的現象,特別是“低電壓”問題尤為突出。為此,安徽省針對“低電壓”問題產生的原因展開了研究,并提出了相應的治理原則、措施與工作建議。
  關鍵詞:低電壓;電網升級;治理原則;措施
  引言
  安徽作為傳統農業大省,近年來隨著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以及農村經濟和新農村城鎮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農網用電需求潛力快速釋放,全省“低電壓”問題呈現分散性、動態性、多樣性和季節性的特點。安徽城市配電網的低電壓地區主要分布在宣城、宿州、蕪湖和亳州等地市的城郊地區,主要是近年來隨著城市的擴張和行政區域的調整,先前縣公司管轄的營業區調整至市公司,原先的農網設備已無法滿足當地高速發展的電力需求,造成局部配變容量不足。除自身電網基礎薄弱以外,近年來隨著“家電下鄉”等惠農政策的實施,加之春季炒茶、夏季抽水灌溉及冬季務工人員返鄉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也進一步加大了局部區域的部分時間段的電力供需矛盾。
  1問題成因分析
  結合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簡稱“國網安徽”)近年來的調研情況和技術分析,安徽電網低電壓問題的產生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110kV線路供電半徑長,負載率高
  根據DL/T5729—2016《配電網規劃設計技術導則》的要求,10kV線路供電半徑C類地區不宜超過5km,D類地區不宜超過15km。而目前安徽縣域配電網不滿足導致的供電半徑要求的10kV線路仍占19%,重過載的10kV線路仍有624條。10kV供電半徑過長、負載率高是造成安徽公司臺區出口“低電壓”的重要原因。
  1.2低壓供電半徑長,導線截面偏小
  低壓線路供電半徑C類地區不宜超過250m,主干線截面不低于150mm2,D類地區不宜超過500m,主干線截面不小于120mm2。然而,在部分老舊居民區、棚戶區、城鄉結合部和偏遠鄉村,受外部環境限制,變壓器遠離負荷中心,加之導線截面偏小,易造成部分末端用戶低電壓。
  1.3短期用電需求激增,季節性低電壓突出
  安徽是勞務輸出大省,外出務工達600萬人,主要集中在皖北、皖西地區。春節和農忙季節,務工人員集中返鄉,用電需求激增,雖然周期較短,但季節性低電壓現象較為突出。此外,皖南、皖西山區的茶葉制作和山貨加工、皖北地區的農產品加工等特色農業生產活動,以及部分城市夏季的空調負荷,周期性和時效性明顯,短期內負荷集中且急劇增長,引起電壓質量迅速下降。
  1.4無功補償不到位,三相負荷不平衡導致低電壓
  部分市、縣公司對配網無功補償及負荷三相不平衡管理重視不夠,部分配變未裝設無功補償裝置或無功補償裝置未投入運行,導致功率因數偏低。此外,三相負荷不平衡引起線損增加,負荷較重,相電壓明顯偏低,產生了一定數量的單相低電壓問題。
  2治理原則與措施
  低電壓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居民的生產和生活用電。因為電壓質量無法保證,空調、電磁爐和電視機等家用電器無法使用,照明、加熱電器效率極低,一些家庭式、作坊式的小加工企業動力設備在春節、夏季及茶季高峰時無法使用。因此,為保障廣大居民的用電需求,必須既快又好地解決配電網低電壓問題。為此,國網安徽制定了低電壓治理的總體原則和治理措施。
  2.1總體原則
  1)堅持多措并舉、統籌治理,深入分析“低電壓”產生原因,綜合管理、基建和技改等多種手段,科學制定治理方案。
  2)加強與電網發展規劃和地區發展規劃銜接,根據電網規劃落實進度及“低電壓”程度,分輕重緩急優化項目立項,提高治理有效性,防止低效、無效投入。
  2.2治理措施
  1)應按照“先高壓,再中壓,后低壓”的分析思路,從變電站到中壓線路,再到臺區,3個層次逐級分析,逐一制定整改措施。
  2)應優先采取運維管控措施治理低電壓問題,例如調節主變壓器、配變壓器分接頭運行檔位、平衡三相負荷和優化運行方式等。
  3)對于變電站10kV母線的“低電壓”問題,應加強輸變電設備監測與技術改造,確保無功補償容量合理,投切正確。
  4)對于中壓配電線路末端“低電壓”問題,應考慮采取增加變電站布點、切改負荷和縮短線路供電半徑等措施治理;截面較小的重過載線路可考慮增容改造;對于負荷轉移較困難的區域,在線路負載率合理的情況下可考慮加裝線路調壓器。
 ?。?)除變電站母線和中壓配電線路原因以外的臺區“低電壓”問題,應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新增配變布點、改造低壓線路以及加裝三相不平衡自動調節裝置等技術手段治理。
  3工作建議
  3.1加大農網投入,加快農網工程進度
  統籌利用農網改造、自有資金,持續加大電網改造力度,合理安排項目投資,優先解決卡脖子、低電壓等突出問題。建立“低電壓”專項治理項目庫,對列入計劃的治理項目,提高設計質量,保證治理效果,加快建設進度,保證按期投運。
  3.2精益設備運維管理,提高經濟運行水平
  加強農網變電站、配電變壓器、線路和無功補償設施的運行管理,強化系統無功電壓控制,適時調整變電站母線電壓,及時投切無功補償設備,合理調整配變壓器分接頭。在保證35~110kV母線電壓合格的前提下,在負荷高峰段和低谷段,10kV母線電壓應按逆調壓方式運行。
  3.3健全電壓監測體系
  充分利用用電信息采集系統、供電電壓在線監測系統、生產管理系統和調度自動化等信息系統和監測手段,努力實現對農村電壓質量的在線監測,根據輕重緩急,有的放矢地開展“低電壓”治理工作,提高治理成效。
  3.4建立農村“低電壓”專項治理臺帳
  在全面普(監)測、摸排的基礎上,市、縣公司和供電所應層層建立農村“低電壓”臺區和農戶檔案。市、縣公司和供電所的農村“低電壓”專項治理臺帳應銜接一致,分析“低電壓”成因,制定針對性治理措施,明確治理時間,落實治理責任,實行銷號式治理。
  3.5加強農村用電需求側管理
  加強宣傳與引導,在農村用電高峰期間,鼓勵農村客戶錯避峰用電,優先滿足生活用電需要,減少短時“低電壓”情況。對茶葉生產區,引導單相制茶機集中管理和輪換加工,穩妥實施低壓動力戶錯峰避峰。同時,規范低壓用戶業擴報裝管理,根據現有配變供電裕度及三相負荷,合理制定接入方案。塔埋深實際值,在2節、3節桿塔和等徑桿中應用效果更好。以9m長水泥桿為例,埋設在地下部分的長度為1.5m,但是10m長水泥桿埋設在地下部分的長度為1.7m,此時現場實際基準埋深位置和參考埋深標記兩者相差0.2m,標注效果并不明顯,這時可以選取2.0m為另一個參考埋深標記,此時現場實際基準埋深位置和參考埋深標記兩者相差0.5m,標記效果就很明顯。
  4結束語
  桿塔埋深標記裝置通過固定設置與標記模板的正面的第一字符以及根據標記需求選擇的第二字符構成標記內容,從而能夠根據標記需求靈活準確地對不同應用場景中的桿塔進行標記,解決了現有確定桿塔埋設深度的過程中誤差較大或者使用輔助工具測量耗時耗力的問題,降低了工程成本,提高了工程效率。
  該裝置有助于未參與基礎施工的登高人員或工程驗收人員確定桿塔的埋深,可在地形條件復雜、桿塔水淹等不利情況下使用。
  參考文獻
  [1]李萬祿,賀文東,王政凱.鄉村優質化服務,惠民便民暖民心-供電企業服務工作介紹[J].江西電力,2014(01).
  [2]潘韶樺,王文凱,項文方.以農村低電壓問題為基礎的綜合防止分析[J].中國電業(技術版),2014(11).
  [3]畢郭用,向文正,鄭志和.農村區域低電壓現象的防止和農網改造升級研究[J].山東工業技術,2015(19):15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515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