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運動人體科學專業人才培養策略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我國高校開設運動人體科學專業已有數十年之久,但是由于學科與現代社會發展需求不一致,現階段培育出的人才普遍出現就業困難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高校應當立足于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基礎之上,探尋出真正滿足社會需求并且與時俱進的辦學方向與培養目標。本文將針對我國現階段高校中運動人體科學專業進行分析,并對專業人才培養的策略進行研究探討。
關鍵詞:高校運動 人體科學 專業人才 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4(b)-0119-02
人體科學專業開設后,隨著時間的積累,積攢了些許的辦學經驗,在此期間也取得了一些成就,為我國體育乃至身體康復事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是時代發展速度過快,此專業的發展未能及時跟上時代的步伐,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受到了很多阻礙,例如畢業生難以選擇合適的職業就職,市場對于康復師的需求小于供給等等,故而此專業的學生日益減少。所以應該從專業本身與市場需求這兩方面考慮,對教學方向與內容進行精準定位。
1 高校對運動人體科學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
我國高校自開設人體科學專業以來,雖有坎坷磨難,但是也克服種種困難,摸索出一些教學經驗,除此之外也借鑒了其他國家相關專業人才培養的舉措,鍥而不舍的為社會輸送新時代的人才。我國現階段此專業的主要培養目標有以下幾項,首先要與現階段我國國情以及社會發展相適應,其次需要此專業的學生專業素養高、能力強,基礎知識扎實,可以在競技體育康復、預防等領域發揮自己的作用。與此同時要求本專業的人才能夠適應多種工作,主要囊括學科科研、健身指導、體制測評、局部復健等工作。
2 現階段我國在此領域的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國開設運動人體科學專業已有數十年之久,積累了許多經驗,但是經驗仍舊不夠豐富,再加上辦學條件具有一定約束性,造成很多畢業生面臨就業困難的問題,進而限制了本專業的人才培養。這對專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阻礙,主要有以下幾個制約因素。
2.1 課程設置方面的制約
運動人體科學專業主要由運動技術、運動人體以及康復醫學三個部分組成。本專業的運動訓練或者理論性課程比社會體育和體育教育專業少,但是大約也占了總課時的三分之一,而運動人體類的基礎課程的課時占比也與其他體育類專業相差無幾,此類課程包含運動解剖學、生理學、心理學以及保健學等與運動有關的課程。除此之外,本專業還開設運動保健以及康復等系列課程,例如中醫學、針灸學、推拿按摩、康復醫學、運動營養學等。但是由于時間的限制,每門課程的課時受到一定的限制,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高校專業課的課時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壓縮。因此運動醫學類的課程所占的課時就相對較少,由于上課時老師教授的知識較少,知識層次較淺,學生畢業后無法與康復醫學等專業學生競爭醫學類職位。更何況運動人體科學專業所開設的醫學類課程缺乏臨床醫學專業中各項主要的專業課程,比如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等,而且體育學院不會專門開設相應的實驗課程,學到知識得不到及時的實踐,往往達不到一定的效果。除此之外,現階段我國體育類專業實行的是4年制本科,而醫學專業為5年制本科,其最后一年為實習實踐,因此,運動人體科學專業所培養出來的人才與醫學專業的學生和康復醫學專業的學生相比,既缺乏足夠的知識儲備,又缺少實習的時間。這種現象就造成了此專業的學生在畢業時工作難尋,專業不對口等等就業問題。要解決此類問題,必須認識到本專業課程設計上的不足,從自身出發進行相應的剖析,再制定出科學合理可持續的人才培養策略。
2.2 學位授予的限制
根據我國學位授予的規定,除了經過教育部允許的幾個體育類大學可以授予理學學士的學位之外,其他的體育院校的運動人體科學專業只能授予教育學學士學位。但是我國現在的醫院、診所、藥店等醫療機構也只接受醫學學士的畢業生,康復類門診也僅僅招收幾名理學學士畢業生,因而即使此專業的學生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實踐能力,也很難進入這些地方工作。我國現階段的就業政策不利于此專業的發展。
2.3 職業準入的限制
上文所敘述的兩種限制條件,直接導致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優秀人才的就業面受到限制。而且我國的某些國家政策也對某些職業的就業有一定的限制,其中受到限制的職業就有醫學類職業。比如在康復師類的規范中就規定,除醫學類專業畢業的學生之外,其他專業的畢業生不能進入康復醫學領域擔任康復治療師的工作。也就是說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學生畢業后與康復治療類職業無緣。
3 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策略
面對如此激烈的就業市場環境,高校必須及時轉變此專業的教學策略、方式以及教學內容,針對影響就業的問題,結合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量,確定此專業的功能以及人才就業方向,改變培養方法,推動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發展。
3.1 進行課程改革,培養多功能人才
運動人體科學專業在進行課程設置的時候,需要結合專業自身的特點與社會的需求,有目標的培養專業人才。高校一方面需要進行課程課時占比的多少,另一方面也需要改變康復醫學類課程的上課模式以及內容。真正的根據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功能,制定最合理的課程安排方案,進行專業的改革。
3.2 改革教學方法,增強自身競爭力
時代的發展,對于學歷以及專業都有了新的要求,但也帶來了新的機遇。招工單位不再只注重專業的理論知識以及學歷,逐漸的將招聘重點放在專業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上,比如交際能力、處理問題能力、專業知識實踐應用能力等,所以高校需要進行相應的教學方法的改革,在課上對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增加學生動手實踐的課程,甚至可以適當加入解決實際問題的課程等。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考試考核方法,增加對基礎知識的實踐能力的測試,讓學生真正掌握課本上的知識,增強自己的能力,擁有更強的就業競爭力。
3.3 改變學生的就業觀念
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畢業生很大可能進入體育運動傷員的康復系列部門工作,這些部門需要工作人員具有良好的服務意識,積極地服務態度。但是服務型工作可能會給工作人員帶來身體甚至心理兩個方面的壓力,因此,高校在進行運動人體科學專業人才培養工作時,需要注意對學生服務意識以及服務態度的教育,鍛煉學生吃苦耐勞的能力,增強他們服務他人的意識,提高他們的服務技能,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只有這樣才可以讓學生在工作時能夠從容面對,發揮自己的作用,服務他人,服務社會。
4 結語
總而言之,我國高校的高校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現階段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需要在培育出更多更全面的專業人才,并且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和社會服務能力,在校學習的內容可以更多的趨向于運動以及殘疾復健等方面,還需要國家政府部門多多扶持,既不浪費國家的教育資源,還幫助專業學科健康成長。高校也需要深入市場調查,解市場之所需,積極改革自己的教學內容以及方式,設置科學合理的專業課程,助力運動人體科學專業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 喬地才,康道峰,劉曉莉,等.我國高校運動感人體科學學科建設現狀[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1(3):225-228.
[2] 賀建龍.對當前高校運動人體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幾點思考[J].運動,2015(16):99-100.
[3] 池瑜忠.高校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發展探析[J].商,2014(25):27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63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