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及應對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各地區的高等院校為了適應社會的需要,紛紛在院校體系中設置財務管理專業,以便更好地滿足社會和學校自身的發展需要。但是近年來各院校在專業人才培養上出現的問題也越來越明顯,嚴重違背設置財務管理專業的初衷,種種問題的出現致使財務管理專業也無法更好地為當今社會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就目前各高校在財務管理專業上所呈現的比較突出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議。
[關 鍵 詞] 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0-0094-02
我國財務管理專業不論在哪個高等院校,實際開辦的時間都很長,但是就目前來看,很多人對財務管理的認知都不到位,認為就是會計學的另一種稱呼而已,財務管理說白了就是學會計,因而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會有很多學生按照一個會計的基本要求去要求自己。今天這種現象的出現也不能僅僅說是學生沒有理解這個專業的實質和內涵,更多的是學校對這個專業的定位或者理解存在一定偏頗。就目前來看,我國各高校在財務管理人才培養上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各大高校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專業人才培養理念落后
財務管理單純從字面上理解,是要求學習該專業的人具備起碼兩點知識:(1)財務上專業化的知識和技術能力;(2)管理一個組織有關財務事務的能力和相關的素質。但是現實的狀況是莘莘學子對財務專業知識掌握得非常好,但缺乏管理財務的能力,說明白些就是畢業后只能在單位算賬,做財務的執行者,而不能擔當管理者,因為不知道如何去管理。所以在后期單位招聘的時候就存在矛盾,學校培養的人才遠遠低于單位目前需要的人才標準,從而使學財務管理的人最后只能去做會計。所以只有相關高校轉變自己的人才培養理念才能切實改變現狀,既要重視對學生專業素質的培養,更要結合實際情況定位好專業性質,只有這樣才能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升。
(二)相關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存在不合理現象
1.財務管理專業與其他類似專業在課程體系和內容上存在很大的相似之處
每一年高考結束后,都會有許多想填報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在填報的過程中他們會有這樣一個疑問,財務管理和會計、金融是不是一樣?當然有的人會說肯定不一樣,但是在目前各大高校中不難發現財務管理專業與相近的學科在課程內容和課程體系上存在很大的相似之處,導致很多問題的出現。高校到底想把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培養成什么樣的人?專業人才定位是什么?這些問題都值得深思。
2.課程設置與社會需接軌
高校開辦任何一個專業一定是因為社會發展的需要,換句話說,培養某個專業的人才就應該是為了讓專業人才更好地去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去更好地服務社會,在這個過程中實現自身的價值。所以學生在學校學習哪些課程、哪些內容,應該是以就業或者說社會需要、企業需要為導向。而不能關起門來想當然地設置課程和內容,或者不進行深入的社會實踐調查,也不顧高校自身定位而直接照搬其他學校的專業課程內容,抑或為了其他不合理原因隨意地調整課程體系和內容。
3.理論居多,忽視對學生的防風險能力和綜合管理能力的培養
許多院校對財務管理專業理解得不夠透徹,導致在課程設置上以理論課居多,與當今社會上大部分企業的需要產生脫節現象。許多學生畢業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中小型企業里,而像這種類型的企業,成員比較少,一個人要兼做兩個人的工作,并且這樣的企業內部的財務制度肯定是不健全的,加上社會外部多變的環境和激烈的競爭,企業自身的抗風險能力非常低,此時就需要專業學生不僅具備財務的專業知識,更要具備財務管理知識和技術能力,但是這恰恰是許多高校所忽視的。
(三)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
目前,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導致對人才需求的多變,以至于許多高校在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上存在很大的模糊性。財務管理專業在和它的相近學科比,例如會計學、金融學等,在把專業學生培養成什么樣的人才這個問題上,沒有很明確地區別開來,也就是培養目標不夠明確。近似的專業最后的目標也接近,導致課程設立也幾乎一樣。
(四)實踐活動太少
專業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能夠在現實中的企業經營管理中運用起來。任何專業的學習都應該多讓學生投入具體實踐,光學不練是不行的。但是現實的情況是很多高校還是采用題海戰術,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去給學生灌輸十幾年前的知識點。只要學生有試卷上的成績就行,至于能不能在實際當中運用起來就不管不顧了,這也是目前很多高校對這個專業的態度。
1.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少之又少
任何一家企業對財務上的事都是重點保護的。企業的財務會涉及整個單位的資金去向、融資等問題,所以一般企業不太愿意給高校學生提供這樣的機會來直接接觸財務事宜。即使有的學??梢月撓档竭@樣的實習機會,單位也很少讓他們參與自己企業的經濟管理活動,而只是簡單地讓學生看賬本,做一些很容易的事情,比如開發票、貼發票等。
2.校內實踐環節相對缺乏
很多院校目前依然停留在書本理論知識的講解上,評價學生這個專業學的好或不好也是以課本知識的考核為主,認為這個專業還是文科類型的,沒有認識到其實它是一門強調實用性的學科。加之這門專業的特殊性,在社會上很少有實踐的機會。如今經濟條件比較好的高校也會建立財務管理實訓室,但是也只是針對學到會計核算時才用得上。 二、高校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應對措施
以上種種問題導致各個高校培養出來的財務管理人才必然是不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長此以往也會給學校的發展帶來一定的影響,所以必須意識到改變它的重要性。就目前來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工作。
(一)建立與時俱進的人才培養理念
我們經常說“思想決定行動”,所以如果自身對財務管理專業的設想定位存在落后的現象,怎么可能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呢?如果觀念還停留在十幾年前,那我們培養出的學生也只能適應十幾年前的社會需要,而不是現在的需求,所以轉變人才培養理念勢在必行。要結合社會的實際需要和高校自身情況盡可能地培養出切合絕大部分企業單位需要的人才。
(二)明確財務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
有目標才會有方向,所以必須明確一點,學生經過對財務管理專業的認真學習以后,將來應該成為什么樣的人,或者說為了讓他們成為具有什么樣能力的人,在學校里應該學習哪些課程,總之,人才培養目標在高校對人才的培養中無疑是居主導地位的。在當今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全民創業的背景下,各高校對財務管理專業必須確定一個符合實際的目標,如此才能在課程的設置、課程內容方面有一個明確的指向,應該從學生以后的職業定位、社會需求、高校實際情況等多方面綜合考慮,以保證學生以后走出校門后不但能夠勝任各個單位財務管理活動中具體工作,比如會計、投資分析等,還能夠從事相關的財務管理工作。
(三)重建該專業的課程
財務管理專業高校的課程設在相近的專業上有許多交叉之處,并且理論課居多,具體實踐操作課程仍然占少數。課程建設應結合社會上企業單位對這方面人才的需求以及在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基礎上,突出自己的專業特色。財務管理就應該重點突出高校財務管理專業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要求,同時要重點突出財務管理專業自身的特色之處。這些都要求在課程上與其他專業課程區別開來,而不要像云像霧又像雨,最后變成“四不像”。
(四)增加學生的實踐環節
各種原因致使財務管理專業的實踐機會并不多,但是專業定位和最終培養目標又要求必須讓學生多多參加實踐,只有這樣才能把學生培養為適應各企業需要的新型實用性人才,所以增加實踐環節也是勢在必行的一項工作。對此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1.豐富教學案例
在教學過程中多采用當下的實際案例,讓學生扮演財務管理者的角色,讓他們根據自己的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這樣不但活躍了課堂,也盡可能地讓學生多接觸各種類型的事務,對他們以后的學習成長是有利的。
2.加大經費投入,建立相關的實踐機構
想要讓學生擁有更多的實踐機會,就應該想方設法地創造機會,無論校外的還是校內的。校外的實踐畢竟學校不好把握,但是目前可以盡自己所能多建立內部的實訓室,比如建立ERP沙盤仿真實驗室等,而不是簡單地把專業的實驗課程安排到會計模擬實驗室進行。
三、結論
綜上所述,各大高校應該正視目前財務管理專業存在的各種問題,找出問題根源,結合目前的社會需要,做出必要的適當調整,才能突出自己的特色,在激烈的競爭中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朱開悉.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定位的思考[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1(132).
[2]劉欣.職業學?!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2.
[3]付敏霞.江西民辦高校師資隊伍管理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11.
[4]陳四清.財務管理專業特色探討[J].會計之友,2009(2).
[5]周惠.新建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11.
◎編輯 陳鮮艷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47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