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傳統體育融入普通高校體育路徑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作為民族文化民族傳統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民傳體育項目的開展有助于促進民族文化的發展;其健身價值豐富,有助于提高全民身心素質?,F今,民族傳統體育已被我國各地各類高校融入體育教育中。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普通高校開展,從教學層面出發,既可以完善學校的體育教學體系,又可以發展學生身體素質,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從學生愛國情懷層面出發,不僅弘揚了民族文化,還培養了民族意識、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懷。而民傳體育項目與高校體育項目的相互促進作用,也必將能對我國高校體育教育的發展起到推動和創新的效果。長三角地區兩省一市屬于我國經濟和教育發達地區之一,其普通高校眾多,因此在長三角地區高校對傳承和弘揚民族傳統體育有著重要的意義。從普通高校出發,應當加強宣傳力度、提高對傳統體育重視程度、發展傳統體育校本課程、利用長三角區域經濟等優勢和加強師資培養促進和加快傳統體育項目融入高校體育中來。
關鍵詞:民族傳統體育 高校教育 長三角
中圖分類號:G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3(c)-0211-02
1 民族傳統體育在長三角普通高校開展的現狀
長江三角洲地區的普通高校傳統體育課程設置總數仍然很少,且課程項目的單一和課程內容設置不平衡。長三角地區,兩省一市有110所本科類高校,共推出20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課程內容主要以武術技擊類(武術套路、武術散打、太極拳、太極劍、女子防身術)。健身健康類(如太極拳)緊隨其后,休閑娛樂類很少見,但民族傳統體育的項目已經比較早的單一武術要豐富的多。特別是近幾年,舞龍、飛碟、游泳等休閑娛樂類項目也被選入高校體育選修課程中。賽耗牛、蕩秋千、賽馬這些受地理、安全因素影響很大在高校難以開展的項目以外,還有毽球、打陀螺、抖空竹等,這些都可以經過創編、整合和拓展到高校體育選修課堂上來。從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建設的內容來看,高校體育選項課中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仍然屬于小眾群體,且項目相對單一,而休閑娛樂類項目在高校中開設更是嚴重不足。
從事高校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教育且在高校民族傳統體育學專業畢業的老師嚴重不足。民族傳統體育學,是在體育學基礎下的二級學科,以中國武術為主干,包含中華民族民間體育和傳統養生體育的一門綜合性新興學科。據統計,長三角地區有7所高校設有該學科,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民族體育專業教師。然而,大學調查發現,在中國傳統體育教學中為民傳專業畢業的教師嚴重不足,大多數教師都是通過學習和培訓后從事教學的。同時民傳項目的教師主要是武術,其他項目的教師大多是兼職。在民傳體育運動項目的培養培訓課程中主要以武術和養生為主,相對單一這阻礙了更多的傳統體育項目的研究與發展。
2 民族傳統體育融入普通高校體育的意義它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與當代體育項目一樣,民族傳統體育也以身體各機能活動的形式。它要求學生直接參加體育運動,并在鍛煉身體和心理活動中承受一定的生理負荷。這不僅能提高人體的身體機能素質,還能改善人體身體機能。如在武術中,諸如翻滾,閃躲等身體動作,不僅要眼疾手快、腳步輕盈,還要手眼配合。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是大學生選擇健身的形式之一, 經常練習定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整體身體素質,這展現了民族傳統體育的健身功能。在調養身心方面,民族傳統體育也獨樹一幟,特別是在武術、太極、氣功、內家拳等民傳體育運動。
它還具有教育功能。通過練習民傳運動能培養人們良好的品格。從事民傳體育項目使人能鍛煉吃苦耐勞、不畏困難、敢于拚搏的意志品質。尤其在武術、散打、自由搏擊等這些重競技項目中,從古至今習武之人就有練武先育德的傳統。這種在民傳項目鍛煉中所要求的道德規范、行為準則,不斷地凈化著人們的思想,凈化人們的心靈。同時在通過民傳項目的比賽訓練中,也可以促進個體間交流,增進友誼,增進團結,還能培養學生勇于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小小的擂臺不僅僅是民傳體育活動的場所,也是教書育人的平臺,更是傳播民族傳統文化和精神的圣地。目前,全國有數千萬的大學生,他們是最有較強的學習能力,是民傳運動最理想的傳播者,因此高校是民傳體育最佳傳播圣地,是民族傳統體育的普及與發展的承載者。
3 民族傳統體育融入普通高校體育的基本途徑和方法
?。?)高校應加大民傳體育運動的宣傳和推廣。目前,高校的民族傳統體育的課程已經成為普通高校體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傳課程教學內容主要涉及基礎理論知識、體育運動技能、實踐這三個方面,根據不同的課程內容的特點和重要性合理分布技能為主還是實踐為主。其中,體育技能與實踐兩部分教學占總教學內容的80%。在高校課堂體育的教學是非常的靈活,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因此提高民傳體育運動的宣傳力度,促進學生對民族傳統體育的認識與了解,將極大的增加高校民傳體育運動的普及度。長江三角洲地區為中國第一大經濟區,其教育的發展也處于國家的前列,應當對弘揚與傳承民族體育文化承擔起一定的責任。首先,長三角地區多為漢族,要想發展高校民族傳統體育課程,就需加大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高校的宣傳和推廣力度,在宣傳中普及,在普及中大力提高與發展民傳項目。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促進民族傳統文化的探索,發展和完善,才能促進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普及。 (2)利用長江三角洲氣候、水系、地形等地域資源優勢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長江三角洲地區在中國大陸東部沿海,是長江入海之前形成的沖積平原,在歷史長期發展和演變中形成了豐富多彩,獨特的地域文化。它在國家的民族傳統體育資源開發方面具有獨特的區域優勢,海、江、湖、島、城市相得益彰。因此,地方高校首先應根據長江三角洲地區實際情況進行科學設置,依托各個地區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探索和整理編寫符合需求的國家民族傳統體育課程。
?。?)結合學校的特點,探索和整理編寫符合需求的國家民族體育校本課程。第一,需要對其進行必要的調查和研究,查清其歷史的來龍去脈,整理其存在的文化價值,并收集其最原始的文字和影像圖片資料,這需要我們專家、教師、學者共同整理和研究民傳體育項目。第二,要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整合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并從理論層面出發,來提升民族傳統體育課程資源的價值,為各地方高校傳統體育課程的開發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最后再結合學校的特點,創建符合本土高校相適應的適合高校學生學習的民族傳統體育特色課程,將這些民族傳統體育校本課程作為高校的體育課程資源引入。
?。?)加強專業師資培養,為教學領域提供優秀的師資隊伍提供保障。高校民族傳統體育進一步發展的關鍵因素是進一步加快民族傳統體育的師資隊伍建設。首先,必須在高校層面重視民族傳統體育師資隊伍的建設,積極聘請或雇用在民族傳統體育教學方面的優秀人才;其次,根據當前高校民傳師資隊伍的實際情況,有計劃有組織地創造有利條件,并開展各類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高校師資培訓班,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形式深入研究與探討;最后,在相關高校培養民族傳統體育教師的過程中,專業課程因以社會為導向,注重需求,拓寬課程的結構,豐富課程的內容。
(5)提高民族傳統體育的重視程度。衡量一個地區對民族體育文化重視程度是看該地區民傳項目的開展、開發和整合程度。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揚提供保障。因此,為了更好地開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和弘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高校領導要在多方面予以大力支持,要充分調動高校體育教師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保證民族傳統體育在實踐教學、課程開發、項目整合等方面得以順利進行,因盡可能地滿足教學所需的基礎設施,并提供有力的服務和保障。同時,建立完善的民族傳統體育課程資源管理體系,來有效的平衡好民族傳統體育與其它體育形式的地位。這是我國民族傳統體育在高校教育中生存和得以保護、傳承的關鍵,也是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保障。
4 結語
長江三角洲地區的普通高校傳統體育課程總數仍然很少,課程單一且課程內容不平衡。從事高校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教育且在高校民族傳統體育學專業畢業的老師嚴重不足。只有加強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高校的宣傳和推廣力度宣傳力度;結合地方區域資源,結合學校特點,探索和整理編寫符合需求的國家民族體育校本課程;加強專業師資培養,為教學領域提供優秀的師資隊伍;提高對民族傳統體育的重視程度,才能使我國民族傳統體育在高校教育中得以生存、保護和傳承。
參考文獻
[1] 張倫厚.長三角地區普通高校開展民族傳統體育現狀及對策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3,3(28):159-160,162.
[2] 張炳剛,張愛春,陳治華.社會轉型期民族傳統體育的再認識[J].體育科技,2009(4):9-12.
[3] 郭赤環.開發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豐富高校體育課程資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1):127-128.
[4] 蔣東升,楊放,何林.新課標理念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與學校體育相結合的理論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9(3):39-41.
[5] 錢金梅,杜學工,常棟.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開展民族傳統體育的意義[J].榆林學院學報,2005(3):74-7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7102.htm