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市場需求的形象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各種設計藝術已徐徐融入萬千生活之中,生活的細枝末節也悄無聲息地影響著設計藝術的發展。這對人才的教育提出了更為全面綜合性的素質要求。職業學校教育必須以學生為主體,職業學校學生最主要的需求便是未來社會求職的能力。如何讓學生在市場里更具競爭力、更具發展生存前景,我們必須了解市場現狀,基于市場需求有針對性地去探索,逐步完善教學理念模式,并落實于實踐。全文就此為粗略順序方向略作探討。
關鍵詞:競爭 形象設計 市場 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09-0179-02
形象設計是一種反映美的新興綜合藝術。根據人物背景情境設計人物形象進行再塑造,主要運用服飾發型和化妝等元素互相協力合作又彼此獨立成篇。設計類內在性特點決定了其高比重的實踐性市場性要求與文化課教學無法類比。在形象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摸索上我們必須先有針對性的分析市場,明確市場需求。
1.形象設計行業需求的人才
?。?)具備全面綜合能力
近年來,形象設計市場飛速發展,從業人員如雨后春筍般地冒出,而多數稱不上真正的形象設計師,多是從單一職業演變而來,甚至僅培訓數月便自稱造型師。門檻太低導致人員質量參差不齊。形象設計本身其實是一門綜合度頗高的專業,由于我國發展較晚且機制等不成熟,專業教育學府屈指可數,更多是良莠不齊的培訓機構。因此多數從業人員缺乏專業系統的學習,不具備全面能力,習慣性從單一角度模式化機械化的實施,例如化妝方向要么千人一妝要么一妝千年,已無法滿足具備自我審美的顧客,簡化運行程序顯而并非更具競爭力的選擇。而行業缺少的不是這種簡單化掛名頭的所謂形象設計師,而是真正符合這個學科且包羅萬象意義的、能將所有設計元素熟稔于心的、在所需要的時候運用自如的,有能力全方位整體進行設計考慮的、能夠應對各種人物塑造個性化狀態的真正綜合性人才。
(2)著眼技術不過于商業
技術行業技術才是唯一重點,浮躁的社會現狀更需要工匠精神。要避免市場競爭激烈等不良效應導致過分注重商業性,整體設計過程簡單化夸大效果或資歷徒有商業營銷鋪天蓋地。而消費者沒有概念,多盲目屈從,宣傳沒有辨別能力。此種情形下所謂的形象設計也不過流于表面,也許因人氣而有名,但終究內里不夠扎實,并不具較長遠的發展性。如果行業人多是如此重利益、重商業,將迫使少數踏實鉆研技術的人才逐漸流失無法生存,那對整個行業的發展前景頗為堪憂。能夠指導技術行業良性健康成長的只有技術上的良性競爭才會彼此推動從而推動整個行業發展。
2.基于市場需求的形象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策略
?。?)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目前教育體系現狀各有側重總有缺失。實操是重中之重,然而沒有思想上的引領和廣泛知識素材支撐,并不能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或者持續發展。而任何藝術學科都離不開的眼界品味不是課堂上所能全部傾授的,還需課外引導和補充,便離不開理念的傳授。因此我們應當確立盡可能思想與技能結合的系統全面化的教學模式,才可能培養出市場上真正需求的、具更大發展潛能的學生。要有別于多數速成班出來的從業者盡量避免市場現狀的問題,我們就必須確立目標是要培養出綜合素質能力強,且自身具有可持續發展性競爭性的人才。而如何更有效地實現目標則需堅持不懈執行去構建完善教育體系。
(2)構建完善的課程體系
第一,學生方面。職業學校生源有諸多限制與被動性,很少因為喜好主動選擇,這從學習角度來說,很容易喪失主觀能動性。很大程度是社會態度和家長認知所引導帶來,普遍成績好的去了普高而剩下的根據分數線不同檔去了對應學校,并非真正根據專業需求而選擇。就我校而言是一職業學校剩下才來
就讀,而形象設計更是家長所不能理解和喜歡的,其他專業剩下被逼無奈才來就讀,更有甚者是分數線不夠最后被劃分進來的,造就了他們學習目標本身不是為了以后更好從事這個行業,而多是為了取得文憑。如此生源從開始就和我們自己大學時候不同,不能意識到根本上差別是沒法進行教學體系的正確建設。
如此必須要不斷規范與引導建立完善的學生管理制度。先抓重點學生以點帶面,約束問題學生防止負面影響擴大,更多關注中層學生引導其往好發展畢竟較之他們是最具可變性。良好學習習慣建設塑造班級學習氛圍,這個年齡層容易受他人影響,如果整體氛圍負面便會得到反向結果,要盡可能形成良性循環。此外培養開拓其思維能力才是重點和難點。引導學生建立資料庫養成不斷累積的習慣打好專業基礎,建立群組進行資源共享且互助互利多多交流。個人力量遠遠小于團隊力量,更需小組合作進行作品創作從中開始磨合適應滿足社會性需求,團隊合作是社會不可逃避的內容。
第二,課堂方面。與文化課教學模式不同的課堂,實操比重巨大學生絕對主位,專業要求反復實踐將理論知識落到主觀能力上來。教師應多采用討論任務驅動等多種教學模式去調動積極性激勵自主學習。根據思想和技術結合的理念,要求教師將市場最新專業知識時尚資訊融入當下教學和實踐指導中,多采用案例可幫助將抽象審美引導更易被解讀和理解。決定了課堂教材的不同必須多方面整合組織的綜合性教材。另外這是整體性很高的學科,而目前多是拆解各個部分課程由不同老師用各自方式獨立教授。在學習初期基礎知識部分還可行有效,但隨著教學進程深入很容易造成如化妝和發型進度聯系不上,阻礙整體性關聯性。由于每個人的教學方式不同,導致部分學生更難聯系起來。而在市場上尤其化妝與發型絕對不會分開。設計思路從開始就必須整體性思考去安排設計各個部分和諧統一,不能造成知識的不連貫性和思維的斷裂局部化。建議最好統一老師模塊化集中化教授主體課程部分,在課堂上就鍛煉學生整體性思維模式。
第三,課外方面。職業學校的專業學習時間無論是較之培訓機構的高強度、高集中模式,還是大學的專業集中系統化模式都是較為少的,必須合理利用課外時間。要提高藝術思想與綜合素質不是簡單課堂上就能夠實現的,需要長期的收納積累。尤其就現狀職業學校生源嚴重缺乏正確審美觀和時尚或藝術知識需要長期潛移默化的去改善。樹立培養方向讓其多看、多學、多累積,提供課外資源讀物雜志或網站了解美學和時尚歷史背景知識等,對所有資料進行篩選分類,收藏進自己的資料庫,以備不時之需。 ?。?)建立高素質的師資隊伍
技術與思想結合的全面綜合性的人才是對學生培養目標其實更是對教師專業素養的規范。只有建立高素質能力的師資隊伍,才能正確引領學生的專業導向,落實教學理念,完善教學模式。教師因其工作環境模式限制容易與社會脫節,必須加強對教師自身的關注,鼓勵教師走進社會,不能限制在課堂上紙上談兵,要創造機會不斷與真實市場接觸,吸納最新信息,緊跟社會動向。除了目前較多的教育體系內的培訓,其實真正社會上好的大師課專業提升培訓都非常值得體制內教師去學習。更可以鼓勵教師走進真正的市場企業與顧客群體,了解市場真正需求的是什么?教師還欠缺或落下的是什么?我們的學生需要的是什么?可借機會多與市場上的人才進行交流,或打造競爭平臺,取長補短,互相學習。如此才能更好的更新教學模式,更為正確有實效地的引導學生教授更具市場競爭力的專業知識滿足學生的社會性需求,也才能為市場培養出真正所需的人才。
(4)采用多種教學方法
第一,建立時尚藝術氛圍的專業環境 。好的學習環境對于任何學科學習都是有利的,尚未定性的孩子容易受環境影響。良好的專業氛圍能帶動積極性,共同熏陶培養專業技能與思想修養互助互利資源共享,讓效率最大化,拓展眼界成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溫床。就專業與時尚及藝術緊密相關的特性,彰顯了個人不可能獨自學習進步,只有整個群體提升才會帶動個體感官改善。而良好學習氛圍的營造需要體現教學理念和體系的各方面,如課程設計、專業資料庫建設、討論群組建立、教師素養、專業教學實訓室等等。
第二,培養主觀能動性。職業學校的學生常見的被動學習只能讓教學理念與模式流于表面。主動與被動效率眾所周知,尤其隱形課外體系幾乎完全依靠自覺性。職業學校的學生本質上就需要教師去調動主觀能動性,可利用專業特性,抓住學生一般對美的追求特性激發其興趣,而畢業后直面社會的壓力也可以將其轉化為動力,更要讓他們意識到和原來糟糕的文化課不一樣,可謂職業學校的開始是一個全新開始,專業的學習讓大家重新站在了同一起跑線,這也讓其重拾學習的信心與動力。而教學中不能培養學生主觀能力,調動自主思維的模式也是無用的。比如在發型教學中,如果教師只是逐個發型的去教學,那么學生進入市場后將很快的被淘汰掉。因此可按手法進行教學,掌握了一種手法后,再讓學生根據所學的進行思考,運用變形,舉一反三,慢慢習慣于去調動思維打開思路,且班里互相觀察一堂課就能開拓很多想法,久而久之,從量變到達質變。
第三,堅持長期實踐。再好的天賦與教學理念教學體系沒有堅持不懈的實踐都是虛無,實踐是事物發展的真理。沒有長久實踐便無法將知識落實到能力上來,無法正確或深刻理解,導致未來無法獨立進行整體設計或將設計構思準確落于現實又或未來無法適應或應變多變不可預測性的社會。長期堅持不懈的實踐,還讓學生在積累足夠的經驗后,自然而然地打開思路更有想法這無疑是發展的前提,甚至主動要求輔導與建議,促使教師也通過實踐得到的回饋進一步完善教學各方面,彼此相輔相成良性循環。除了日常課堂課外的實踐組成,更可以鼓勵學生多參加比賽與社會活動等,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融入專業的實踐。上文提到培養學生主觀能動性這便是堅持的源泉,保證了實踐的多樣性與實效性。
?。?)加強校企合作
要在社會中既更具有市場競爭力,又能夠滿足市場需求,那從在校期間便不可以脫離社會現實,盡可能推動與社會的聯系,有針對性的教育與學習將更為腳踏實地。在校園內更多融入社會動向,而校園外提供實踐機會。如帶學生出去嘗試進行或者觀察真正市場活動,或參與一些社會比賽,更有很多學校開設實踐基地,學生可將課堂上的所學馬上運用到現實中去,從而根據實際經驗進行調整整理和吸收。如此也讓學校的教學模式更加貼近社會,更具實效。
技術千錘百煉之下能夠提升藝術思想,思想高度又能反過來指引技術能力的完善。培養出技術與思想互為融合兼備的全方位、綜合性、高素質,更具發展和競爭力的學生,更多如此學生進入市場才是市場真正所需要與稀缺的,這也將推動行業的發展。未來更為成熟完善的形象設計所創造的形象將更加姿態各異,各盡芳澤。
參考文獻
[1]王受之著.世界時裝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2][韓]李京姬,[韓]金潤京.[韓]金愛京著.韓錦花,吳美花譯.形象設計[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7
[3]劉翔.國內形象設計行業的現狀分析與探討[J].商情(教育經濟研究),2008,(2):6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62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