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運用文獻材料分析法、邏輯推理等研究方法,對京津冀高校的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研究,并進一步得出當前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在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與課程體系設置、人才組織培養和創新能力培養方面的問題,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并依據不同的人才類型來制定針對性的培養和發展方案,以期為我國民族傳統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提供幫助。
  關鍵詞:民族傳統體育  專業人才  課程設置  培養目標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5(a)-0220-02
  1  京津冀高校民族傳統體育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分析
  1.1 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契合度有待提高
  在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的培養中,培養目標是指人才通過專業塑造后所要達到的具體質量和規格、標準,其反映了培養目標的內涵,同時也確定了受教育的人才的社會需求程度以及素質需求,這既是教育目的又是教育教學的出發點,同時也是人才培養的根本模式。因此確定人才培養目標的依據是來源于滿足不同時期的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是否契合,這也是衡量高校開展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的質量關鍵。通過調查京津冀地區部分體育類高校、師范類體育高校、武校的民族傳統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結果發現當前我國民族傳統體育專業人才的培養存在一定問題,其目標與社會需求契合度仍舊有待提升。
  1.2 課程體系設置有待進一步優化
  京津冀地區的高校開展的民族傳統體育專業課程包括公共基礎課程、專業方向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以及實踐課程這五大方面,而不同的學校有著不同的人才培養側重點。公共基礎的課程更多的是注重培養人才的基本素質和知識能力;專業基礎課程和核心課程則是從專業素養基礎和專業知識進階培養這兩方面來開展課程,實踐課程則是側重于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開發。這五種課程是相互補充的。但是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的課程設置與具體實施中也存在較多的問題,例如公共基礎課程的開課時間在京津冀地區較為不合理,其課程內容也缺乏針對性,針對文化素質基礎較差的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學生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需要進一步改善。
  1.3 人才培養組織與實施有待進一步改革
  高等院校的民族傳統體育專業人才培養需要經過一定的培養訓練才能夠適應社會各種職業與崗位,但經過調查,在社會中并沒有與民族傳統專業完美契合的崗位。在體育院校中,大部分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的人才都是去向人才培養機構繼續任教。在京津冀地區的高校中,高職稱、高學歷人才較多,整體師資力量都較為雄厚,同時在專業方向設置中也是較為全面的。但其中依舊存在一定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例如需要加強綜合類、師范類的民族傳統體育專業教學隊伍建設,完善學校的專業發展歷程等。
  1.4 學生實踐、創新能力有待提高
  當前京津冀地區高校在培養傳統體育人才的過程中,為進一步提升畢業生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在人才培養方案的設置中都逐漸重視對學生的課外實踐教育,包括畢業論文的制作、教育創新、學術活動以及一些有組織、目標清晰的社會實踐等。民族傳統體育專業人才的培養也涉及了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但在這些方面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學生還是不足的,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都相對較為落后,而同時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部分高校的學生對課外實踐、教育創新重視程度不足,對實踐課程不予以重視,整個實踐課程的執行過程也都是較為松散的情況,流于形式,學生的實踐及創新能力依舊有待提升。
  2  京津冀地區民族傳統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策略
  2.1 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創新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通過對于京津冀地區高校所開展的民族傳統體育專業人才培養調查,筆者發現,在我國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培養目標都逐漸從“專業性人才、專業性通才”到“復合型人才”的發展培養過程。而不同階段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都是不同的,也都能夠適應不同階段的人才社會需求。但伴隨我國當前社會的改革和教育改革的深入,社會對于人才需求的類型與質量、規格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因此應當適應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全面的教育教學,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創新發展專業新型人才培養目標。同時將傳統的知識傳授過渡為能力的培養,更注重對人才的個性培養,而這些都說明京津冀地區高校的民族傳統體育專業人才培養需要進一步創新發展。
  2.2 以人才類型為目標,創新“模塊化”課程方案
  從課程的方案的設置上來看,京津冀地區高校應當依據學科結構課程理論為主要框架進行建構,包括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必修課以及選修、實踐課程。從課程構成來看要進行一定的創新,要能夠滿足當前人才培養的目標,也要體現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公共基礎建設,通過以人才類型為目標進行創新“模塊化”課程方案的設置。同時注重體現學生個性發展與能力培養的選修課程設置。整體來看,民族傳統體育專業課程方案的創新是保障人才質量的重要區域,并且課程的方案創新需要以社會需求為基礎導向,依據人才的實際社會需求進行分類,隨后采用不同的人才教學引導方案進行不同人才的培養,進行多類型人才課程的“模塊化”設置,確保課程設置更有側重點,保障人才課程設置始終在創新、發展的基礎上,滿足人才的個性化需求進行課程創新。
  2.3 以實踐為抓手,創新學生能力培養
  伴隨我國社會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創新和實踐能力已經成為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的主要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也成為了檢驗人才質量重要的指標之一。通過對京津冀地區的高校開展傳統體育專業創新可以發現:高校應當從思想層面上認識到實踐和創新能力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落實到實踐和創新創業教育中則是要培養人才的實踐創新能力;也需要多搭建實踐創新平臺,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除此之外還需要建立健全實踐教學的評價機制,保障人才不斷的發展和得到能力的培養。
  3  結語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分之一。在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的培養中,培養目標是指人才通過專業塑造后所要達到的具體質量和規格、標準,其反映了培養目標的內涵,同時也確定了受教育的人才的社會需求程度以及素質需求。經過調查發現:當前京津冀地區高校在培養傳統體育人才的過程中,為進一步提升畢業生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在人才培養方案的設置中都逐漸重視對學生的課外實踐教育;從課程的方案的設置上京津冀地區高校應當依據學科結構課程理論為主要框架進行創新建構,更側重實踐課程和人才創新能力的培養,從而更好地服務我國文化、體育強國的發展和建設。
  參考文獻
  [1] 高鴻飛.淺論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人才培養與發展[J].農家參謀,2019(3):141.
  [2] 王曉芳,劉江宏,辜山.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活態傳承的本質與路徑[J].體育文化導刊,2019(1):39-42,70.
  [3] 閆樹人,萬會珍.普通高校民族傳統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中國成人教育,2013(4):184-18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486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